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 著·广西壮汉人群肥胖基因第一外显子的多态性分析 1 :1………………………………………………………………………………肝癌疫苗激活的 TIL细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NK细胞活性的影响及意义 1 :3…………………………………………………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1 :5………………………………………………………………………………新型核酸染料 SYBR- Green在检测基因扩增产物中的应用 1 :7……………………………………………………………………肝癌患者外周血 AFPm RNA和 TSGF的检测及意义 1 :1 0……………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成为永生细胞株的方法,建立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株,为永久保存新疆长寿老人的基因遗传资源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制备EB病毒上清,用环孢素法和冻存全血法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结果以环孢素法成功建立了5株新疆和田维吾尔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其中百岁2人,90~99岁3人,建系成功率为100%(5/5),以冻存全血法建系成功1例(1/5)。HLA基因分型结果在建系前后完全一致。结论与冻存全血法相比,环孢素法能更有效地转化长寿老人永生细胞株,可为长寿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以及某些细胞生物学性状的检测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11月24~2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社、广西医药商会协办,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承办的"中医药养生长寿文化学术交流会暨中医药走进长寿之乡——巴马会议"在广西巴马召开。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是世界五大长寿乡链条中唯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此  相似文献   

4.
建立巴马长寿老人经EBV转染永生细胞株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用EBV转化长寿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LCL)的方法。方法:用EBV份百岁以上健康老人,20份89-99岁健康老人及8份66岁以下健康人的血样共36份。采用20%FBS RPM11640培养液,配合环孢菌素A、植物血凝素(PHA),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结果:成功地获得24份永生细胞株(其中,百岁老人6份,89-99岁老人12份,66岁以下6份)。结论:采血后24-48h之间接种,转化成功率高。转染后2-3周,大部分标本出现细胞分裂、变形,标志着转化成功。超过5周仍无细胞分裂者即发生细胞凋亡。PHA有缓解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不能使细胞分裂。污染是引起转染细胞株凋亡的主要因素。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培养细胞的适当密度、适时换液、打散较大的细胞克隆团是培养LCL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地区长寿群体与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5-HTTLPR/rs25531)的关系.方法:选取379例广西巴马地区90岁以上壮族长寿老人作为长寿组和284例同地区60岁以上普通健康壮族老人作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型在长寿中的作用.结果:①长寿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S 55.67%、SL34.83%、LL 9.50%,等位基因S和L频率分别为73.09%和26.91%(LA =20.45%,LG=6.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3个等位基因(S,LA,LG)的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01).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L分别和SS、SL存在统计学联系(P=0.001,OR=2.226,95%CI 1.374~3.608;P=0.039,OR=1.695,95%CI1.028~2.796).结论:5-HTTLPR多态在广西巴马地区的分布,可能是该流域长寿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裤瑶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含有4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建立永生细胞库,可永久保存白裤瑶特有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7.
基础医学     
20080459广西巴马壮族长寿老人p53基因的多态性研究;20080460瘦素受体突变对老年大鼠心肌的影响;20080461老年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变化;20080462老年大鼠心肌组Toll样受体4的激活在脑心综合征中的作用;20080463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和凋亡及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巴马长寿现象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29名年龄90~113岁的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和307名作为相应年龄对照的长寿家庭成员.并以当地非长寿自然人群153人作为对照组.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别比较长寿老人与各组人群的基因型、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①广西巴马地区长寿老人ApoE基因型频率中以ε3/3最高.其次是ε2/3和ε3/4.而ε2/4和ε4/4频率最少。长寿老人组与其亲属年龄对照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相比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②长寿组与当地自然人群对照相比呈显著性阳性关联(P=0.001,P=0.04)的为ε2/ε2(5.34%;0%)和ε3/ε3(79.39%;68.63%)基因型。这两种基因型携带者在长寿人群中占85%以上。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巴马长寿现象有关联。巴马地区长寿相关基因为ApoE ε2/ε2、ε3/ε3基因型。其中ε3/ε3纯合子是最主要的长寿关联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化细胞库的方法,为研究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长期的标本来源。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分别采用新鲜血法和冻存血法。将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瘢痕疙瘩家系中27个个体的永生细胞株:新鲜血法较冻存血法可明显提高一次建系成功率。