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癌基因、相关活性分子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在胃癌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L S A B)法对 46 例胃癌进行了 p53、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 P C N A)的表达与 S100 阳性树状细胞( S100 + D C)浸润率的研究。结果:(1)46 例胃癌p53、bcl2、 P C N A 的表达阳性率与 S100+ D C浸润率分别为 56.5% 、28.2% 、58.7% 和58.7% 。p53 在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低于中、低分化胃癌( P< 0.05)。bcl2 表达阳性率最低,且仅有13 例出现个别阳性细胞表达,可能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 P C N A 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 P< 0.05)。(2)p53 与 P C N A 在胃癌中的表达互相独立。(3)p53、bcl2、 P C N A 的表达与 S100+ D C浸润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胃癌的发展中存在多种癌基因及相关活性分子的相应变化,同时伴有机体局部抗肿瘤免疫的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2.
胃癌中PCNA、P53、C-erbB-2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PCNA、P53、CerbB2 表达及其与病理类型、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72 例胃癌中PCNA、P53、CerbB2 的表达情况。结果 PCNA指数在高分化组为20.00±3 .33与低分化组34.18±3 .46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53和CerbB2 在胃癌中表达率分别为44.40%和60.0% ,其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在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方面,PCNA、P53、CerbB2 均显示了正相关。结论 PCNA 表达指数和P53、CerbB2 表达率越增加越容易致胃癌浸润和淋巴结扩散,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四氯化碳亚急性染毒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F屏障系统繁育SCID小鼠377胎共1631只,两种不同的繁育方法比较结果证明1雄×2雌交配法优于1雄×1雌交配法。SCID小鼠离乳后的体重增长,雄性大于雌性,3~8周龄增重较快,8周龄后体重增长趋缓。经寄生虫和微生物检测,符合SPF小鼠标准。将人体肿瘤H128小细胞肺癌、SGC7901胃腺癌、U251脑瘤、BEL7402和SMMC7721肝癌移植于SCID小鼠和BALB/c裸小鼠皮下,发现SCID小鼠的成瘤率和瘤体积明显高于BALB/c裸小鼠,SMMC7721肝癌在SCID小鼠身上出现局部浸润、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6.43%、32.14%和39.29%。SGC7901胃腺癌在SCID小鼠胃原位移植,不仅原位100%生长,还伴有向肝、脾等脏器的高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烫伤后重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rBPI21)对内毒素增敏系统脂多糖结合蛋白/脂多糖受体CD14(LBP/CD1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大鼠35%Ⅲ°烫伤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组(12只)和rBPI21治疗组(12只)。烫伤组和rBPI21治疗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2和24小时活杀。留取组织和血标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组织LBP、CD14、TNFα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rBPI21治疗可明显抑制局部组织LBP/CD14mRNA表达(P<005001),并不同程度抑制肝、肺及肾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001)。同时,rBPI21治疗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烫伤早期应用rBPI21可部分减轻肠源性内毒素移位诱发的病理损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rBPI21对体内多种组织LBP/CD14mRNA表达的下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s)水平在儿童肾病综合征(NS)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和放射免疫法对20名NS患儿,即NS活动期组(NSA组,n=11)和NS缓解期组(RE组,n=9)进行了血清IGFⅠ和IGFBPs水平测定;并以同年龄组正常儿童(NC组,n=10)作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NSA组血清IGFⅠ、IGFBP3明显下降(P<001),IGFBP1和IGFBP2均明显升高(P<001);RE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1、IGFBP2和IGFBP3均可恢复正常;NSA组血清IGFBP3与白蛋白存在明显相关关系(r=076,P<001)。结论:NS活动期存在着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但缓解期可完全恢复正常;IGFⅠ和IGFBPs的异常改变可能与NS患儿生长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系统地鉴定。方法以活的RSVLong株滴鼻(TCID50为1×10-6,取100TCID500125ml进行)加RSV感染Hep2细胞(CPE达~)腹腔注射免疫Balb/c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抗RSV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细胞融合一次成功,融合率为96%,抗RSV抗体阳性孔率为65%。鉴定1株杂交瘤细胞F3株,染色体数为98条,抗体亚类属IgG1,对RSV抗原特异;在无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其腹水抗体中和效价为1∶128,且具融合抑制活性,腹水融合抑制效价为1∶64。结论F3株单克隆抗体为抗RSVF蛋白的McAb。  相似文献   

7.
