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叶春萍  余宁珠 《现代医学》2011,39(5):540-543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中运用单纯压迫、电凝、注射垂体后叶素3种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我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84例,根据初始创面止血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宫颈缝合加局部压迫组(压迫组,共28例)、宫颈缝合加局部压迫止血联合电凝术组(电凝组,共28例)、宫颈缝合加压迫止血联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组,共28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垂体后叶素组比压迫组及电凝组显著减少(P<0.05,F=59.72),而平均手术时间垂体后叶素组比压迫组稍长,但短于电凝组(P<0.05,F=26.00)。3组患者术后出血、宫颈管狭窄或粘连、术后感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更重要的是不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前给予垂体后叶素宫颈局部注射并子宫动脉下行支“8”字缝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7例宫颈冷刀锥切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20例):宫颈冷刀锥切术前给予垂体后叶素宫颈局部注射并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8”字缝扎;B组(27例)单纯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宫颈愈合情况。结果:A、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min、44min(P〈0.05);A、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5ml、80.9ml(P〈0.05);术后A组无1例患者因阴道出血多行止血处理,B组3例患者因出血较多行阴道填纱或缝扎止血。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宫颈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复查宫颈愈合均好。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前给予垂体后叶素宫颈局部注射并子宫动脉下行支“8”字缝扎易操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创面再出血的发生,不增加术后感染与宫颈管狭窄,宫颈愈合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林海燕 《广东医学》2012,33(6):856-85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方法宫颈病变(CINⅡ~CINⅢ)患者80例,需行冷刀宫颈锥切术,分为两组,A组为垂体后叶素注射组;B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创面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用于冷刀宫颈锥切术中,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效果理想,患者创伤少,术后恢复快。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费用低,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Ⅱ~CINⅢ)而需要行宫颈冷刀锥切的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手术进行前在宫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则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和宫颈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1±8)min,对照组为(47±6) 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0±5)mL,对照组为58±7 mL;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为(30.3±8.1)mL,对照组为(40.8±7.5)mL;观察组住院天数为(5.1±1.3)d,对照组为(6.9±1.5)d;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宫颈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冷刀宫颈锥切术的患者术前应用垂体后叶素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阴道流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加快术后宫颈的伤口愈合,但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易先友  徐永中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24-125,127
目的比较缝合止血和电凝止血对宫颈冷刀锥切创面止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1例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两组,缝合止血组31例,电凝止血组30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相比,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量均优于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中行缝合止血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手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较电凝止血法有明显优势,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普通电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行宫颈锥切术的疗效。方法对CIN Ⅲ级患者80例(观察组)行普通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观察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同时选取同期100例行冷刀宫颈锥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随机选取切缘阴性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和60例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0.05)。两组宫颈锥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术后发热和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CINⅢ级患者,利用普通电刀行宫颈锥切术,不影响切缘的完整性,能取得冷刀锥切的手术效果,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流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求医问药》2014,(21):224-224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法和"U"型缝合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宫颈冷刀锥切术。为对照组患者使用"U"型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荷包缝合法进行切口缝合。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晚期的出血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晚期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荷包缝合法对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进行切口缝合的效果好,可有效地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减少其术中及术后晚期的出血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冷刀锥切术或Leep术在治疗CIN2~3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4例LCT异常,高危型HPV阳性,阴道镜活检证实为CIN2~3的患者行Leep锥切或宫颈冷刀锥切,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病变残留和复发率、高危型HPV转阴率等。结果①Leep锥切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冷刀锥切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冷刀锥切组;但术后出血量则明显多于冷刀锥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病理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无病变残留,其治愈率为100%。随访3年,两组均无复发,高危型HPV的转阴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Leep锥切术治疗效果和冷刀锥切术相同,Leep锥切术能有效进行创面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但术后出血量则明显多于冷刀锥切组,因此,Leep锥切术和冷刀锥切术各有利弊,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施鹏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3,15(2):88-89,91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在冷刀宫颈锥切手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86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口服抗生素,观察组术后宫颈局部加用致康胶囊喷抹,每日1次,每次0.6 g,共3 d。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结论:致康胶囊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冷刀宫颈锥切术后阴道出血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冷刀锥切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环形缝合止血方法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55例,其中,采用环形缝合宫颈成形法30例(研究组),行8字缝合25例(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理诊断及宫颈管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病理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宫颈管狭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切宫颈创面采用环形缝合止血法有助于创面对合,恢复宫颈解剖学形态,止血快,效果好,操作简单,术后住院天数短,术后未发生宫颈管狭窄及术后阴道镜检查满意度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改良S缝合术与8字缝合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改良sturdorf缝合术成形宫颈;对照组24例采用8字缝合+碘伏纱块加压法止血。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宫颈管狭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两者术后病理诊断无差异。结论:改良S缝合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减少住院时间,能提高宫颈冷刀锥切术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张丽  林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3):50-53
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电凝术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本院住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患者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与对照组(83例),两组患者均于经期结束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组宫颈创面采用电凝止血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对照组采用缝合止血。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宫颈创面上皮化情况以及随访HPV-DNA阴性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宫颈上皮化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PV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联合电凝术应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及宫颈愈合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频电波刀手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IN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N患者实施高频电波刀手术,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纪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54-1456
目的:探讨改良式冷刀锥切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宫颈锥切术的17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改良式冷刀锥切术为改良组,传统冷刀锥切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病理情况、术后宫颈狭窄或粘连发生率及宫颈鳞柱交界可见率等。结果:改良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切缘阳性率(5.6%、6.7%)、宫颈狭窄或粘连发生率(0、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鳞柱交界可见率(93.2%、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冷刀锥切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锥切标本,并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具有术后宫颈鳞柱交界可见率高,有利于术后随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的宫颈冷刀锥切缝合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患者,随机选取46例作研究组,施行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4点缝合法;另外46例作对照组,施行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连续而简单的褥式传统缝合法,比较不同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缝合时间分别为(35±10)min和(45 ±3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20)ml和(65±40)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5±1.8)d和(3.8±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2.8±0.5)d和(3.6±0.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后4点缝合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褥式缝合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刀与传统电刀对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过程及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92例,电刀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电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中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及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