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文星  黄韬 《中外医疗》2012,(20):82-82
目的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1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的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9.09%。术式、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等均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不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分期、吻合方式不同吻合口瘘发生率也不同,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式、吻合口距肛门距离以及术前是否合并肠梗阻等均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徐尔侃  华汉巨  李念  黄雄  皮健 《四川医学》2011,32(6):835-838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有无合并心血管肺疾患、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长短、单双吻合技术、肿瘤侵犯肠管周径、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肿瘤距下切缘距离、肿瘤是否侵出浆膜、肿瘤大体或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肿瘤分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距肛缘距离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134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10.45%。其中男性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低蛋白者,糖尿病者,伴肠梗阻者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7cm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若干临床因素。方法对1994年~2004年我院施行的101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的51例吻合口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距肛门4cm~7cm 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比率为7.03%,而肿瘤位于7cm 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率为2.98%(P<0.05)。术前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机率为6.28%,而其对照组的发生机率为4.26%(P<0.05)。传统术式组与 TME 组的吻合口发生率虽有一定差距,但与文献报道不甚相符,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一些因素我们若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则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2013年收治的4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及无吻合口狭窄两组.采用x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狭窄25例,发生率为5.7%.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吻合口瘘、手工吻合、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合并糖尿病为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口狭窄均在介入下球囊扩张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性别、吻合口瘘、手工吻合、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合并糖尿病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介入下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双吻合技术实施保肛低位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对8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的手术切除.结果:80例病人均成功地保留了有大便控制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低位直肠癌采用双吻合器技术保肛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2例患者(5.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8.
高海波  王锋  杨晓东 《吉林医学》2014,(18):3980-3981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直肠癌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50例)仅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B组(37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A组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高危因素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有效降低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若干临床因素。方法对1994年~2004年我院施行的101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的51例吻合口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距肛门4cm~7cm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比率为7.03%,而肿瘤位于7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率为2.98%(P<0.05)。术前伴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机率为6.28%,而其对照组的发生机率为4.26%(P<O.05)。传统术式组与TME组的吻合口发生率虽有一定差距,但与文献报道不甚相符,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一些因素我们若可以做到尽量避免,则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孟  郭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31-33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97例直肠癌经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患者BMI≥25kg/m2,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手术时间≥270min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BMI≥25kg/m2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手术时间≥270min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4年9月~2012年6月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107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根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即上段≥8cm和下段〈8cm而分为高位前切除术组47例和低位前切除术组60例,观察患者手术临床情况。结果107例中共有11例发生临床吻合口漏,总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0.28%。其中高位前切除术组2例.占高位前切除术组的4.25%;低位前切除术组9例,占低位前切除术组的15%。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原因并不单一;术前、术中和术后多方面预防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吻合口漏发生后以保守治疗为主.多数吻合口漏可痊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结肠造口在预防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7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其中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47例,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患者60例。结果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1%,平均住院时间为(16.1±0.2)d;未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3%,平均住院时间为(24.2±0.1)d,两组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行防性横结肠造口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吴波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37-38
目的评价直肠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7年12月对30例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进行保肛手术。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发生吻合口瘘1例(3.3%),吻合口狭窄1例(3.3%),局部复发2例(6.7%)。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均控制良好。结论直肠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刘鸿雁  王雁辉  张莹  赵航 《吉林医学》2007,28(11):1274-1275
目的:探讨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317例直肠癌行双吻合器手术,对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糖尿病、术前低蛋白、术前合并肠梗阻、切口感染等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性别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无关。结论:吻合口瘘是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大部分吻合口瘘经单纯引流管冲洗可治愈,少数病例需行剖腹探查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管引流(末端回肠置管外引流及肛管引流)在合并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合并有吻合口漏高危因素且顺利施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资料。患者中观察组27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中加行双管引流;对照组29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以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术后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探讨双管引流用于替代末端回肠造口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过程顺利,术前基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6.92±19.85)min,较对照组(123.44±10.41)min延长(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排气、进食时间(2.41±0.52 d∶2.78±0.66 d)、术后住院时长(7.65±2.57 d∶7.59±1.83 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52%∶17.24%)、术后疼痛不适等指标对比中,差异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吻合器技术在胃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使用国产吻合器进行食管-空肠吻合30例,低位结直肠吻合35例。贲门胃体癌Ⅱ期14例,Ⅲ期12例,Ⅳ期4例;直肠癌DukesA期5例,B期17例,C期13例~结果:全组吻合过程均顺利。术后吻合口漏2例(3.1%),吻合口狭窄2例(3.1%),无手术死亡。结论:使用国产吻合器能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法缝合困难的食道-空肠吻合及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