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中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植物和动物及人类的粘膜与皮肤上。但其中的少许菌种偶尔对人类会产生致病性 ,尤其是对免疫力低下的人[1] 。如其中类白喉杆菌 (diphtheroidbacilli)包括假白喉棒状杆菌 (C .pseudodiphtheriticum)及干燥棒状杆菌 (C .xerosis)等多数是人类口腔或皮肤的寄生菌 ,但又可能是机会感染的致病菌[2 ] 。假白喉棒状杆菌 (即霍夫曼棒状杆菌 )是人类咽部的正常菌群之一 ,据报告本菌可引起心瓣膜修复术后的心内膜炎以及肾移植病…  相似文献   

2.
1例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杆菌属中对人类有重要致病作用的病原菌,主要侵犯咽部形成灰白色假膜,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通过血液循环将毒素扩散、引起多种器官病变。我院从1患儿咽部分离出白喉棒状杆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伟珍  杨雪静 《浙江医学》2010,32(6):937-939
棒状杆菌属作为一群革兰氏阳性菌,其种类繁多,主要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其中多数为条件致病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一般是人或动物鼻腔、咽喉部等处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报道,由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现代化检查手段,如心导管术等,上述条件致病菌均可导致院内感染,从而引起人类组织和血行感染,包括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肺炎等,但目前国内仅见个案报道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液中类白喉棒状杆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类白喉棒状杆菌引起前列腺感染的临床意义并进行药敏分析。方法 :对 6 0例为纯培养的类白喉棒状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 7种棒状杆菌 ,其中以假结核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和假白喉棒状杆菌较多见。药敏试验结果 :这些棒状杆菌的耐药率都较高 ,其中对克林霉素 (CM)、红霉素 (E)、氧氟沙星 (OFL)耐药率都大于 75 %。结论 :某些前列腺炎可能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感染有关 ,临床应加强对其检测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除了白喉棒状杆菌之外 ,常见的棒状杆菌有溃疡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等 ,可以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部和皮肤等处。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不致病 ,在某些条件下 ,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 ,可引起严重感染( 1) 。妇女在月经期间 ,抵抗力会下降 ,而此时用了不洁的卫生纸、卫生巾 ,就有可能引起感染 ,因此 ,有必要对妇女卫生用品进行棒状杆菌检测。 2 0 0 1~ 2 0 0 2年 ,我们共检测了 1 3 2份妇女卫生用品 ,其卫生状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样本 卫生纸、卫生巾等 ,由厂家送检和市场…  相似文献   

6.
杨媛媛  岳启安  楚海荣  钱震雯 《医学综述》2007,13(17):1357-1359
棒状杆菌属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他棒状杆菌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寄生在人类口腔、鼻腔、咽喉部、外耳道、眼结膜、外阴和皮肤等处,可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棒状杆菌属中的短小棒状杆菌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激活剂,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在人肿瘤免疫治疗中,作为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被广泛研究和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从尿中分离出干燥棒状杆菌二例干文君干燥棒状杆菌(corrnebacteriumequi)属于棒状杆菌属,为人类鼻咽部粘膜和咽喉的正常菌群,引起的尿路感染极为少见。我院于1994年11月~12月,从女性患者中段尿中分离出二株,报告如下。一、病例简介4列...  相似文献   

8.
由于抗生素滥用,致使弱毒性机会感染菌易感患者增多,近年从尿中培养检出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有解脲棒状杆菌(C.ure_alyticum)、精液棒状杆菌(C.Seminaie)杰克棒状杆菌(C. jeikeium)等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细菌的报告 [1-2],本文目的是对尿中检出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的鉴定,再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9.
假白喉杆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1例胡中旭,赵建宇,闰淑芬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121000)杨秀华山东电三公司职工医院(121006)我院收治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其病原菌经脑脊液检验证实为假白喉杆菌,临床上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  相似文献   

10.
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是白喉的病原菌.其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革兰染色阳性,用美兰短时间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出现有染色较深的颗粒.用Neisser或Albert等染色,这些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1-2].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在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由于该菌异染颗粒随传代次数增加,异染颗粒会逐渐消失或不明显.导致实验教学中常看不到异染颗粒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采用不同浓度的蛋白胨及不同血液含量制备成6种血液琼脂培养基对异染颗粒消失菌株进行了异染颗粒重现的对比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