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验兔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出现为实验兔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等各个领域提供了更为简便、可靠的研究手段。但目前,国内实验兔遗传质量不稳定,遗传背景不明确,严重制约着实验兔的应用。本文对各种分子标记在兔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为实验兔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豚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鉴定豚鼠遗传结构及基因定位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从国外网站筛查得豚鼠基因组DNA资料,选择AC、GT为核心的微卫星序列,根据其旁侧序列用软件设计400对引物。经过二轮PCR及电泳等实验,以电泳条带作为遗传标记,通过豚鼠微卫星结构的评价筛选出多态性引物。结果第一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1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400对引物中筛选出约110对具有多态性的豚鼠引物,其产物电泳条带数为1~3条。第二步用5个品系豚鼠的60份DNA样本进行PCR,从上述110对引物中筛选出51对电泳条带分辨率高的多态性引物,其中10余对引物在品系间呈标记一致或多数一致的差异。结论筛选出的51对引物在个体及品系间呈多态性,未见其他报道,可用于常规检测研究,部分可能用于豚鼠性状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中国特有野生来源的TW (TianjinWild)小鼠近交系进行遗传质量检测。方法 按照国标GB T14 92 7 1 2 0 0 1、GB T14 92 7 2 2 0 0 1及WHO(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 )遗传检测操作规程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纯合度测定 ,进行组织相容性基因纯合度的测定。结果 对TW近交系小鼠进行Akp1等 2 5个遗传生化标记基因的测定 ,所检基因均为纯合体。同时 ,在所检的 2 5个遗传位点中 ,发现有 8个罕见生化标记基因多态性位点 ;检测的组织相容性基因为纯合。结论 按照国家标准 ,野生来源的TW小鼠近交系遗传纯合度已达国标 ,成为高度纯合的近交实验小鼠品系 ,并可望成为具有标准基因库 (型 )的近交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4.
基因工程在实验动物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分析论述了国内外实验动物的基因图谱、分子遗传标记、基因改造与操纵、转基因动物等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实验动物育种、遗传检测、特定动物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针对我国实验动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国标中规定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方法主要是生化标记,它是通过蛋白质的变化来推测相应基因的变化。而微卫星DNA标记是对DNA的直接监测,要比生化标记更准确、更可靠。旨在把微卫星DNA标记应用到大小鼠、仓鼠、沙鼠、家兔、犬、猴和猪等常用实验动物的遗传监测当中,以期建立常用实验动物微卫星DNA标记的遗传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对RR-B、RW-H、BY-F三个近交系和非选育剑尾鱼的研究比较,建立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生化标记检测技术。方法依照国标GB/T14927.1-2008的遗传操作规程优化实验条件,对三个近交品系及非选育群剑尾鱼的不同组织的6个遗传生化位点进行研究,以得到其遗传生化图谱。结果在6个生化位点中,同一品系剑尾鱼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多数同工酶在肝中活性较强。同一生化位点在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RR-B系在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pd)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RW-H系在过氧化氢酶(Ce)位点表现出特异性条带。同一生化位点在各品系内表现较为一致,而在非选育剑尾鱼中在上述三个生化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在酯酶(ES)、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LDH)位点,各品系谱带不易区分其差异。结论建立了剑尾鱼近交系生化标记检测技术,可望用于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从上海、北京分别引进DBA/2、BALB/c和C57BL/6三种近交系小鼠。经过培育,作者对第五代扩大生产群近交系小鼠以同功酶和异构蛋白基因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国产的醋酸纤维膜进行丁生化标记基因的检测,证实生化标记基因法县有快速、准确、方便、经济的优点。同时进一步验证近交系小鼠扩大生产群超过5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污染或变异,为确定传代保持遗传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目前已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工具,为此,简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RFLPs、RAPD、mtDNA、微卫星DNA、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猕猴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内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适当品系的实验动物,将可提供最有价值的无外来遗传和环境变异的资料。选供研究的动物,应在微生物学规定的环境中生产,饲以标准化的饲料,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规定的环境是:执行定期的微生物群落检测,以检定是否出现已知的病原体。遗传学规定的实验动物品系,是指那些已知的发育特性、生化特性、免疫学特性或者其他可遗传的特性已被鉴定的品系。在深入研究或进行验证时,选用遗传学和微生物学上明确的动物就更加重要了。近交系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须包括:1.每个品系遗传概貌的结构;2.进行常规检测,证明品系和亚品系的遗传概貌是否符合;3.签发品系和亚品  相似文献   

10.
