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檀芪(PTS)对脓毒症致大鼠膈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盲肠结扎穿刺术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PTS组(25 mg/kg),24 h后处死大鼠,采集膈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膈肌损伤评分(DDS);TUNEL染色法检测膈肌组织细胞凋亡;ELISA法测定膈肌组织中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膈肌组织中p-PI3K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脓毒症组中DDS评分、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均明显升高,而p-PI3K和p-Akt蛋白含量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比脓毒症组,PTS组中DDS评分、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AST、LDH、CK及MPO含量均明显下调,而p-PI3K和p-Akt蛋白含量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S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脓毒症致大鼠膈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炎性反应的普遍激活在任何一种手术方式中都能观察到,它是机体对外科创伤的普遍反应。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活炎性反应。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加表明心脏和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其临床后果被称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为了解这种复杂的炎性反应作用,以及发现减轻器官功能障碍后果的策略。现就目前关于炎性反应各种介质、手术应激的作用、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以及限制和克服这种反应的策略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在重度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5年至2006年北京地区5所医院167例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入选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85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2例),分析比较2组之间炎性反应因子、凝血指标、病情危重程度评分、住ICU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1)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IL-6、TNF-α和D-dimer水平较单纯西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住ICU时间较单纯西药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之间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中西医结合组28d病死率为24.4%,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5)临床应用芪参活血颗粒治疗重度脓毒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脓毒症可显著降低炎性反应因子IL-6及TNF-α水平,降低凝血指标D-dimer水平,缩短住ICU时间,提高28d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急性心梗组(AMI)、紫檀芪(PTE)预处理+AMI、PTE预处理+SIRT1抑制剂+AMI.结扎大鼠心脏左前降支根部血管,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AMI),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ELISA法测定血清CK-MB、LDH含量,试剂盒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IRT1、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心肌梗死时,SIRT1、SOD表达下降,NF-κB升高,心肌损伤标记物CK-MB、LDH增加(与假手术组比,P<0.05);紫檀芪预处理后,SIRT1、SOD表达上升,NF-κB下降,梗死面积减少(与心梗组比,P<0.05);加入SIRT1抑制剂后,心肌梗死面积扩大,NF-κB升高(与紫檀芪预处理组比,P<0.05).结论:紫檀芪能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可能与SIRT1/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1 资料和方法 32 例双瓣膜替换术患者,年龄 40~65 岁,ASA 分级 Ⅱ~Ⅲ级,随机分为三组:①对照组:不用抑肽酶(n=6);②小剂量组:体外循环(CPB)前静滴抑肽酶 100 万 KIU,预充液加入 100 万 KIU,术中持续静滴 25 万 KIU/h,直至关胸结束(n=13)。③大剂量组:CPB 前静滴抑肽酶 200 万 KIU,预充液中加入 200 万 KIU,术中持续静滴 50 万 KIU/h,直至关胸结束(n=13)。应用统一术式、麻醉和体外循环方法。分别于CPB前、CPB 结束、停 CPB 后 2 h取桡动脉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 CD11b 的平均荧光强度(MF…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E,40 mg/kg)诱导大鼠T2DM型,成模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低、中、高剂量PTE组(20、40和80 mg/kg)和罗格列酮组(5 mg/kg),1次/d,干预6周,每组10只.以普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应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SCI模型,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立SCI模型)、黄芩苷组(SCI大鼠给予200 mg·kg-1黄芩苷)、黄芩苷+DMSO组(SCI大鼠给予200 m...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相关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缬沙坦组(DM V组)。缬沙坦组每日灌胃给予缬沙坦(10mg/kg)共6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P-IRE1α、P-JNK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及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IRE1α、JNK及MCP-1mRNA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尿蛋白、BUN、Scr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肾脏病理炎症细胞浸润加重,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上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DM组相比,DM V组肾脏病理炎症细胞浸润减轻,P-IRE1α、IRE1α、P-JNK、MCP-1蛋白表达下调,IRE1αmRNA、MCP-1mRNA表达水平下调。3组间JNK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激活,缬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中的IRE1/JNK/MCP-1通路,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对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对照组26只,移植后不用左旋精氨酸;实验组21只,移植后按每天800mg/kg将左旋精氨酸加入饮水中.于移植后2个月和3个月检测各组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评分和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结果移植后2个月,实验组的移植物存活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P<0.05).移植后2个月和3个月,实验组血浆一氧化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5.37±10.66)μmol/L vs (68.54±6.83)μmol/L(P<0.05),和(104.53±12.31)μmol/L vs (66.32±10.54)μmol/L(P<0.05);而对照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分别为2.4±0.7 vs 1.1±0.6(P<0.05),和3.0±0.8 vs 1.6±0.9(P<0.05).实验组心脏移植物的冠状动脉内膜病变轻微,内皮和内弹力层基本保持完整,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补充左旋精氨酸可改善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其机制与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有关.一氧化氮具有保护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对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电生理实验(N=17)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N=25),所有实验动物均实施心包插管术以诱发心脏痛。