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61例加强免疫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应答问题的方法。方法 程序为0-1-6,效果考核采用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61例加强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30.79%。男35.14%,女29.17%,差异无显著性,原使用血源性疫苗为34.37%,原使用基因疫苗为31.03%,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对免疫无应答者应加强免疫,这种方法是有作用的,应继续观察以得出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解决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应答问题的方法。方法 程序为 0 1 6,效果考核采用流行病学和血清学分析 ,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61例加强免疫后抗 HBs阳性率为 3 0 .79% ,男 3 5 .14 % ,女 2 9.17% ,差异无显著性。原使用血源性疫苗为 3 4 .3 7% ,原使用基因疫苗为 3 1.0 3 % ,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对免疫无应答者应加强免疫 ,这种方法是有作用的 ,应继续观察以得出确切结论  相似文献   

3.
4.
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地区是乙肝高发区,我校医学生因职业关系是易感人群,乙肝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子,又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就业的主要病因之一,位居大学生休学病因的第二位。为观察酵母重组乙肝疫苗(YDV)对学生乙肝免疫的安全性和效果.本文对1999、2000、2001、2002级学生的乙肝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观察300例不同剂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免疫水平的患者,注射乙肝疫苗。方法按0,1,6mo程序,三角肌内注射,全程后6mo检测表面抗体。结果 表明乙肝疫苗剂量大与小产生表面抗体的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谭琳琳  张国华  刘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2):2000-2000,2003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具有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感染,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为维护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对272名医务人员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对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付云威 《黑龙江医学》2002,26(5):398-398
乙型肝炎疫苗 (乙肝疫苗 )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佐剂疫苗。主要是收集健康携带者的血液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处理后制成。接种于人体后 ,便刺激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 ,具有防止乙肝病毒感染作用。为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反应 ,我校医院主要针对 1998~ 19992年中接种乙肝 (重组 )酵母疫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后 ,观察接种后的反应效果。1 材料和方法本资料主要取自于 1998~ 1999年中新入我校的应届大学生 ,共计 2 2 5 5人 ,按照 0、1、6的常规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剂量为 5ug ,接种半年后 ,采…  相似文献   

8.
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300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A、B、C、D4组,按照不同孕周分为E、F组,按照接种剂量分为G、H组.免疫程序为三针法,末次接种后1个月检测Anti-HBs滴度及HBsAg.比较各组Anti-HBs滴度与HBsAg阳性率的变化,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A、B组间及各组内男孩与女孩间比较,其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C、D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B两组,D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C组(P<0.01);E组与F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H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低剂量G组(P<0.01);早产儿乙肝疫苗阳转率为79.3%.结论 早产儿体重和接种剂量是影响早产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德江一中高(三)班236名同学乙肝疫苗接种与肝功情况及效果观察.方法 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检测乙肝病毒的HBSA和抗-HBs表达情况(县医院检验科),结果在286名同学中,其中49人接受过免疫接种,抗-HBs呈阳性,HBSAg呈阴性的人数为40人(占81.6%).抗-HBS、HBSAg均阳性有2人(占4%),未接种人数有187人,抗-HB8、HBSAg呈阴性人数为55人(占29.4%),抗-HBS、HBSAg均呈阴性的人数为12人(占6.4%),HBSAg阳性,抗-HBS呈阴性的人数为9人(占4.8%),结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人数比例不大,疫苗接种成功率与正规值相比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肝炎患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持久性。方法:对396例非肝炎患儿行HBsAg、抗-HBs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仅228例抗-HBs阳性,占总病例57.6%。并随着年龄增加,抗-HBs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疫持久性欠佳,3~6岁应考虑给予加强。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兴山县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兴山县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20岁2269人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HBsAb阳性率为75.58%,HBsAg阳性率为0.84%。3~6岁组HBsAb阳性率为89.59%,HBsAg阳性率为0.41%。7~14岁组HBsAb阳性率为84.07%,HBsAg阳性率为0.57%。15~20岁组HBsAb阳性率23.90%,HB-sAg阳性率2.44%。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兴山县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聊城市开展阻断乙肝行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本市3个县1 500人,对其中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给予乙肝疫苗注射,于完成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抗-HBs检测均为阴性的为849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间乙肝疫苗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应答者给予加强复种,并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加强免疫的问题,以指导今后乙肝预防工作。方法:2001~2002年在某医学院校对1997年后入学的大学生,两次分层随机抽样的基础上,选择明确知道入学时乙肝疫苗接种史的481名学生,进行乙肝HBsAg和抗-HBs检测。结果:大学生接种疫苗后,其抗-HBs的平均应答率为77.34%,5年内能维持在较好水平。免疫无应答率为22.66%,多次接种可提高其应答率。应答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无应答者是乙肝高危人群,极易成为传染源。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其高水平抗-HBs应答率和持续时间,降低无应答率。  相似文献   

