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效果.方法 在10例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仰卧位解剖观察腘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确认腘动脉的扩大内侧入路及其毗邻关系.对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病人,通过扩大内侧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扩大内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腘动脉全长、腘动脉分支及股动脉腘动脉延续处,并且清楚地观察腘动脉的邻近结构.12例病人均通过扩大内侧入路显露并治疗损伤的腘动脉,同时在无需变换体位的情况下完成并发的其他骨科损伤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损伤肢体功能均正常.结论 扩大内侧入路是治疗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在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过伸性损伤20例,压缩或爆裂损伤6例,屈曲分离损伤2例,平移或旋转损伤4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A级5例,B级5例,C级18例,D级4例.11例采用前路手术,17例采用后路手术.结果 3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完全损伤者无明显的脊髓功能恢复迹象,但其神经根刺激症状基本消失.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4级.结论 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能够使骨折脱位达到良好的复位,并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SLIC评分系统在下颈椎损伤手术入路的选择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5月对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一期颈椎前后入路手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气管的推移训练,术后体位护理、切口观察、颈脊髓损伤功能恢复及加强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12例患者,随访平均14月(3-21月),脱位者全部复位,植骨者全部愈合,内固定无脱落断裂及移位,发生颈背痛2例,经保守治疗恢复。结论通过良好的护理提高一期后路关节螺钉固定联合前路植融合钢板固定融合术的安全性,对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科就诊的68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其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选择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而研究组34例患者选择前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无脊髓损伤)患者行前入路手术,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的手术显露,并探索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导航辅助下在16具尸体头颅标本上模拟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第三脑室、松果体区的显露.选择6例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患者行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导航辅助下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能在标本头颅上顺利完成,可清晰显露第三脑室后部及松果体区.6例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无新神经功能损害及死亡发生.结论 经穹窿间中间帆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第三脑室肿瘤技术上可行,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腰椎后入路手术俯卧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好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护理,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医源性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60例腰椎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均在俯卧下顺利完成腰椎后入路的各类手术,术中体位能满足术者的需要。患者术中呼吸循环通畅,出血少。结论舒适、安全、有效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预防护理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Smith-Robinson入路为颈椎前路金标准手术入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为该入路常见并发症,而术后血肿、喉返神经损伤为常见原因[1-3].舌下神经损伤为咽喉部手术、枕骨髁部骨折、颅底手术或上颈椎前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5],但下颈椎前路手术罕见,目前国内仍无此类报道,现笔者对收治的1例下颈椎前路手术出现舌下神经损伤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改良体位颈椎前路入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改良体位颈椎前路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脊髓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78.4%,优良率达94%,骨性愈合率达100%。[结论]改良体位充分显露颈椎椎间隙,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创伤,提高减压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01~2009-01间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颈椎带锁钛钢板固定51例,后路切开复位侧块钢板固定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固定严重骨折脱位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1.8个月,植骨于3个月左右均获得骨性融合,颈椎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稳定性维持良好,按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有3例无恢复,其余病例至少有1~3级以上的恢复或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根据颈椎损伤机理、损伤部位及类型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22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重建术,手术入路除采用传统的前内、外侧入路,在显露后交叉韧带后方及胫骨隧道建立时辅助应用后内侧入路,术中发现关节镜下后内侧入路对于PCL胫骨附着点的显露及选择、胫骨隧道的建立、内侧半月板后角的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