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辛芷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辛芷口腔黏附片,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利用生物黏附技术,以卡波姆(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配比的辛芷口腔黏附片,测定其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百分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CP∶HPMC质量比为1∶2、处方含药量在25%左右是较适宜处方,体外黏附力(203.7±6.4) g·cm-2,黏附时间2.6 h,溶胀百分率(1.8±0.1)%~(9.2±1.2)%,体外溶出度:T50为(283±5.60) min,Td为(364±2.54) min.结论 本制备工艺可行,黏附力和黏附时间适宜,同时不影响药用成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并考察其体外生物黏附性及释药性能。方法以青黛、黄连提取物、珍珠为药物,白芨胶、HPMC和卡波姆为黏附材料,通过生物黏附力和体外溶胀速率测定,优化青黄珠口腔黏附贴片处方。并对所制备的生物黏附贴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和释药机制探讨。结果所筛选最优处方为白芨胶:Carbopol:HPMC=1.5:1:0.5,药粉所占比例为25%;体外释放度试验证明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释药机制。结论制备的口腔黏附片表现出一定的黏附性和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莨菪碱口腔速溶片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山莨菪碱口腔速溶片以提高崩解和溶出性能,并对其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正交设计法筛选处方,采用湿法制粒制备山莨菪碱口腔速溶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按药典规定的转篮法对山莨菪碱的两种剂型进行体外释放特性比较.结果:制得的口腔速溶片口感好,速释效果理想.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口腔速溶片T50 为 2.6 min,而市售片的T50 为 8.4 min,口腔速溶片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市售片.结论:山莨菪碱口腔速溶片具有明显的速释特性,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酮康唑生物黏附性阴道片,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 在考察Carbopol934P,974P,HPMC K4M和HPC等生物黏附材料的黏附性质的基础上,用Carbopol934P分别配以HPMC和HPC作黏附剂,加入泡腾剂增加药物释放,设计5种酮康唑黏附片处方,比较不同处方之间的溶胀速率、黏附力、体外释放等指标.结果 5种自制黏附片均有生物黏附及缓释效果,其体外释放符合Fick‘s扩散机制.结论 设计的酮康唑生物黏附性阴道片制备工艺简便,具有黏膜黏附和缓释特点,有望用于治疗妇女的阴道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黏附制剂是以生物黏附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黏附作用长时间黏附于黏膜而发挥疗效的药物制剂。本文就口腔黏附制剂的特点、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近年来口腔黏附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黏附片是利用生物粘附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片状制剂,主要由有生物黏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能够加强药物与粘膜接触的紧密性与持续性,因而有利于吸收,容易控制药物吸收的速率和吸收量。中药胃肠道生物黏附片研究基本承袭了西药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就近年来胃肠道生物黏附的作用特点、黏附机理、黏附片制备工艺及生物黏附材料的种类、质量评价等方面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黏附微丸。以CP 940和HPC为黏附性材料,挤出滚圆工艺制备载药丸芯。考察丸芯最大载药量、赋形剂以及挤出滚圆工艺对成型性的影响。采用体外黏附性实验考察两种黏附性材料的比例对黏附性的影响。制备好的黏附性丸芯采用流化床包衣,乙基纤维素作为缓释防水内层,Eudragit® S100作为pH敏感外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进行溶出研究,评价微丸在结肠环境的释药性能。实验表明:丸芯最大载药量为70%,使用PH301作为赋形剂,CP 940与HPC质量比为1∶1时,黏附效果最佳;EC增重为16%~20%,S100增重为28%时,在盐酸溶液中有良好的耐酸性,在pH 6.0磷酸盐缓冲液中5 h的释放量小于10%,而在pH 7.4结肠液中迅速释放药物和发挥黏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氨基水杨结肠定位黏附微丸是一种良好的结肠定位黏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双氯芬酸钾口腔黏附片处方。方法采用32满因子设计试验考察因素A(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总量在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和因素B(卡波姆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对黏附时间和体外30、180、480 m in的累积释放度的影响,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根据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最优处方。结果2个影响因素和4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最优处方: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总量在处方中占30%,卡波姆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0.75∶1。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较接近。结论采用因子设计-重叠等高线图法完成了双氯芬酸钾口腔黏附片的多目标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口服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3P97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Cmax分别为17.48±5.52、16.60±6.21ng/ml,Tmax分别为2.47±1.04和2.03±1.17h,AUC(0-24)分别为127.34±32.66和131.42±37.73ng*h/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76%±12.92%.结论: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制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考察其体外膨胀率,粘附力及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不同粘度规格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母(Carbopol 934p)为生物粘附材料,以不同配比制备非洛地平口腔粘附片,浆板法测定其释放度。结果:以低粘度规格的HPMC和Carbopol 934p(3:1)为生物粘附材料,制得的口腔粘附片较好。结论:非洛地平口腔给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制备日服1次的盐酸伊伐布雷定(IVB)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建立了释放度测定方法,单因素考察助悬剂、促渗剂和老化条件等对释药曲线的影响.以片芯中聚氧乙烯(PEO)的用量、控释衣膜中聚乙二醇(PEG)的比例和包衣增重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最终处方为IVB 16.25 mg,PEO N8060 mg,羟丙甲基纤维E510...  相似文献   

12.