14.
IL-12对乙型肝炎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编码鼠 IL - 12的真核表达载体对 HBVDNA疫苗诱导 BAL B/ 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 肌肉注射 DNA疫苗 ,EL 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 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杀伤活性 .结果 免疫 8wk后 ,单纯注射 p CR3.1- S及共注射 IL - 12真核表达载体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及 1.6 7± 0 .1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及 (73.3± 8.8) % ,两组均有明显差异 (P<0 .0 1)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 ,(75 . 6±9.1) % ,抗 CD8+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 ,(16 .9± 2 .3) % .结论  IL - 12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提高小鼠对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 ,CTL细胞杀伤活性主要由 CD8+执行 .基因疫苗可能用于预防及治疗 HBV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1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3.33%和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70%、2.22%和26.00%,差异有显著性(P<0.005);阻断Ⅰ组、阻断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8.26%、73.33%和64.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阻断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20~40岁年龄段人群中免疫及反应效果。方法:采用ELISA、RIA等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月3针方案,每次接种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10μg/ml。结果: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达90.88%(279/30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国产酵母重组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阳转率可达90.88%,而且抗-HBs滴度在接种后9个月(T9)时显示随接种的次数、时间而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科学评价盈江县0~5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HepB)免疫效果,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儿童的乙肝免疫抗体(抗-HB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HepB年均接种率99.21%;在完成HepB全程免疫儿童采集末稍血400份,查出抗-HBs245份,阳性率61.2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5,P〈0.001);HepB纳入基础免疫后乙肝发病率下降了74.18%。结论HepB全程接种率较高,但抗一HBs阳性率不理想,需继续探讨影响儿童乙肝免疫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实施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所有医院待产的H...  相似文献   

19.
王明  边茜  朱云霞 《北京医学》2016,(12):1279-1281
目的 探讨可能导致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后免疫低和无应答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新生儿出生后6h内及21d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出生当天和出生后l、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出生后6h内、7月龄抽取股静脉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按照产妇孕期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情况、母亲HBeAg情况分组,评估上述因素对婴儿乙肝免疫接种应答情况的影响. 结果 产妇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8.6%(25/290),未行抗病毒治疗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0%(3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60,P=0.44).母乳喂养组婴儿的低和无应答率为8.8%(18/204),人工喂养组低和无应答率为7.2%(45/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52,P=0.47).父亲HBs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20.0%(5/25),父亲HBsAg阴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7.2%(58/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3.00,P=0.08).母亲HBeAg阳性组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9.9%(33/335),母亲HBeAg阴性的婴儿低和无应答率为6.0%(30/4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3.55,P=0.06).结论 HBsAg阳性产妇分娩的婴儿中,母亲孕期采用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父亲HBsAg阳性和母亲HBeAg阳性对婴儿乙肝免疫应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史兵伟  田晓静  虞丽娟 《海南医学》2013,24(16):2412-2414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HBeAg阴性HBV感染的术前筛查患者乙肝大蛋白(HBV-LP)阳性情况,评判血清HBV-LP检测在这类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使用ELISA法检测180例HBeAg阴性HBV感染的术前筛查患者HBV-LP、乙肝前S1(HBVpreS1),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做HBVDNA水平检测。结果 180份HBeAg阴性HBV感染血清PreS1-Ag、HBV-LP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34.4%和32.7%,χ2检验显示三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7,P=0.0103),用Scheffe法做率的两两比较显示:PreS1-Ag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HBV-LP和HBVDNA(P<0.05),而HBV-LP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和HBVDNA配对检测显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9,P=0.6767),同时相关性分析示良好相关性(χ2=95.655,P=0.0000,r=0.7217)。49例HBVDNAcopies/ml常用对数值与HBV-LP定量OD值的散点图显示正相关(r=0.6192)。结论对术前筛查HBeAg阴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V-LP在反应病毒复制方面是一个优于HBVpreS1检测的良好指标,与HBVDNA检测有良好的相关性,在不能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单位可作为评价乙型肝炎传染性的一种替代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