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组 1 2例胎儿囊性淋巴管瘤的孕妇均来自 1 996年 2月至 1 999年 1 1月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妊娠在 1 7~ 3 4周 ,平均年龄 2 7.5岁。采用美国 ACUSON-1 2 8型彩色 B超仪 ,探头频率 3 .5 MHz,经腹部常规探查法进行多方位切面显像。超声发现肿瘤均发生在颈后下部一侧方 ,有完整薄膜包绕 ,内含较清晰液性暗区 ,在多房 /腔时则伴有细密弱光点分布 ,透声性良好。单房者 2例 ,少或多分隔 (房 ) 1 0例 ,均不伴有颅骨缺如及颈椎与脊椎裂。其中并发胎儿水肿者 7例 ,弥漫性皮肤水肿和胸膜腹水 2例 ,单纯囊性淋巴管瘤 3例 ,全部病例均发生在颈后…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近3年本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4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病理结果均为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和CT对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征象。结果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可单房或多房,以后者多见,多为单侧分布,以颈后三角多见.少数双侧弥漫性分布,范围广泛.CT特征为边界清楚、薄壁,有较大囊腔的囊状肿块。囊内呈水样密度或负值(乳糜液)、多房者纤细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内无强化,囊壁和分隔无或轻度强化,体积较大者包绕或推压血管、气管等正常结构。尤以弥漫性分布者为重,合并感染者囊内密度增高,可有积气,囊壁及分隔增厚.边界模糊,其用围组织分界不清、结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CT扫描是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冯秋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123-124
目的探讨肠系膜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分析我院2003—2007年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为腹部肠管外面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大小不等,囊壁均较薄,其内可见纤细分隔,有时可见肠系膜血管穿行于病灶之间;囊内密度均匀,密度近似于水;肿块在肠间隙蔓延生长,增强CT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腹部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乳腺囊性淋巴管瘤是较为罕见的妇科疾病,大多为先天性胚胎遗留下来的淋巴管组织后天生长成的肿瘤,现将临床医学表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9岁,左乳肿物发现半个月入院.临床查体:左乳外上可触及一大小约2.8 cm×2.8 cm×2.8 cm肿物,呈囊性,有轻微波动感,界限欠清楚.X线:左乳腺呈少量腺体型,左乳外上较浅表部位可见一形状不规则肿物,大小约2.8 cm×4.2 cm,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且偏低,其内伴有多个小的更低密度区,邻近皮肤无增厚,乳头正常.腋下可见两枚淋巴结,疑为左乳脂肪坏死.超声:左乳外上腺体边缘相当于脂肪层内可见1.5 cm×4.1 cm弱回声反射区,边界清楚,其内可见液体流动,腺体层未见明显肿物,疑为左乳脂肪坏死.CT: 左乳外上腺体边缘部位可见分叶状肿物,大小约2.3 cm×4.0 cm,CT值31.43 HU,边界清楚,增强后该病变未见明显强化,邻近皮肤无增厚,乳头正常,可疑左乳良性肿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6岁,两天前夜间睡觉时感右中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活动时加剧,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腹肌紧张,  相似文献   

7.
欧阳普友  柯妍等 《新疆医学》2001,31(4):354-354,F003
一、病例简介:患者32岁,因下腹坠胀伴经量增多3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半个月,于1999年2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感下腹坠胀不适,伴腰背酸痛,经期加重,无腹痛。经量逐渐增多,周期和经期无改变。半个月前沐浴时扪及下腹一包块,无其它不适。既往史及家庭史无特殊。20岁结婚,  相似文献   

8.
9.
漆明刚  伍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77-19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淋巴管瘤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沿颈部肌间隙生长的囊腔,囊腔内呈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多房囊性4例,单房囊性1例,延伸至纵隔合并出血1例;3例多房囊性和1例单房囊性显示囊壁及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延伸(累及)范围,对诊断和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彩超诊断胎儿弥漫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 ,2 7岁 ,第 1胎。孕 2 6周时彩超检查 :孕妇仰卧位 ,增大的子宫内见一成形胎儿声像 ,双顶径6 .9cm ,颅内结构未见异常 ,脊柱排列连续、整齐 ,四肢可见 ,胎心搏动好 ,内脏未见异常。胎儿颈部、一侧上肢、胸背部见大片状无回声区 ,内见多条分隔光带 ,呈网状。CDFI :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 :(1)中孕单活胎 ;(2 )胎儿颈部、胸背部、一例上肢畸形 (囊性淋巴管瘤可能性大 )。胎儿尸体解剖所见 胎儿长 35cm ,颈部、右胸、右上肢、背部见一巨大囊肿 ,15.5cm× 9.0cm× 7.0cm ,囊肿呈多房 ,内为淡红色液体 ,部分壁胶…  相似文献   