以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为模型药物制备胃内滞留片,并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漂浮性能和体外累积释放度作为主要考察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确定最佳处方。最佳处方为每片含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75 mg,HPMC K100M和壳聚糖(0.15 Pa·s)140 mg(2∶1),碳酸氢钠50 mg,乳糖35 mg,硬脂酸镁3 mg。该处方片剂起漂快(<3 min),持续漂浮时间长(>8 h),体外释药时间长,其释药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和Higuchi方程。所得片剂漂浮性能良好,缓释作用明显,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制备新型壳聚糖衍生物——尿刊酸修饰壳聚糖(UAC)/质粒DNA(pDNA)纳米复合物,采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评价UAC包裹pDNA的能力;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包括pH、渗透压、脱氧核糖核酸酶及肝素)的考察,对该纳米复合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该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高取代度(50.0%)的载体UAC在氮磷比(N/P)≥3时将pDNA完全包裹形成纳米复合物;N/P越高,该纳米复合物对碱性环境、高渗透压、DNaseⅠ、肝素的稳定性越好;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20 kD)的UAC能够更有效地保护p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且形成的纳米复合物较容易被肝素解聚;N/P为30的纳米复合物的粒径为125.2 nm,Zeta电位为+37.9 mV,呈类球形结构。因此,高取代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的载体UAC与pDNA形成高N/P的纳米复合物能够具有良好的特性,适合进行细胞转染实验,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载基因纳米复合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纳米晶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制备成方便给药的口服纳米晶固体制剂,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得到两种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处方,稳定剂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1),以及吐温80;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将姜黄...  相似文献   

15.
考察养肾排毒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并阐明缓释片中多种活性成分的体外释药规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制剂处方与成型工艺参数,优选的制剂处方为:70%中药提取物,25%HPMC,4%乳糖和1%硬脂酸镁,采用湿颗粒压片法。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以相似因子比较法、释放模型拟合法以及Peppas方程研究肾排毒缓释片中4种代表性成分的释放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养肾排毒缓释片中的丹酚酸B、丹参酮ⅡA、黄芪甲苷和大黄总蒽醌等4种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高度相似。提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和多成分均衡特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制备经稀释可自发形成混合胶束的多西紫杉醇磷脂胆盐前体混合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磷脂胆盐前体混合胶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混合胶束的包封率;分别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法对混合胶束的形态、粒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考察前体混合胶束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通过家兔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及小鼠异常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多西紫杉醇前体混合胶束稀释后自发形成圆盘状混合胶束,平均粒径为65 nm,粒度分布很窄,多分散系数为0.049,包封率为96%,24 h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96.02%;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好;对家兔给予本注射液,滴注部位未出现刺激反应,对家兔红细胞未产生溶血和凝集作用;LD50大于20 mg/kg。综合上述研究可见,多西紫杉醇前体混合胶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探讨奥曲肽靶向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乙醇注入法和硫酸铵梯度载药法制备阿霉素普通脂质体(P-L),单因素研究多种处方组成及工艺参数对脂质体性质的影响。随后在阿霉素脂质体表面插入奥曲肽-聚乙二醇4000-氢化磷脂酰乙醇胺(Octreotide- PEG4000-HSPE),获得奥曲肽靶向阿霉素脂质体(Oct-L)。采用柱分离法和粒径仪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粒径分布、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透析法测定其释放性质。所制备的奥曲肽靶向脂质体外形圆整,粒径略小于100 nm,药物包封率约100%,48 h释放约20%;与阿霉素普通脂质体相比,提高了对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的NCI H-446细胞的毒性及其阿霉素摄取量。本实验表明,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及后插入法可应用于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脂质体奥曲肽靶向的修饰。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优化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urcumin nanocrystalline injection)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而提高姜黄素溶出速率及体内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以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其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此外,通过桨法对不同粒径药物溶出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一种应用于基因递送系统的硫辛酸修饰的聚精氨酸多肽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对人胚肾细胞系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 以不同量的半胱氨酸作为交联剂,合成4种不同交联度的还原性硫辛酸修饰的交联聚精氨酸组氨酸(LHRss),利用1H NMR和凝胶色谱鉴定合成的LHRss.取质粒DNA (pDNA)和LHRss以不同氮磷比(N/P)自组装形成纳米复合物,用粒度测定仪测定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阻滞电泳测定载体LHRss对pDNA的包裹能力.用LHRss/pDNA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不同交联度复合物的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不同纳米复合物对HEK293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通过结构鉴定确定LHRss多肽合成成功.组装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粒径分布均匀,N/P≥40时LHRss3/pDNA及LHRss4/pDNA复合物的zeta电位均大于30 mV.凝胶阻滞电泳结果显示N/P值为5时,LHRss3可完全包裹pDNA.当N/P值为40时,HEK293细胞对LHRss3/pDNA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3种复合物及单体硫辛酸修饰的聚精氨酸组氨酸(LHR);其中LHRss3/pGL3复合物的平均荧光强度约为LHR/pGL3复合物的3.9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显示LHR/pGL3及不同交联度LHRss/pGL3转染HEK293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0%以上,其毒性作用均低于bPEI-25K(20 μg/mL bPEI-25K转染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25%左右,P<0.05).结论 制备的硫辛酸修饰的聚精氨酸多肽纳米复合物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