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可疑腰椎病变患者L1~4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评价ADC值对椎间盘退变的可能诊断价值,并探讨椎间盘退变的血供因素。方法可疑腰椎病变患者65例,年龄16~76岁,平均(52.3±28.5)岁;其中下腰痛并坐骨神经痛11例,下腰痛无坐骨神经痛16例,坐骨神经痛无下腰痛33例,跛行5例;病程1~57周,平均(13.4±6.3)周。对所有患者采用椎间盘弥散成像测定L1~4椎间盘ADC值,采用腰动脉MRA进行腰动脉成像,分析椎间盘ADC值、腰动脉血供与相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L1~4平面ADC值与各自平面椎间盘退变分级明显相关(P<0.05),退变程度越大,椎间盘ADC值越小。L1、L2、L3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各自平面(L1~2、L2~3、L3~4)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明显相关(rs=0.823,P=0.016 3;rs=0.791,P=0.019 2;rs=0.835,P=0.010 3);L4平面腰动脉血供分级与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rs=0.306,P=0.209 2)。结论MR弥散成像测得的腰椎间盘ADC值能反映L1~4腰椎退变程度;血供...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在脊椎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力.在2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持续渐进性退变.此退变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1].9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突出部位在腰5骶1椎间隙,故病人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部,呈神经根性放射痛.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后期常表现坐骨神经痛重于腰背病或仅有坐骨神经痛[1].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压迫脊髓或神经所出现的综合征,好发于20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在L4~L5,L5~S1处发生。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小有体会,现作介绍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第5腰椎横突肥大压迫腰4、腰5神经根,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特别是合并下位椎间盘退变时,易与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相混淆。2004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26例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同时合并下位腰椎间盘退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CT探讨腰骶椎移行变与发生腰椎间盘疝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腰骶椎移行变患者,移行椎的分型及CT表现、发生椎间盘疝的位置、突出类型、突出的形态及程度。结果:腰椎骶化较骶椎腰化常见,腰骶椎移行变引起腰椎间盘疝容易发生在L4~5间隙,多累及多个椎间盘,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严重。结论:腰骶椎移行变,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疝的发生,且发生病变的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搬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及与髓核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MRI资料,征正中矢状位上测量髓核T2WI信号强度值.对不同级别的信号值进行非参数相关分析和t检验;对午龄与椎间盘信号值砭退变级别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对不同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进行t检验;对不同椎间盘水平间信号值进行非参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在同一级别和同一椎间盘水平的信号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髓核信号值越低,髓核退变程度越高。T2WI信号强度可以代表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在所有腰椎间盘中第4~5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率最高结论腰椎间盘髓核T2信号强度与髓核退变程度及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T1信号强度有可能戍为一种评价髓核退变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腰椎间盘病变的MRI资料。腰椎3210例,男性1310例,女性1810例,年龄14~8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结果:312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947例有终板炎,占29.5%,女性608人,占64%,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MRI变现分为四型。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约占60%,发生部位在腰4、5骶1椎体相对缘的占73%。结论:腰部终板骨软骨炎最易发生在腰4、5骶1椎体相对缘,其MRI的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该期提示病变为活动期,通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MRI的表现分为四型,支持《临床放射学杂志》第151期的分型观点。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Xiao B  Tian W  Zhao DH  Wu CA  Wang N  Zhang Y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39-294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666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青年男性,经MRI筛选分为退变组(48例)与非退变组(49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对TIMP-1第6外显子进行扩增并测序,发现并验证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存在,并分析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 在测序结果中发现仅存在TIMP-1 666C>T(rs11551797)多态性,且基因型均为纯合子.TIMP-1 666C>T多态性在退变组与非退变组中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x2=4.571,P=0.033),TT型(突变型)为腰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OR=3.269,95% CI 1.063~10.047).而对退变组分析,TIMP-1 666C>T多态性与退变程度、退变节段位置及退变节段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青年男性TIMP-1存在666C>T单核苷酸多态性,腰椎间盘退变可能与其相关,而此基因多态性并不影响椎间盘退变发生的程度、位置及数量.  相似文献   

10.
麦甘树 《河北医学》2011,17(6):796-799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小关节炎、腰椎椎间盘退变和年龄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将240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腰CT及MRI影像资料,按Pfirriman标准和按weishaunt标准,分别将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进行分级.分析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与腰椎小关节骨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