长爪沙鼠生化位点检测方法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生化位点检测方法可用于长爪沙鼠的遗传质量分析,同时也为该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孙贺娟等基于首都医科大学的普通级长爪沙鼠,对长爪沙鼠生化位点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目前,有关规范实验长爪沙鼠遗传质量的检测方法至今仍是空白,这与该动物目前实验动物化的进程不相适应。另外,有关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国家标准只给出了近交系大小鼠的质量检测规范,对于封闭群动物则没有相应的规定。基于此,我们在参照GB14923-2001、GB/T14927.1-2001及孙贺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并在试验中对每个条件进行摸索,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在尽量取得较佳结果的基础上,对本中心长爪沙鼠生化位点的检测提出了一些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Zmu-1:DHP豚鼠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Zmu-1:DHP豚鼠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概貌,探讨随机引物PCR(RAPD—PCR)在豚鼠遗传质量检测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用RAPD—PCR法,对新培育的Zmu—1:DHP豚鼠和对照品系DHP豚鼠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从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条呈多态性的引物,分别是第S1202号和第S1219号引物。Zmu—1:DHP品系的扩增产物无多态性变化,而且其条带与多数DHP品系的个体相同。少数DHP品系的个体呈多态性变化,并找到该品系增加和缺失的特征性条带各一种。结论:Zmu—1:DHP品系的基因纯合性及个体一致性较DHP品系高。二个品系的DNA序列存在较少差异,说明豚鼠品系间遗传结构比较接近。一旦选定具有多态性的引物,RAPD—PCR法可以区分豚鼠品系,适用于豚鼠遗传质量检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Zmu-1:DHP育成品系豚鼠的遗传特征,以该品系亲本DHP(暂定名Zmu-2:DHP)豚鼠作对照,采用生化电泳法测定了14个同工酶的遗传标记。结果显示了二个品系的部分生化遗传概貌。Zmu-1:DHP品系10个基因位点无多态性,而Zmu-2:DHP品系有9个。二个品系的G-3-PD,G-6-PD、ES-6和ES-8位点呈多态性,DPH品系还有GOT-1位点呈多态性。上述5个多态性位点均有a、b二个等位基因,除此之外,Zmu—2:DHP品系在Es-8位点还存在c等位基因。从结果还看出,G-6-PD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与豚鼠的性别有关,多数雄性豚鼠呈b基因,多数雌性豚鼠则呈a基因。此外,还计算了5个多态性位点各种等位基因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豚鼠基因组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对5种不同来源的豚鼠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对,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对,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的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共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的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豚鼠补体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补体系统是机体内重要的效应与效应放大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豚鼠血清补体含量是实验动物中最高的,本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MMU(第一军医大学的英文缩写)白化豚鼠遗传特性,为培育FMMU白化豚鼠提供依据和基础资 料。方法 以M13 mp18单链 DNA为探针,对 FMMU白化豚鼠及普通花色豚鼠的 DNA指纹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MMU白化豚鼠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DNA指纹图完全一致,其平均带数为23.4,有品种特征带趋向,两个随机个体具 有完全相同DNA指纹图概率为5.5x10-6。结论DNA指纹图能准确反映FMMU白化豚鼠遗传变异度以及与花色豚鼠 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培育近交系豚鼠品系,建立检测豚鼠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方法 采取近交与回交、单线与优选繁育、选择与淘汰等方法,试图将Zmu-1:DHP远交系豚鼠培育成Zmu-1:DHP近交系豚鼠。用15对已筛选出的豚鼠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另行报道),对该近交系及参照的Zmu-1:DHP远交系和Zmu-2:DHP近交系豚鼠DNA样本进行PCR,通过产物电泳条带分析相关品系的遗传结构,评价各品系遗传纯合性。同样方法研究Zmu-1:DHP近交系各支系豚鼠的遗传结构,评价各支系的遗传纯合性。结果 经过13年培育,获得8个20代以上的近交豚鼠支系(窝),每个支系分别有1-3只。经鉴定,Zmu-1:DHP近交2系的基因频率达到86.7%,分别高于Zmu-1:DHP远交系的6.7%及Zmu-2:DHP近交系的66.7%;其位点平均基因数为1.13个,分别低于Zmu-1:DHP远交系的2.47个及Zmu-2:DHP近交系的1.33个;Zmu-1:DHP近交系基因型频率也高于其他品系。Zmu-1:DHP近交系的基因类型均包含在Zmu-1:DHP远交系的基因内,但缺少Zmu-2:DHP近交系所携带的2个特征基因。Zmu-1:DHP近交系8个支系的基因纯合率各不相等,第2、8支系基因纯合率较高。结论 Zmu-1:DHP近交系与Zmu-1:DHP远交系之间既有同源性,又有特异性,Zmu-1:DHP近交系第2支系基本培育成新的近交系豚鼠,多个近交支系的形成有利于筛选具优势性状的支系。Zmu-2:DHP黑色近交系携带白色品系未有的微卫星标记,可能携有与毛色性状关联的优越性状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育成的Zmu 1∶DHP豚鼠气道对外界化学介质诱导产生的反应性。为研究哮喘选择和提供具有较高敏感性的速发型过敏性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雾化气体吸入法 ,按递增浓度 ,让动物吸入组胺及乙酰胆碱气体 ,记录豚鼠到达哮喘发作时的介质浓度和呼吸频率及幅度 ,评定对化学介质的敏感程度 ,同时用DHP品系豚鼠进行对照。结果 当 0 2 %组胺浓度雾化吸入时 ,Zmu 1∶DHP豚鼠哮喘发作的呼吸频率及每分钟通气量 ,显著大于DHP豚鼠 (P <0 0 5 ) ;当 0 4 %浓度时 ,前者的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 ,比后者有增高的趋势 (P <0 0 5 ) ;当0 6 %浓度时 ,前者的潮气量及每分钟通气量 ,显著小于后者 (P <0 0 5 )。二个品系豚鼠吸入乙酰胆碱雾化气体后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低浓度组胺雾化吸入时 ,Zmu 1∶DHP品系豚鼠产生哮喘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HP豚鼠 ;高浓度时 ,气道可能因失敏而降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贵州小型猪幽门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集1只生长发育异常迟缓的小型猪标本,采用细菌学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血清学试验、PCR检测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1株细菌,经鉴定为幽门螺杆菌(HPp0812)。用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和幽门螺杆菌ureA基因特异引物对HPp0812细菌的PCR扩增为阳性,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证实上述序列与幽门螺杆菌参考株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结论首次从中国小型猪中分离到了幽门螺杆菌,为进一步研究该菌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