截瘫是胸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外科手术中严重并发症,实验用兔脊髓缺血模型评价东莨菪碱和氯胺酮的脊髓保护效应。方法28只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对照(C)组、东莨菪碱(S)组、氯胺酮(K)组、东莨菪碱+氯胺酮(S+K)组。每组肾下主动脉阻断30min,动态监测生化指标:乳酸,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脊髓血流量(SCBF),后肢运动功能,以及组织水含量与组织学改变。结果再灌注20h,后肢运动功能S+K组优于C组(P<005);脊髓水含量C组(804%±69%)比S+K组(699%+06%)增加105%(P<001);组织学改变S+K组最轻,C组最严重。阻断中S+K组MDA浓度较C组显著下降(P<001),SCBF比值较C组显著增加(P<001);开放30minS+K组MDA、TXB2水平较C组显著下降(P<001与P<005);缺血2hS+K组与C组MDA与SCBF比值的差别与阻断中相类似。结论S+K组比S、K单独应用能更有效地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推测S和K合用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BCGCWS(细胞壁骨架)对膀胱局部免疫抗肿瘤机理而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浅表膀胱癌患者BCGCWS灌注后,尿中细胞因子(IL2和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IL2灌注前(36.9±15.9)ng/L,灌注后(154.0±319)ng/L;TNFα灌注前(478±241)μg/L,灌注后(6099±2398)μg/L。灌注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CGCWS能激活巨噬细胞致敏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TNFα,发挥局部免疫抗肿瘤作用,对防治浅表膀胱癌的复发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择素单抗对裸鼠胃癌转移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P-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权和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粘附介质作用。该文用人胃癌细胞株原位移植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术后分别注射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或PBS液体。结果发现,PBS对照组肿瘤转移率为54.5%,单抗组仅1例有肿瘤转移,ELISA法测定显示,肿瘤转移裸鼠血浆P-选择素含量显著高于非转移裸鼠,表明P-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相关,其单抗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免疫力小鼠体内肝癌细胞转移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Ca-F25/16A3-F(F)和HCa-F25/A2-P(P)是从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在有正常免疫功能小鼠体内只经淋巴道转移的同源而具有不同转移力的两株克隆细胞系。将F细胞和P细胞接种到三种不同免疫功能的小鼠皮下(皮下组)和尾静脉内,它们均出现了淋巴结转移。皮下组F细胞在615小鼠和SCID小鼠体内转移率均很高,在BALB/c-nu/nu小鼠体内转移率最低。P细胞在三种小鼠体内随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解毒方(由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小檗碱组成)对小鼠Lewis肺癌自发性肺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腹腔注射给药20 d后观察肺表面转移瘤结节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内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及瘤组织中E-钙黏附素、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结果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减少肺转移灶数,给药组转移灶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并能促进肿瘤细胞E-钙黏附素的表达而抑制CD44的表达,降低肿瘤组织MMP-2/TIMP-2的比值。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自发性肺转移;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避免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并抑制肿瘤细胞与基质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2.
Ovarycarcinoma ,secludingly locatedandhardtobedetectedattheearlierstage ,istheoneofthehigh estmortalityrateinthegynecologictumors ,therefore ,itisalwaystoughforthe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thecancer .Atpresent ,althoughmanyamodelofovarycarcinomahavebeenestablishedforvariousstudy ,theyareallquitedifferentfromthenaturalde velopmentofthetumor .Ovarycarcinomaderivesmainlyfromthe germinalepitheliumoftheovary ,whichliesintheoutmostlayeroftheovaryandhasthediverse potentialsfordifferentiation .Byimp…  相似文献   

13.
荷人卵巢癌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荷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动物模型。方法 :SCID鼠腹腔注射人 SKOV3卵巢癌细胞 1× 10 7个 /只 ,饲养在无特定病原体环境中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实验组 3只 SCID小鼠腹腔内均见肿瘤生长 ,并形成以横膈、肠系膜、肝周、腹膜为主的转移灶 ,其中 1只肺部有镜下转移灶。移植后肿瘤细胞在形态、生长、分泌 CA12 5功能方面均与原细胞株保持一致。结论 :建立的荷人 SKOV3卵巢癌 SCID鼠腹腔移植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人卵巢癌腹腔播散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Human breast carcinoma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Z  Huang X  Li J  Ke Y  Yang L  Wang Y  Yao L  Lu 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2):222-226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异种移植的自发转移、遗传稳定性和微转移的检测方法。方法:将人乳腺癌新鲜组织移植于裸鼠并连续传代,移植瘤细胞体外培养、再移植入裸鼠并在三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人乳腺癌、裸 鼠移植瘤及其转移灶的微卫星DNA。结果:原位移植的成瘤率为88.6%(31/35)、转移率为41.9%(13/31)。移植瘤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其再移植裸鼠成瘤率和转移率均达100%,裸鼠移植瘤及其转移灶在三个位点与人乳腺癌具有相同的微卫星DNA。结论:完整组织原位移植法可提高人乳腺癌异种移植的成功率和转移率。异种移植瘤及其传代肿瘤保持遗传稳定性。