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甲状腺穿刺物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的可行性及联合细胞学诊断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标本114例,具有完整的细胞学诊断、BRAF V600E突变检测及术后组织诊断结果,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一般临床特点的关系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与细胞学诊断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可行性。结果:114例甲状腺穿刺标本中有70例(61.4%)出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在年龄≤60岁患者中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在细胞学诊断不同类别标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71,P<0.001);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性由85.33%提高至94.67%,诊断准确度由85.09%升高至91.23%。结论:甲状腺穿刺物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为当前鉴别甲状腺结节最常用手段,具有准确性高、微创以及易操作等优点,但依然存在10%~40%的甲状腺结节难以经FNA明确诊断~([1])。BRAF V600E基因突变为目前报道最多的一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及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经超声诊断为高危且细针穿刺判读为细胞学BethesdaⅠ类的甲状腺结节共780例,其中行BRAF V600E基因检测且有组织病理结果的共70例,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计算BRAF V600E基因检测在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这类结节的诊断效能;应用χ2检验分析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超声特征。结果 BRAF V600E基因检测诊断超声高危、细胞学BethesdaⅠ类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为88.2%(15/17),敏感度为90.5%(48/53),阳性预测值为96.0%(48/50),阴性预测值为75.0%(15/20),阳性率为71.4%(50/70),曲线下面积为0.894。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后获得常规病理结果的101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诊断为可疑恶性结节,并同时行FNAB及BRAF?V600E基因检测,以术后常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两种不同方法单独和联合运用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获得术后病理结果的100例患者101个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中,良性21例,恶性80例。BRAF?V600E基因突变型结节75个,其中FNAB诊断阳性结节70个,阴性结节5个。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结节26个,其中FNAB诊断阳性结节9个,阴性结节17个。FNAB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70%、80.95%,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50%、95.24%,FNAB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59%、100.00%。结论:FNAB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能够提高对甲状腺可疑恶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尤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异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病理诊断为PTC的患者337例及甲状腺组织正常者50例,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灶双侧性和多灶性、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腺外侵犯等临床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BRAF V6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碘摄入量与BRAF V600E基因突变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合理碘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间,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邢台地区共124例PTC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留取住院前尿液10 m L,监测尿碘水平并计算其中位数,并行BRAF V600E突变基因检测,同时选取同期同地区的12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以相同办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PTC患者中位尿碘值(median urinary iodin,MUI)水平为34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92μg/L(P<0.05);观察组124例PTC患者中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80例(64.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突变基因型在尿碘值分组间比较,碘缺乏组、碘足量组、碘超足量组及碘过量组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6.7%、50.0%、64.9%及74.6%,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伴随着尿碘值增加而增加,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侵袭性的超声联合基因风险评估模型,为主动监测PTMC侵袭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月264例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诊断为PTMC的患者。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集的154例纳入模型组,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110例纳入验证组。分析模型组15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特征及BRAF V600E基因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PTMC侵袭性的危险因素,再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将建立的模型代入验证组110例PTMC患者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微钙化、肿瘤最大径>5 mm、超声疑为腺外侵犯、超声疑为淋巴结转移、BRAF V600E基因突变型为建立模型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赋分模型,得分越高则风险越高。在110例验证组中评估预测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685~0.848),cut-off值为0.450 2,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2.9%。模型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8.
杨峰 《中国厂矿医学》2014,(9):1056-1058
目的 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突状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明确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外扩散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37例经病理确诊甲状腺乳突状癌患者,对于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进行染色强度分类。评估年龄、甲状腺外扩散、侵袭淋巴管血管、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变化。结果 直接测序法显示28例(75.7%)PTC BRAF基因V600E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5(67.6%)BRAF基因V600E阳性。以直接测序法为标准,免疫组化法对BRAF基因V600E特异抗体检测突变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5.0%。 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甲状腺乳突状癌中BRAF基因V600E突变准确的方法,能够量化BRAF基因V600E表达,预测肿瘤侵袭性。  相似文献   

9.
郜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37-439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疑似恶性病变甲状腺结节患者,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均接受FNAB与BRAF基因检测检查,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单一FNAB、BRAF基因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灵敏度及准确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样本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术前风险分层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前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US-FNA)样本141例(155个结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方法检测FNA样本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同时对US-FNA样本行液基细胞薄层制片、细胞病理学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和细胞学检查两种方法在甲状腺结节术前风险分层管理中的优劣。 结果 141例(155个结节)术前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结果显示BRAF V600E突变阳性率为79.4%(123/155);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敏感性87.9%、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5.2%、准确性89%。FNA细胞学检查对其诊断的敏感性87.9%、特异性78.6%、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39.3%、准确性87%。BRAF V600E突变检测联合FNA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94.3%,与单一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和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FNA样本BRAF V600E突变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可作为第一推荐纳入甲状腺结节风险分层管理措施中。  相似文献   

11.
臧循雄  陈建武  林宏献  郑燕  张高之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296-1297,1306,F0002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DNA,对BRAF基因第15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结果在42例PTC中,检测到19例存在BRAFV600E突变。突变患者组的年龄更轻,而突变组与无突变组间肿瘤大小、是否多灶性、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和组织亚型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AF基因突变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Ki-67、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等分子标志物已成为甲状腺癌的新研究热点。其中,PD-L1在甲状腺癌患者的免疫抑制和侵袭程度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L1抑制剂治疗已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尝试使用; Ki-67的表达水平随不同甲状腺疾病恶性程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而BRAF 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致病机制、靶向抑制药物的作用与耐药机制、碘摄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进展,这为甲状腺癌BRAF基因的靶向抑制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未来可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张翼  李惠  陈劼  张士虎 《中外医疗》2014,(25):15-17
目的探讨BRAF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病变中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提取石蜡肿瘤组织中DNA,采用直接测序法分析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甲状腺不典型乳头状腺瘤石蜡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结果 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6例发现BRAF基因15外显子第600位密码子A/T杂合(V600E),突变率为66.7%(16/24)。而30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中未发现V600E病理性突变(0/30)。结论 BRAF V600E位点突变仅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用于帮助临床甲状腺乳头状增生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检测326例PTC患者肿瘤组织的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为82.52% (269/326),TERT启动子突变率为3.37%(11/326),其中C228T位点突变9例,C250T位点突变2例,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者10例(3.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年龄及是否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0.05),TERT启动子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否甲状腺腺外侵犯、T分期、AJCC分期及是否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关(P < 0.05)。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与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是否甲状腺腺外侵犯、T分期及AJCC分期有关(P<0.05)。  结论  PTC患者肿瘤组织BRAF V600E和TERT启动子同时突变时提示肿瘤侵袭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PCR法检测经过手术切除及中央区和/或患侧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深入研究BRAF V600E基因和PTMC淋巴结转移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 在患者性别、年龄以及...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F V600E mutation and anti-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s) therapeutic effect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to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RAF V600E mut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Results A total of 7 studi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The 7 studies included 1352 patients in total, sample sizes ranged from 67 to 493.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collected from included studies and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 In patients with wild-type KRAS, the pooled odds ratio for ORR of mutant BRAF over wild-type BRAF was 0.27 (95%CI=0.10-0.70). BRAF mutation predicted a deterioration in PFS and OS in wild-type KRAS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 (hazard ratio=2.78, 95% CI=1.62-4.76;hazard ratio=2.54, 95%CI=1.93-3.32). 〈br〉 Conclusion BRAF V600E mutation is related to lack of response and worse survival in wild-type KRAS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EGFR MoA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