结论EB病毒转化技术可有效保存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长期的DNA资源。新鲜血法明显优于冻存血法,更适用于永生化细胞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并对该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用这种方法建立瘢痕疙瘩永生细胞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把瘢痕疙瘩家系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LCL)。分别对建株前和建株后10、20、30、35代的细胞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成功地对瘢痕疙瘩家系27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建株后10代、20代的细胞株染色体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培养30代、35代的细胞株染色体发生数目和结构的异常。结论瘢痕疙瘩家系永生淋巴细胞株可以为以后的研究提供随时可取的实验材料,在用做遗传学分析时宜在转化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黎族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建立了海南黎族永生细胞库。该库共含有54株“润黎”永生细胞株,供血者均身体健康,且三代无与不同民族或不同支系通婚史。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有亲缘关系者仅占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状况。方法:对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1362位家庭成员进行血压水平、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等测定,并统计高血压患病率,然后与当地非长寿家系597人、其它地区长寿家系282人及非长寿家系725人的结果分别按家系、年龄段和性别进行比较。结果:巴马地区长寿家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高血压患病率与本地区非长寿家系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地区的长寿家系和非长寿家系人群(均P〈0.01),而且其男性和女性的SBP、D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区(均P〈0.01);男性的DBP水平和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家系女性(均P〈0.01),但SBP无明显区别(P〉0.05)。年龄段比较显示,两地区长寿家系和非长寿家系的SBP水平、D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高而呈现升高的趋势;除80~岁等少数年龄段外,巴马地区长寿家系其它年龄段的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区。结论:巴马地区壮族长寿家系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其深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汉族Graves 病(GD)的相关性.方法:112例广西地区壮、汉族GD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TLA-4外显子4的3'非翻译区包含(AT)n[CTLA-4(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结果:①广西地区壮族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微卫星多态性有19种等位基因,汉族人有18种等位基因;②壮、汉族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6 bp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汉族正常对照组104 bp等位基因频率较GD组高(P=0.01);③壮族正常对照组未发现104 bp等位基因高于GD组.结论:CTLA-4基因与广西壮、汉族GD患者明显相关,CTLA-4(AT)n 106 bp可能是广西壮、汉族GD的易感等位基因,104 bp可能是广西汉族GD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广西巴马长寿乡世居(当地)人群体质特征.方法 选择广西巴马世居成人528名(男263名,女265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体质特征,计算出42项测量项目的均数、31项指数值和9项观察项目的出现率,并与国内的30个群体的体质进行比较.结果 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的体质特征为:上眼睑皱褶出现率高,男为90.49%,女为89.81%;蒙古褶出现率低,男为3.42%,女为2.64%;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翼高度多为低等;耳垂多为圆型;发形多为直;额发无尖;鼻梁非凸.广西巴马世居人群男女均为狭头型、中面型、中躯干型、窄肩型、中骨盆型;男为圆头型、高头型、亚长腿型、窄胸型;女为中头型、中腿型、中胸型;男身高均数为1627.4 mm,女身高均数为1512.5 mm.结论 广西巴马世居人群具有南方人群体质特征,其体质与仫佬族(广西)和广西大新壮族接近.  相似文献   

15.
脑海绵状血管瘤遗传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永生细胞株.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入环孢霉素A的方法.结果:成功建立了该疾病家系7名成员永生细胞株,其中5名为患者.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永生细胞株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永生细胞系,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深入研究提供永久的研究材料。方法应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化技术,将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成员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生化淋巴母细胞系。结果成功地为1个家族性甲状腺肿家系30个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株,转化成功的细胞体积增大,形态多样,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结论家族性甲状腺肿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个体完整的基因组,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提供了DNA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永久地保存现有的回族遗传资源。方法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同时加入环孢霉素A的方法建立永生细胞。结果成功建立了10株宁夏回族永生B淋巴细胞株。结论该永生细胞地建立为回族遗传资源的永久保存以及今后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深入开展回族遗传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