微卫星DNA鉴定法可以检测裸鼠模型的微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酵母表达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对小鼠肺腺癌LA795原位肿瘤微血管生成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含有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酵母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rhES;将接种LA795小鼠肺腺癌细胞的T739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只,于接种后第6日起始予rhES和磷酸缓冲盐液(PBS)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14d;观察两组小鼠原位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及肺部肿瘤转移情况。结果:经甲醇诱导酵母转化子表达rhES,并用肝素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纯化的rhES;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小鼠原位肿瘤微血管密度发现rhES治疗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小于PBS对照组(P<0.01);观察两组小鼠肺部发现rhES治疗组小鼠肺部未见有明显肿瘤转移病灶,而PBS对照组小鼠肺部可见大量散在肿瘤转移病灶;两组小鼠肺湿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ES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显著抑制了小鼠肺腺癌LA795肿瘤血管生成,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肺部转移。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肿瘤血管生成及自发转移的荧光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Y  Feng GS  Tian H  Zhang ZH  Xio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6):3307-3309
目的建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株(ACC-M-GFP)的原位肝肿瘤种植模型,探讨通过荧光成像观察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方法2只BALB/cnu/nu裸小鼠上肢皮下注射10^7/ml ACC-M-GFP细胞悬液0.2ml。瘤结节直径接近0.5cm时切取皮下肿块,分割成1mm^3瘤块,采用隧道包埋法植入另外8例裸小鼠肝左叶。从第4周起,每隔2周同时采用整体荧光成像系统及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情况;每次观察结束后随机处死裸鼠1只,取出肝、肺及邻近脏器,如纵隔淋巴结,行脏器荧光成像观察。肝肿瘤组织行连续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肿瘤血管生成。荧光成像结果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照。结果8只裸鼠原位肝肿瘤均种植成功。采用整体荧光成像,肝肿瘤种植后第6-8周需通过皮瓣窗方能观察到肿瘤荧光;第8-10周透过皮肤可直接观察肿瘤荧光;第12-14周时肿瘤巨大,可观察到腹腔脏器转移荧光;第16-18周观察到肺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肝肿瘤种植后第4周可观察到肿瘤血管生成;第12-14周后,体视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丰富的肿瘤血管形成,呈现为绿色背景下的树枝状黑色条纹。瘤组织冰冻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肿瘤血管呈绿色背景下的黑色管状结构。结论采用荧光成像可实现对肝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实时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人胃癌高转移模型,用人胃癌组织块SGC-7901原位移植于SCID小鼠,第4周末移植瘤向淋巴结和肝脏等器官转移,转移率达66.7%,第6周末转移率高达100%。结果提示,SCID小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组织块后短期内即可发生胃癌转移,且转移率高,可能成为肿瘤转移机制及其防护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Cal27舌鳞癌动物正位移植瘤淋巴道转移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口腔癌细胞转移的规律及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方法 经口底将2×106 Cal27细胞悬液0.08 mL分别注射至24只裸鼠下颌舌骨肌与颏舌肌之间.成瘤后定期测量肿瘤体积, 记录裸鼠体重变化;14 d后处死裸鼠, 对组织切片型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形性, 颌下淋巴结及肺、肝有无转移, 并统计转移率.结果 裸鼠在接种Cal27细胞第3天成瘤, 成瘤率100% (24/24) .HE染色示肿瘤组织呈典型鳞癌表现.颌下淋巴结内可见转移鳞癌细胞, 转移率70% (17/24) .肝、肺未见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Cal27裸鼠正位移植瘤淋巴道转移模型.此动物模型能客观反应口腔癌生物学行为, 模拟口腔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过程, 是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较理想动物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培养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细胞株RD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别接种于4周龄SCID鼠和60Co照射 (1 Gy) 后1 d 的BALB/c裸小鼠;选用成瘤BALB/c裸小鼠的瘤块移植入另一批4周龄BALB/c裸小鼠胁部皮下(组织块接种法).观察各组动物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H-E染色并镜检. 结果:60Co照射后1 d裸小鼠成瘤时间约6~8周,SCID鼠组约3~4周,组织块接种法移植2周后裸小鼠瘤体较明显,3组动物的成瘤率均为100%;成功绘制出肿瘤生长曲线,肿瘤均呈进行性生长;病理检查示各组移植性横纹肌肉瘤与人体肿瘤标本所见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裸小鼠和SCID鼠人眼眶横纹肌肉瘤模型,组织块接种法可以缩短BALB/c裸小鼠成瘤时间,为进一步研究人眼眶横纹肌肉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模型,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分别选择低分化与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移植于SCID鼠皮下,原代移植瘤形成后进行鼠间传代,对移植瘤进行相关的生物学检测。结果成功建立3只原代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其中低分化组织成瘤2只,中分化组织成瘤1只,原代移植成功率为37.5%,自第五代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为100.0%。病理组织学证实:连续传代的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点及人类肿瘤的特点。在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100.0%移植瘤模型雌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33.3%孕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人子宫内膜癌SCID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持了原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为人类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