电生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BK心脏重复刺激组(n=5)和BK加SCS组(n=12),以心包内可重复性注入致痛剂BK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变化百分比为观察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EMG的下行调控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3)、生理盐水对照组(n=4)、SCS对照组(n=6)、BK心脏痛模型组(n=6)和BK加SCS组(n=6),以心包内注射BK所诱发的T3~T5节段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为伤害性评价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c-fo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电生理实验,与BK心脏重复刺激组比较,BK加SCS组EMG变化百分率降低(P<0.05);SCS结束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54.02%±4.95%(P<0.05);SCS结束5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74.82%±4.74%(P<0.05);SCS结束105 min后,EMG恢复至基础对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CS对照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分别为22.50±1.85和35.00±3.77,与空白对照组(15.00±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心脏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115.67±10.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K加SCS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59.83±5.76)与BK心脏痛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SCS对BK诱发的EMG反应和脊髓背角伤害性信号c-fos表达均具有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很可能是由于SCS激活了颈段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继而这些抑制性神经元通过降低胸段脊髓心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活动而抑制了心脏伤害性感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满药北五味子多糖(NSCP)对脂多糖(LPS)激活的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的影响,阐明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LPS处理人中性粒细胞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1.0 mg·L-1)及NSCP组(1.25、2.50和5.00 g·L-1),NSCP组先加入LPS刺激60 min,再加入不同浓度NSCP。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性粒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TNF-α水平升高(P < 0.05);与LPS组比较,NSCP组TNF-α水平降低(P < 0.05)。LPS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NSCP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率随时间及剂量增加而升高,其中5.00 g·L-1NSCP作用16 h促进其凋亡作用最佳,与LPS组比较凋亡百分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NSCP可通过抑制LPS诱导TNF-α分泌及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探讨大黄素通过调控微小RNA(microRNA)抑制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组)和3个大黄素组(20mg/kg,40 mg/kg,80 mg/kg,即E20组、E40组、E80组)。各组均采取腹腔注射给药,3次/周,共2周。末次用药后1周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和CD34(两种不同的内皮细胞标记物),从而确定其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按CD31计算的MVD,N组为19.3±1.9,E20组为11.7±1.6,E40组为7.9±2.3,E80组为7.2±1.8,N组、E20组、E4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80组与N组、E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CD34计算的MVD,N组为16.5±1.1,E20组为12.3±1.8,E40组为5.4±1.6,E80组为4.8±1.6,N组、E20组、E4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80组与N组、E2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结果显示各组VEGF表达分别为1.000±0.054,0.533±0.039,0.381±0.032,0.278±0.031,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法显示各组miR-20b 表达为1.000±0.083,1.398±0.128,1.588±0.140,2.336±0.354,miR-21表达为1.000±0.212,0.449±0.126,0.240±0.051,0.147±0.029, miR-210表达为1.000±0.104,0.378±0.055,0.239±0.034,0.185±0.043, (P<0.05)。各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5表达为1.000±0.076,0.581±0.128,0.523±0.071,0.402±0.058,N组、E20组、E8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40组与N组、E8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对裸鼠体内人胰腺癌SW1990细胞原位移植瘤的新生血管抑制作用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是大黄素改变新生血管相关基因VEGF的表达以及改变新生血管相关microRNA miR-20b,miR-21,miR-155,miR-210的表达有关。关键词 大黄素;胰腺癌;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  相似文献   

17.
蒋晓睿  吴敬波  王莹 《四川医学》2010,31(8):1063-1065
目的探讨乳鼠心肌裂解液对S180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提取制备乳鼠心肌细胞裂解液(car-diac muscle cell lysate of neonaterat,CMCLnr),建立S180小鼠移植瘤模型,以顺铂组为阳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CMCLnr再分别分为30mg/kg、60mg/kg、90mg/kg三个不同的剂量组腹腔给药,然后观察不同实验组对S180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各组小鼠移植瘤接种成活率均为100%。CMCLnr各剂量组肿瘤出现时间均晚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各组肿瘤瘤重均小于阴性对照组,肿瘤抑制率DDP、CMCLnr(30mg/kg、60mg/kg、90mg/kg)分别为81.23%、63.09%、65.44%、66.0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无明显剂量依赖性;CMCLnr各组的小鼠体重增加均大于生理盐水组,而顺铂组明显抑制小鼠生长(P〈0.05)。结论乳鼠心肌裂解液对S180小鼠移植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DG)对脓毒症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CLP 24、48及72h3个亚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于不同剂量DG干预性治疗前后,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与收缩末内径(LVIDs)、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率、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心功能指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G小剂量组与CLP组比较,大鼠的LVIDd与LVIDs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FS、心率、心输出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中剂量及大剂量组与CLP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剂量DG可减轻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对脓毒症大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中肿瘤坏子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的变化,探讨正清风痛宁对偏头痛无菌性神经源性炎症(ANI)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6 mg·kg-1·d-1)、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100 mg·kg-1·d-1)、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150 mg·kg-1·d-1)和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200 mg·kg-1·d-1),每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药物干预4 h后断头取脑干及其脑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显微镜下计数蛛网膜下腔单位面积(以视野为单位)炎性细胞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中TNF-α和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和舒马普坦组大鼠脑干蛛网膜下腔炎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可抑制偏头痛模型大鼠的ANI,其在偏头痛治疗中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