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国栋  杨春康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34-73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49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行扩大切除术45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补术18例,术前放疗1例。全组病例复发率为8.16%,2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皮肤低度恶性肿瘤,复发率较高,首次治疗时彻底切除为关键。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李中信  贾漪涛 《河北医学》1996,2(3):244-24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报告(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外三科李中信(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贾漪涛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组织起源未定的低度恶性肿瘤,起自...  相似文献   

4.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系发生于真皮内的低度恶性肿瘤。由于该瘤易向皮下脂肪组织浸润,手术不易彻底而容易复发。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24年,平均10年。部位:背部5例,胸部2例,腹部3例,四肢2例。临床诊断为纤维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肉瘤3例。2 病理资料2.1 肉眼所见 瘤体直径2~9cm。皮肤表面色素沉着2例,溃疡1例,单个结节8例,多个结节4例;有包膜4例,边界清8例。切面灰白色,质地偏韧。2.2 镜下所见 瘤组…  相似文献   

6.
7.
彭虹  李玉霞 《西部医学》2012,24(3):506-506
病例女,71岁。"发现左乳肿块7月余"入院。患者于7个月前发现左侧乳头下方有一约3cm大小肿块,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乳头溢液。病后未治疗。近4个月发现肿块增长迅速,现增大至儿头大小,不伴局部疼痛。胸部CT扫描示左胸壁乳房下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楚。彩超检查示:左乳头下方见一10cm×8cm×8cm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因“左侧耳垂下区肿物10多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耳垂下腮腺区肿物,  相似文献   

9.
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率、复发率高的原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术,切缘距离肿瘤缘2.5~3.0 cm,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至边缘和基底阴性.创面行皮片或皮瓣移植修复,3例多次复发患者手术切除同时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结果:临床首诊误诊率高达63.8%(23/36).36例扩大切除后创面一期愈合率95%.中位随访时间3.4(1~6)年,共4例(11.1%)复发,3例辅以125I粒子植入治疗者,随访1~2年均未复发.全组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是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方法,手术扩大切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是较好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女性 ,6 0岁 ,因复发性前胸部肿块 15年于 1993年 2月来我院治疗。患者于 15年前因左胸壁乳房下缘 1肿块 (约 3 0cm× 3 0cm)在当地卫生所切除 ,未作病理检查 ;术后 1年局部复发 ,经当地医院 2次切除作病理诊为左胸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1990年又于原手术处肿瘤复发 ,于 1991年 12月在某一肿瘤医院行左胸壁肿块切除 植皮术 ,病理报告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底切缘阳性 ;故于1992年 1月在全麻下行胸骨下端及部分肋软骨切除术 ,绦纶布修补创面 ,愈合出院。不久又于胸骨中下部胸壁肿块复发 ,生长迅速 ,而来本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CD99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及皮肤纤维瘤(DF)中CD9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8例DFSP、10例DF中CD99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CD34等前期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D99蛋白在DFSP(75%)中阳性表达率要明显高于DF(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99可做为鉴别DFSP和DF的重要分子,其在DFSP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并提示DFSP肿瘤细胞可能来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检查,另外2例行x线检查。结果: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发病部位躯干和头颅各1例,下肢2例,4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X线及cT表现为较周围软组织密度稍高,MRI表现为在TIWI呈等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影,在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影,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准确诊断较x线及cT更具特征性,有助于对本病进行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2例肿瘤可分为经典型、纤维肉瘤变型、粘液型和色素型。各亚型中CD34均阳性表达;Vimentin表达较弱,有时不稳定;nm23、Ki-67、p53在各亚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率较高,粘液型和色素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有待于进一步观察。CD34稳定阳性表达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神经纤维瘤的综合性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根据神经纤维瘤NF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性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在1978年12月至2007年5月期间手术切除的30例NF患者资料。结果:30例患者NF分布于全身各处,大小不一,最大瘤体的面积达到60 cm×120 cm。瘤体基本切除,直接缝合13例;瘤体基本切除,植皮修复6例;瘤体大部分切除,设计皮瓣修复10例;埋置扩张器,二期手术切除瘤体并行扩张皮瓣转移修复1例。其中1例右侧臀部大腿巨大NF患者,采用血管造影栓塞营养动脉、瘤体高位悬吊、瘤体边缘缝扎、术中控制性低血压及自体血回输等方法,切除瘤体的重量达11 kg。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部分患者随访至今,其中5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并联合麻醉科、影像科等其他学科的多种方法,综合治疗NF,安全性高,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8例术式分析及10年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因素。方法 对1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术式进行分析,术后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10例13次出现复发,首次术后复发率为55.6%,1例出现肺转移,转移率5.6%。结论 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认识不足,施术太晚,切除不彻底导致瘤组织“卫星结节”残留以及根治术式不规范为复发的因素,多次反复手术易导致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16.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is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interstitial tumor that originates from the dermis. It occurs predominantly in the 20-50-year- old males. DFSP generally presents as local pink plaques or nodules and subsequently develops into nodular masses accompanied by infiltrative growth 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 including muscle and bon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肤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F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对7例cFH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进行研究,并文献复习.结果 7例原诊断的cFH,6例维持原诊断.6例cFH中男4例,女2例,年龄23~43岁;发生于上臂3例,大腿1例,肩部1例,足部1例,病程为5个月~1年;均有经典型皮肤纤维瘤的组织学特征,最大的特征是出现高度致密的梭形细胞或卵圆形细胞.结论 cFH临床复发率高,少数病例可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肺转移;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容易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造成混淆.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3 5岁。因前胸腹壁包块切除后 ,反复复发 15年入院。患者于 1985年发现上腹部剑突下出现一小包块 ,并逐渐长大 ,至 1986年包块长至直径约 3cm ,突起于皮肤表面 ,质硬、不活动 ,随包块长大 ,压痛逐渐明显。于 1986年 5月到当地医院就诊 ,行包块局部切除 ,术后病理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未作放、化疗。因包块在同一部位反复复发 ,渐向胸部生长。分别于 1986、1988、1992年三次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与第一次相同。 1996年 ,前胸壁包块再次复发 ,逐渐长大 ,近一年来包块增长迅速 ,呈两个直径约 5cm大小球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