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种植人体后的骨修复效果,探讨该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仿生方法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并用于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和评价病人骨创愈合情况。结果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成分与微结构上与天然骨类似,种植人体后患者无高热、渗出和免疫排斥反应,骨修复情况良好。结论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优良的骨修复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2.
胶原基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原、羟基磷灰石为主要原料,模拟天然骨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构建骨组织工程支回材料,并复合细胞因了BMP-2,赋予材料骨诱导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修复材料(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合程度,以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兔MSCs体外培养、纯化,取第3代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第5,10 d后扫描电镜(SEM)观察二者复合程度.结果:兔MSCs贴壁生长,增殖速度快,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在第5,10 d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0 d时粘附于NHAC上的MSCs细胞数(38.52±7.21)明显高于5 d时粘附的细胞数(21.28±4.70),P<0.01.结论:兔MSCs与NHAC体外复合培养结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构建组织工程骨,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邱林  赵君硕 《河北医学》2016,(8):1274-1276
目的:研究牙周骨缺损患者实施修复应用胶原纳米基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科治疗的115例牙周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修复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 =85)与对照组(n =30),研究组实施牙周翻瓣胶原纳米基骨植入修复,对照组实施牙周翻瓣瑞福人工骨植入,观察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胶原纳米基骨及瑞福人工骨植入后,伤口均为一期愈合,均未出现材料外露及伤口感染情况。在治疗完成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牙周带的深度与牙龈出血的指数,以及附着丧失情况等均有所改善,同治疗前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牙龈退缩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牙周带的深度与牙龈出血的指数,以及附着丧失情况和牙龈退缩情况,同对照组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予以 X 线检查,结果显示骨外板清晰并且骨松质的密度增加,达到角形吸收或者垂直吸收位置骨高度可见增加并有新附着出现。患者咀嚼功能恢复,并且牙齿的松动度均降低。结论:牙周骨缺损患者实施修复应用胶原纳米基骨,不仅造价低,同时具备生物活性以及取材简单等优点,能够加快缺损位置重建正常的骨组织结构,并且加快骨缺损进行早期的再生修复,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材料   总被引:89,自引:1,他引:89  
目的: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Ap/Collagen,NHAC)复合材料,并检测骨修复性能。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NHAC复合材料。结果:NHAC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复合材料的矿物含量约为50%,矿物相为含有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低,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矿物相均匀沉积在I型胶原蛋白基质上,NHA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其显微硬度可以达到骨皮质显微硬度的下限,用颗粒型NHAC材料压制成的致密种植体植入骨髓腔后,界面层可发生溶解-再沉积的动态快速更新过程,巨噬细胞可在种植体表面或深入种植体内部通过吞噬和胞外降解方式吸收种植体材料,种植体表面及内部被吸收后,伴随有新骨的沉积,这一现象类似骨组织的重塑过程,可使NHAC种植体整合入活体骨的新陈代谢中并最终为自体现有组织所取代。结论:NHAC是生物活性材料,种植体与最组织可形成界面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6.
胶原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鲁元刚  伍津津 《重庆医学》2003,32(5):609-611
1 胶原的分子生物学胶原是脊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一组硬蛋白 ,分子量约为 30 0 0 0 0 ,均可在细胞外形成超分子聚集物。胶原在分子水平结构相同 ,由 3条富含甘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的多肽链形成三螺旋结构 ,缺乏半胱氨酸和色氨酸 ,酪氨酸含量也很低 ,但含独特的羟化氨基酸 (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 )。由于原纤维的方向性和成束直径及密度的不同 ,不同组织的胶原存在结构差异 ,并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结构特征。在结缔组织中 ,胶原除了机械支撑外 ,还是细胞粘附和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 ,胶原被认为是胚胎发育和组织再生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常用的骨骼替代品是金属、塑料以及陶瓷等,其中以钛和钛合金为主.但由于金属是生物惰性材料,与骨的结合仅仅是一种机械锁合的方式,会产生磨损和成分扩散等问题.因此,在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软硬组织修复与重建方面,对材料的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材料不仅是惰性植入体,而且要具有生物活性,能引导和诱导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壳聚糖具有杀菌、消炎、促进细胞粘附和增殖等作用,且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因而,近年来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用于牙种植术中牙槽嵴骨量不足时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行一期牙种植术但存在牙槽嵴骨量不足需要同时进行骨增量手术的患者,采用纳米晶胶原基骨进行骨增量,植入16颗种植体.结果 所有对象愈合期感染率为0%,伤口均一期愈合;6~8个月后X线检查提示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好,16颗种植体均稳固,修复效果良好;骨增量后牙槽嵴平均宽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晶胶原基骨对牙种植术中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骨增量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表面修饰对纳米晶胶原基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纤维蛋白(fibrin,FB)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支架材料上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的情况。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纤维蛋白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FB-nHAC);对照组,单纯的纳米晶胶原基骨(nHAC)。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种植于支架材料上,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检测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不同时间点(3,7,10,14 d)支架材料中细胞数、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比较分析不同支架材料与细胞生物相容性差异。结果:大鼠MSCs经诱导培养14 d后,I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实验组支架材料的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相同时间点实验组支架材料中的细胞数及碱性磷酸酶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观察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但实验组的细胞生长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表面修饰纤维蛋白后的nHAC支架材料具有更好的细胞黏附、增殖及促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纳米胶原基骨(nHAC)修复根尖周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病变非手术治疗失败根尖囊肿,根周骨破坏超过1 cm×1 cm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nHAC组35例,根尖搔刮术后骨腔中植入nHAC。对照组35例,术后骨腔中不置入材料。【结果】术后3个月时,X线片显示nHAC组骨密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P〈0.01)。6个月时骨性愈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2个月时骨性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HAC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早期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一种可同时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相分离法制备负载BMP-2和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GLA-PEG)微球和三维多孔的聚己内酯(PCL)支架.然后采用改良的二氯甲烷熏蒸法将PGLA-PEG微球黏附在PCL支架上,形成同时负载BMP-2和BMP-7的复合支架,并检测BMP-2和BMP-7的缓释效果.将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分别种植在复合支架和传统支架中,研究支架上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能同时缓慢地释放BMP-2和BMP-7.细胞培养第10天,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活性优于传统支架(P<0.01),细胞形态正常.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3种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均高于传统支架(P<0.05,P<0.01).结论 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同时释放BMP-2和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并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孔径10~40 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osteogenic activity of allogenic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DBM) used as a carrier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were studied. Following the method described by Urist, allogenic DBM was made. In vitro, DBM and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BMSC) from rab-bits were co-cultured for 3-7 days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a series of hist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vivo the mixture of DBM/BMSC co-cultured for 3 days was planted into one side of muscules sacrospinalis of rabbits, and the DBM without BMSC was planted into other side as con-tr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t postoperative week 1, 2 and 4, and subjected to HE staining, and observed under SEM. The results showed during culture in vitro, the BMSCs adherent to the wall of DBM grew, proliferated and had secretive activity. The in vivo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BMSCs and un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cells in the perivascular region invaded gradually and proliferated together in DBM/BMSC group, and colony-forming units of chondrocytes were found. Osteoblasts,trabecular bone and medullary cavity appeared.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around muscles almost disappeared at the second weeks. In pure DBM group, the similar changes appear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DBM to center, and the volume of total regenerate bones was less than the DBM/BMSC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 of DBM and BMSC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ectopic induced osteogentic activty.  相似文献   

