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重肾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9~2001年收治的31例小儿重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中有23例患儿接受26次手术,有16例行上半重肾及输尿管切除,其中有2例须处理输尿管残端及盲袋所致的梗阻。22例手术后恢复较好,仅1例伴有轻度的尿失禁。结论 对于重肾伴肾积水或发育不良所致的各种临床表现应首先考虑做上半肾及输尿管大部切除术。B超、CT及静脉肾盂造影术(IVP)对诊断分型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输尿管开口异位症临床较少见,我们收治7例,均为女性。8个月者1例,2、3、5、7、9、11岁各1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伴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5例,单肾单一输尿管开口异位2例。5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中,2例异位输尿管引流肾脏表现为肾盂积水,3例表现为肾发育不良。4例行半肾切除,3例行全肾切除。2 讨论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系一先天性泌尿系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症的诊断:即成泡尿并滴尿。体检  相似文献   

3.
本文小儿输尿管囊肿11例,左右侧各5例,双侧1例,9例伴有患侧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临床诊断主要依据B型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手术方式以上尿路患侧重复上半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为首选。单肾单输尿管并输尿管囊肿以囊肿切除加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为佳,所有病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4.
对30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手术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为96.7%。仅1例术后1年因并发膀胱输尿管返流行左肾切除术。认为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靠IVU、B超、CT等检查,目的是为了发现异位输尿管引流的肾脏或肾段;重肾上半肾及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单侧肾及输尿管切除术仍为治疗有临床症状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宏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129-129
目的:对问题奶患儿行泌尿系超声筛查,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病例的超声诊断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在对食用问题奶粉的小儿超声筛查泌尿系结石过程中,发现的泌尿系畸形患儿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91例小儿中,有26例泌尿系畸形,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20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1例,重肾双输尿管2例,多房性肾囊性病变1例,肾发育不良1例,盆腔异位肾1例,均经肾盂造影或(和)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对小儿泌尿系检查应作为必检项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异位开口为小儿常见畸形 ,但多系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伴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 ,双侧重“Y”型输尿管均为异位开口则少见 ,国内相关报道亦很少 ,现报道 2例。例 1 女 ,7岁 ,终年遗尿 ,无分次排尿 ,易发生尿路感染。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显影相对延迟 ,双侧重肾 ,下肾部肾盂饱满 ,肾盏杯口变钝 ,呈小囊状。双侧上肾部显影明显延迟且显影较淡 ,肾盂肾盏不可分。双侧均有双输尿管 ,扩张显著 ,与上肾部连接之输尿管显影较淡 ,未见膀胱显影。膀胱造影显示膀胱细小。例 2 女 ,4岁半 ,出生后即有持续滴尿 ,无尿意及自行排尿功能。体查可见尿道口…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尿路造影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小儿泌尿系畸形的患儿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将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得MPR、MIP、CPR和VR图像。结果经CTU诊断泌尿系畸形45例,包括单侧肾盂与输尿管重复畸形14例,双侧肾盂与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肾盂与输尿管交界部梗阻9例,异位肾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5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例,融合肾5例,孤立肾2例,肾旋转不良2例,巨输尿管1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膀胱憩室1例。结论 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薄层扫描能力,多角度三维成像等优点,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左侧完全性重复肾11例,右侧完全性重复肾9例,双侧完全性重复肾5例。症状组21例,无症状组4例。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19例,切除左侧上半肾7例,左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右侧上半肾切除术10例;1例行经腹腔镜左输尿管膨出切除,左上、下输尿管再植术。所有手术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完全性重复肾畸形常因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而误诊致延迟诊治,B超、CT、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金键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4):310-311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在临床时有发生。笔者自 1990年至 2 0 0 0年诊治 14例 ,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 5例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介绍例 1 男患 ,2 8岁。左腰部渐进性胀痛 6个月入院。该患者曾于半年前因腹外伤行剖腹探查术。CT及B超诊断为左肾重度积水 ,肾皮质厚度为 0 .2~ 0 .4cm。大剂量IVU示患肾无功能。手术探查发现后腹膜一缝线将左输尿管上段缝扎 ,致输尿管完全梗阻。因左肾已无功能 ,行左肾切除术。术后随访 12年 ,状况良好。例 2 女患 ,3 7岁。因宫颈癌入院。行子宫全切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较多“渗出液” ,进一步检查确认左输尿管被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 2 0例输尿管异位开口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0例患者中 ,B超检查 2 0例 (确诊 5 0 % ) ;IVU检查 18例 (确诊 3 8% ) ;CT和MR检查 9例 (确诊 10 0 % ) ;联合以上方法术前确诊 17例 (85 % )。 12例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2例行肾切除术 ;2例行异位输尿管结扎术 ;3例行上肾输尿管切除术 ;1例行输尿管口囊肿切除术。全组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通过病史、体检和全面的影象学检查 ,大多数患者术前可明确诊断 ,CTU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式。输尿管膀胱吻合术、上肾和异位输尿管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及肾积水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396例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或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诒疗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96例均经手术证实,依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其中104例行肾切除;258例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4例行肾盂成形术。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诒疗是避免肾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祥 《河北医学》2004,10(4):318-320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上尿路结石并发急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行一次急诊双侧输尿管或/和肾盂取石术,5例行一例取石术,3例行分次两侧手术。