11.
杨军 《中原医刊》2006,33(15):50-51
目的对博莱霉素治疗新生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疗效进行总结。方法对20例新生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患儿,采用博莱霉素分次囊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0.3mg/kg,每周一次,总量不超过5mg/kg,观察瘤体变化以及伴随症状,连续观察3周。结果瘤体缩减率:0~1周(42.4±2.1)%;1~2周(48.6±3.1)%;2~3周(52.6±1.1)%。伴随症状:主要为发热,随用药次数增加,发生率逐渐降低。结论博莱霉素囊内注射治疗新生儿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lymphangioma of mediastinum,CLM)非常少见,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0.7%~4.5%。由于CLM缺乏特异性表现,常在患者成年后偶然发现。CLM的术前诊断困难,往往在术中或术后才能明确[1-4]。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CLM患者报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伏海平  周成明 《四川医学》2005,26(4):364-364
患者 ,女 ,5 5岁 ,因肺癌术后 5年 ,B超发现左肾旁囊肿一周入院 ,既往有慢性腹泻史 7年 ,无血尿史 ,查体 :发育正常 ,未扪及包块及压痛。肝脾不大 ,左肾区轻度扣击痛 ,腹部、左肾区无膨隆 ,直肠指检未见异常 ,下肢无浮肿 ,血常规 :RBC 2 .33× 1 0 12 /L、WBC 4 8×1 0 9/L、HGB 79K/L。小便无异常。胸X线片未见异常。CT显示左腹膜后间隙巨大囊性改变 :9 5cm×8cm× 7cm大小。左肾受压变形 ,轻度积水 ,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 ,左肾逆行造影 :肾盂、肾盏充盈良好 ,输尿管上段向外上推移 ,术前诊断 :后腹膜间隙巨大囊肿、左肾积水。于…  相似文献   

14.
婴儿颈部巨大囊性淋巴管瘤手术治疗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颌面外科(810001)丁辉柳江太婴儿颈部巨大囊性淋巴管瘤常累及颌下、口底部、锁骨上凹,有时可伸及肩背部、颈枕部、腋下、胸前壁,进入胸腔、纵膈、心脏周围,影响婴儿生长发育,致颈部畸形、气管移位,引起语...  相似文献   

15.
囊性淋巴管瘤的声像图表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囊性淋巴管瘤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的25例囊性淋巴管瘤声像图资料。结果:本组25例声像图均表现为囊性肿块,其中单房囊肿7例(占28%),多房囊肿15例(占60%),混合性肿块3例(占12%)。彩超检查13例(占52%)肿块未检出血流信号,12例(占48%)在囊壁和间隔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混合性肿块者3例囊内实质性部分均可见少许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检测到低速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检查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随访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9年5例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单房囊肿2例,多房囊肿3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CT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囊壁与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是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对比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高频超声声象图与MRI影像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17例经细针活检组织学检查证实的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均行超声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和MRI图像特征.结果 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主要超声和MRI特征表现为颈部至颌下和(或)纵隔内蔓延生长的多房囊性肿块,内见细条状分隔,沿周围疏松组织间隙呈爬行性生长,境界清,有占位效应.超声诊断15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88%;MRI诊断17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高频超声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病变大小、形态、延伸范围,多数可做出定位、定性诊断;MRI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范围、毗邻、包绕的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赵健仁 《吉林医学》2004,25(2):71-71
1病历摘要患者男,17岁。因左大腿肿物半年余,无任何不适入院。入院后体检:左大腿中段前侧8cm×6cm椭圆形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左右移动,表面不红,触痛(±),余未见异常。X线:左股骨正侧位,未见骨质结构改变。手术所见:于左侧中段股直肌与股中肌之间8cm×6cm×2cm椭圆形囊性肿物,与肌肉粘连,剖开囊性肿物,囊壁可见白色2mm厚坚韧的软组织,内含稀薄暗红色液体。病理检查:巨检:椭圆形肿物,囊性,单房,内容物流失,体积7cm×3.5cm×3cm,表面附有许多肌肉,囊内面光滑,灰白色,囊壁厚薄不均0.2~0.7cm。镜检:可见大小不同的腔隙,均内衬单层内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特点、确诊途径及治宁预后.结果患者症状多为轻微胸闷或无症状,依靠CT、MRI等检查多可确诊,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结论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手术完整切除甚至部分切除均可达到很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影像特征、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的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CT均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囊性淋巴管瘤。术后7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 CT对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完整切除整个囊壁是治疗及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