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重症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9月-2019年9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并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系统(PiCCO)的60例重症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测得基线参数后给予BiPAP无...  相似文献   

2.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昶 《广东医学》1999,20(1):17-18
目的 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鼻(面)罩无创通气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 共治疗了145例病人,其中稳定期慢阻肺病人88例(6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病人42例(29%);胸外科手术后病人8例(6%);脑血管意外病人4例(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病人3例(2%);坚持治疗1周以上的病人共92例,占63%,其中81例(88%)治疗后气促改善,且各类病人之间气促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54例中、重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在通气2h、24h和治疗结束时作血气分析,比较pH、PaO2 、PaCO2 值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通气后2h、24h,结束时pH值和PaO2 逐渐上升,PaCO2 逐渐下降,气管插管率下降、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32例BiPAP治疗的重症哮喘者治疗前后4h血气分析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30例同期常规方法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变化(P〈0.05),住院时间缩短,临床症状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五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53-153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国飞  孟君  耿曙光 《河北医学》2007,13(12):1253-1255
目的:探讨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44例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机械通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衰症状、心脏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均有改进。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进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无创气道正压通气能增加心脏射血,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衰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23例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8例急性重症哮喘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 h后测定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的变化.结果 4 h后各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BiPAP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一种较好的无创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娜  徐悦利  路艳  苏锐  杨宝英  徐贯杰 《重庆医学》2016,(24):3381-3384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案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寻求合适的晶胶配比方案.方法 4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组(晶体组);B组(晶∶胶=1∶1);C组(晶∶胶=1∶2).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PiCCO)记录术前(T0)、插管后5 min(T1)、双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15 min(T3)、肺复张双肺通气15 min(T4)和术毕(T5)时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T0、T5血乳酸(Lac).结果 C组T5时CI、ITBVI、GEDVI与T0比较显著增加,且该时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与T0比,A组T4、T5时EVL-WI显著增加且Ts时显著高于C组(P<0.05).与T0比,A组T5时Lac显著增加(P<0.05).结论 晶体与胶体1∶1补液方案维持食管癌根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血管外肺水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水平对机械通气患者心输出量(CO)的影响,并评估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法和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USCOM)法监测CO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PiCCO法和USCOM法测量PEEP机械通气下35例重症患者的CO,对比不同PEEP水平CO的变化以及各自反映CO的一致性。结果 PEEP在0~10 cmH2 O之间变化时,无论是PiCCO法还是USCOM法,测得的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法与USCOM法在不同PEEP水平机械通气患者中测得的CO是一致的。结论PEEP水平升高对CO存在影响,可以引起CO的下降,PiCCO法与USCOM法有较好的一致性,但PiCCO不仅可以连续测量CO,还可以测量胸腔内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脏前负荷和肺水肿情况,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容量治疗方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容量限制组(A组)和扩容组(B组),每组10例.A组术中持续静脉滴注5 mL·kg~(-1)·h~(-1)乳酸钠林格液,B组在麻醉开始后30 min内静脉滴注10 mL/kg乳酸林格液及10 mL/kg 6%羟乙基淀粉(万汶),以后按基础需要量+禁食丧失量+术中丢失+第三间隙损失量补液.两组术中出血量由6%羟乙基淀粉按1:1补偿.记录诱导前(T_1,基础值)、麻醉诱导后10 min(T_2)、输液30 min(T_3)、侧卧位即刻(T_4)、开胸后即刻(T_5)、肺叶切除后(T_6)、关胸时(T_7)、术毕(T_8)及术后1 d(T_9)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ITBV)及胸内血管外肺水(EVLW).结果 两组间在T_1时间点的HR、MAP、CVP、ITBV、CI、外周血管阻力(SVR)、EVLW基础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时间点的HR、MAP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在T_2、T_3、T_4、T_5、T_6、T_7、T_8时间点的CVP均较T_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B组在T_2、T_5时间点的CVP显著高于A组(P值均<0.05).A组在T_3、T_4、T_5、T_6、T_8时间点的ITBV值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在T_2、T_3、T_4、T_6时间点及B组在T_2、T_3时间点的CI均较同组T_1时间点显著降低(P值均<0.05),B组在T_4时间点的CI恢复至T_1时间点水平,在T_6、T_7、T_8时间点的CI显著高于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SVR和EVLW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心肺功能良好的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限制液体输注并加用小剂量缩血管药物的治疗作用与麻醉诱导期进行扩容治疗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相当,在麻醉诱导期适当扩容治疗并不增加肺水肿的风险,且更有利于组织的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j—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无创通气救治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首先行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而后在此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1),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经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80%。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同时应用BiPAP无创通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疗效。方法:观察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BP)、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VD)、血脑钠肽(BNP)等变化。结果:治疗2 h后MBP、SaO2、RR、HR、LVD及BNP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P〈0.01),12 h后LVEF升高,LVEDD缩小(P〈0.05)。结论: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快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能减轻心肌耗氧,降低心脏负荷,可作为急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同时接受无创BiPAP辅助呼吸,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 h 2组的临床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 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RR、HR、MAP、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包括pH在内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5例患者中3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达88.57%;对照组25例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72.00%;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可快速减轻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87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血气变化、临床转归、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pH值明显升高(7.15vs7.37,t=11.98,P=0),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明显降低[95.26mmHg(1mmHg=0.133kPa)vs73.29mmHg,t=12.08,P=0],血氧分压(Pa02)明显升高(41.77mmHgvs62.85mmHg,t=13.15,P=0),心率(HR)明显降低(105.37次/minvs82.53次/min,t=14.63,P=-0)。治疗前后患者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改为有创通气,占2.30%,1例死亡,占1.15%,其余均治疗好转;6例出现胃肠胀气,占6.90%.8例患者出现口鼻咽干燥症状,占9.20%,4例患者发生鼻面部皮肤压伤,占4.60%,10例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等情绪波动,占11.49%。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 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COPD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B iPAP 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2h、24h后两组同期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变。结果治疗组B iPAP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呼吸频率、心率改变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气管插管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B iPAP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发作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对需长期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1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呼吸ICU,经面罩机械通气等方法撤机失败或不能进行面罩机械通气的11例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更换BiPAP无创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改用无创呼吸机前后动脉血气、住院时间、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存活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吸气压力设定为16~26cmH2O,平均21.3cmH2O,呼气压力4cmH2O,呼吸频率16次/min。患者的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91.5±50.2)d,改为BiPAP呼吸机后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23.5±12.2)d。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53.1±296.5)d,截至随访结束(2008年1月13日)有4例患者仍存活。BiPAP呼吸机使用前后动脉血pH、PaCO2、PaO2及SaO2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临床稳定、仍需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过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是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553例;其中39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有161例患者未行无创通气.比较治疗前后各项通气指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无创通气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显著改善(P<0.05).并且总的住院时间、死亡率显著低于未行无创通气组(P<0.05).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实施无创机械通气,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选择45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23例)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22例).监测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6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Q2)]及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值均<0.0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的有创机械通气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3.0%和4.3%,对照组分别为22.7%和9.1%.结论 NIPPV具有无创伤、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PaO2,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APV)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使用NAPV治疗2 h后,观察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SaO2等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80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显效38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有效率88.75%,治疗2 h后患者RR、HR、pH、Pa02、S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顽固性心力衰竭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