全部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早期诊断,及早解除梗阻是保护和改善肾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源性膀胱(NB)的利尿。肾动态显像(DR)特征,评价DR在儿童NB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NB的患儿13例,行DR检查共15次,2例为治疗后复查。分析患儿显像结果和临床资料,并对2例随访患儿的前后2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DR显像中,10例(66.7%)膀胱显影差甚至不显影,输尿管可见全程或部分扩张显影。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7例(46.7%)显像中可见肾脏形态缩小,肾脏皮质功能受损严重,利尿。肾图提示有上尿路机械性梗阻,并可见水平下降。单侧肾脏萎缩患儿萎缩肾的血流灌注比率(BPR)显著低于与对侧肾脏(t=-11.19,P〈0.05)。2例复查DR的患儿中,1例上泌尿道功能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儿童NB的DR影像显示上尿路各部位具有特征性改变,可以辅助诊断;DR显像可评估肾脏功能损害程度及分肾功能;DR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随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附4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4月被确诊为上尿路结石并接受mini-PCNL治疗的4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年龄为10个月~15岁,平均年龄为(4.9±3.5)岁.男:女为1.8:1.三聚氰胺所致上尿路结石20例(44.4%),喂养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的时间为6~12个月.左肾结石16例,右.肾结石18例,双肾结石7例;左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左输尿管上段合并右肾结石1例,右输尿管上段合并双肾结石1例.结石直径为10~50 mm,平均直径为(18.6±8.9)mm,其中8例为鹿角形结石.所有患儿术前均经B超、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判断有无输尿管梗阻,以了解分肾功能情况.结果 45例患儿共50侧肾接受mini-PCNL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5±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5)mL.单次手术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全部留置肾造瘘管,2~5 d后拔除.60%(30/50)的患侧留置双J管,1个月后在膀胱镜下拔除.术后住院时间为4~14 d,从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3~10 d,出院时尿液检查呈阴性.随访时间为5~30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通过B超检查发现,40例(88.9%)患儿肾和输尿管结石消失,无复发,肾盂积水消失或减轻;4例有肾结石残留;1例复发.结论 mini-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且手术可多次进行,对肾盂输尿管的影响小,在婴幼儿奶粉结石、鹿角型结石和复杂性结石的处理方面更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非结石性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上尿路梗阻未明确病因者,行泌尿系非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MSCT-3D)。结果35例三维成像均清楚显示上尿路梗阻的原因、形态、位置和上尿路扩张程度及范围。结论非增强MSCT-3D能清楚地从三维立体角度显示泌尿系形态,明确梗阻的原因、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非结石所致上尿路梗阻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诊断上尿路梗阻36例,36例患者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结果:36例行MRU检查的患者中,上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例可显示结石上下方的尿路情况(42.86%)。结论:MRU对某些传统方法难以确定的上尿路梗阻可进行诊断,并可部分替代逆行造影,比临床上常用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特别适用于静脉尿路造影有禁忌证和肾功能丧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上尿路肿瘤临床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后腹腔镜技术手术治疗肾癌11例,肾盂、输尿管癌16例。结果:26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完成。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 min,出血50~400 ml,平均100 ml,术后住院7~10 d,平均8 d。随访1~24个月,无肿瘤复发及术区、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手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附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下垂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45岁,平均34岁.术前症状:腰区酸胀7例,腰区疼痛1例,频发尿路感染6例,血尿5例.右侧5例,左侧2例,双侧1例.肾图显示患侧呈梗阻性4例.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下垂二度2例,肾下垂三度5例,肾下垂四度1例.患侧轻度肾积水2例.经后腹腔镜完整游离患侧肾脏,其中3例患者钳夹牵拉肾下极血管.6例将下垂游离肾脏用腔镜内缝合技术固定于腰大肌,2例用外打结方法固定于患侧腰区皮下.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住院时间9 d,平均卧床时间7 d.术后静脉肾盂造影提示患侧肾脏位于正常位置.随访3~20个月患者腰区酸胀改善6例,腰区疼痛消失1例,频发尿路感染消失.5例血尿患者4例消失,1例仍有镜下血尿.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可成为肾下垂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尿路成像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上尿路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上尿路梗阻的病人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与最后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40例病人均能显示上尿路梗阻或占位的部位,结合其他检查,31例获得正确的定位、定性诊断。结论:MRU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安全、准确、无创、有效、无辐射,不需造影剂及多平面成像的特点,对上尿路梗阻疾病的患者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的病理改变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2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其连接部病理解剖、治疗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所有切除的连接部病变组织均行病理检查.结果29例中,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4例,连接部扭曲、折叠、成角6例,异位血管压迫4例,纤维束带粘连1例,吻合口扭转再手术1例,吻合口瘢痕合并输尿管上段节段性狭窄1例,肾结石导致一过性肾积水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1例.26例行标准的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式),1例连接部被纤维束带粘连者行束带松解术,1例肾结石继发肾积水者结石自行排出,积水消失.1例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纤维上皮样息肉者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肾盂输尿管吻合术.27例治愈(93.1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7.93%(11/29),包括泌尿系感染、尿瘘、吻合口水肿、血尿、高血压、输尿管狭窄等.影响疗效的并发症为尿瘘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二次手术未能同时处理输尿管上段狭窄等.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慢性炎、固有膜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肌层排列紊乱、肌纤维增生等.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理改变包括连接部狭窄、扭曲、折叠、成角、异位血管压迫、纤维束带粘连等先天性因素,以及吻合口瘢痕、吻合口扭转、肾结石、输尿管纤维上皮样息肉等继发性因素,应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术后吻合口尿瘘、真菌感染、未能同时处理合并输尿管狭窄异常等,将影响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