14.
骨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支架材料与许多可降解材料一起也在进行研究和探讨.该文对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满足组织工程需要的多孔骨支架并研究其生物相容性。方法:以自制的HA粉体为原料,采用聚氨酯泡沫浸渍工艺制得骨组织工程多孔支架。于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在制得的多扎支架上进行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分析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本研究采用新“泡沫技术”制得的骨支架有均匀的通孔结构,孔径在100—500μm之间,并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  相似文献   

16.
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春  荣国华 《现代医学》2002,30(2):134-136
骨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分支之一,现综述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相互作用等方面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对种子细胞进行改造,模仿骨的结构和成分制造仿生生物支架,改进材料性能促进细胞与支架材料的相互作用。明确生长因子的序贯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将是今后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评价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情况。结果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正常对照。术后2、4、8周,各组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自身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术后12周,各组均开始下降,其中延迟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术后16周,血池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自身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延迟相结果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及成骨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加速骨愈合。  相似文献   

18.
新型骨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符合骨与软骨组织工程制备技术要求的新型支架复合材料;并确定其性能与结构优化设计的主要参数指标。方法:按不同CPPf(聚磷酸钙纤维)/PLL(L-聚乳酸)重量比及相同CPPfPLLA/NaCl颗粒重量比,采用溶铸颗粒沥取(Solventcasting particulte-leaching)法轩系列CPPf/PLLA支架复合材料;液体置换法,压缩性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密度,孔隙度压缩模量及微结构特征;材料样品体外人工降解液直接浸渍法判定其生物降解性能,并观测其生物降解率,压缩碍及微结构由微孔海绵状过渡为纤维网状。随着支架材料在人工降解液中降解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率以0%-13.2%线性递增;压缩模量呈线性降低至1.10-2.78MP;材料横截面微结构则发生相应改变。结论 CPPf/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高孔隙度的三维立体结构,良好的抗压缩性能和和解性能,经进一步优化设计后,可成为结构和性能符合各项要求的新与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载体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春阳  李起鸿  简月奎  刘雷  许建中 《重庆医学》2005,34(12):1800-1802
目的研究探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性能,以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方法我们将取材于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通过理化方法制作成脱蛋白松质骨载体,并对载体形态结构、组成成分、载体与种子细胞黏附及生长增殖情况以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将载体材料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态生长因子植入成年山羊横突间进行组织工程化成骨融合,观察成骨情况,并通过免疫酶组织染色方法检测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的免疫原性。结果脱蛋白松质骨具有天然网状孔隙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Ⅰ型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免疫原性检测阴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复合rhBMP-2和MSCs植入体内后多点成骨,效果满意。结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