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亮氨酸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4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亮氨酸低剂量组给予2.0g/kg葡萄糖和0.7g/kg亮氨酸混合液,亮氨酸高剂量组给予2.0g/kg葡萄糖和2.0g/kg亮氨酸混合液,对照组均仅给予2.0g/kg葡萄糖,灌胃后0.5h、1h、2h检测血糖.为排除亮氨酸本身对肠道葡萄糖吸收的影响给予淀粉糖耐量实验,亮氨酸组给予2.0g/kg淀粉和2.0g/kg亮氨酸混合液,对照组给予2.0g/kg淀粉,灌胃后0.5h、1h、2h检测血糖.在灌胃葡萄糖和亮氨酸后0.5h眼眶取血,ELISA方法测定血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结果 亮氨酸低剂量组0.5h、1h血糖及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显著低于对照组,亮氨酸高剂量组在0.5h、1h血糖及AUC显著低于对照组,亮氨酸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0.5h血糖有显著差异.亮氨酸组灌胃给予淀粉0.5h、1h血糖及AUC显著低于对照组.亮氨酸高剂量组胰岛素和GLP-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亮氨酸低剂量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亮氨酸通过促进胰岛素和GLP-1分泌来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甜味剂阿斯巴甜及其组分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昆明(km)小鼠和KKAy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km小鼠和KKAy糖尿病小鼠分别按空腹血糖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干预组灌胃给予2mg/g阿斯巴甜或天冬氨酸或苯丙氨酸+2mg/g葡萄糖或淀粉,对照组灌胃给予2mg/g葡萄糖或淀粉.尾静脉采血检测灌胃后0.5h、1h和2h血糖,比较各个时间点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阿斯巴甜组km鼠葡萄糖耐量实验餐后0.5h血糖及淀粉耐量实验餐后1h血糖均有明显下降,KKAy鼠在葡萄糖耐量和淀粉耐量实验中餐后0.5h、1h血糖和AUC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天冬氨酸组在km鼠葡萄糖耐量和淀粉耐量实验中餐后0.5h、1h血糖和AUC均有显著下降,KKAy鼠淀粉耐量实验餐后0.5h、1h、2h血糖和AUC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苯丙氨酸组km鼠葡萄糖耐量实验餐后0.5h血糖,AUC及淀粉耐量实验餐后0.5h、1h血糖,AUC均有明显下降,KKAy鼠在葡萄糖耐量和淀粉耐量实验中餐后0.5h、1h血糖和AUC均有显著下降.结论 无论是km小鼠还是KKAy小鼠在给予阿斯巴甜及其主要组分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后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酒精摄入对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小白鼠随机分成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用浓度为52%、26%、13%的乙醇按0.15ml/10g的剂量分别给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灌胃,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40min后眼球采血,离心取血浆测定血糖含量。另将剩余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均用52%的乙醇按0.15ml/10g的剂量灌胃,分别在3h、6h和12h后测定血糖含量。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小鼠血糖,且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血糖最高(P〈0.01)。在高剂量酒精组急性高剂量酒精灌胃后40min、3h、6h、12h,小鼠血糖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12h血糖降至正常(P〈0.01),但未出现低血糖。结论在一定酒精浓度范围内,急性酒精摄入可导致小鼠血糖升高,且随着酒精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高浓度酒精急性摄入后12h内,小鼠血糖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未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小鼠氨基酸代谢特点及其与肝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PQ中毒4 h组(n=10)和PQ中毒48 h组(n=10),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对照组、PQ中毒4 h组小鼠血浆与肝氨基酸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判断各组氨基酸组成相似性;Spearman分析差异氨基酸与肝肾功能相关性。结果PQ中毒4 h组BUN显著降低(P=0.009),AST、ALT均显著增高(P=0.001,P=0.023);PQ中毒48 h组BUN显著增高(P=0.033);PQ中毒4 h后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牛磺酸显著上调,蛋氨酸显著下调(均P<0.05)。亮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牛磺酸与AST显著正相关(均P<0.05);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牛磺酸与ALT显著正相关(均P<0.05);异亮氨酸、亮氨酸与SCr显著负相关(均P<0.05),蛋氨酸与BUN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Q中毒小鼠的氨基酸代谢发生显著改变,其中,牛磺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可作为早期诊断PQ中毒及评估肝肾功能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银花水煎剂对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1)取一月龄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衰老组、金银花高、中、低剂量组。D-半乳糖构建衰老模型过程中,金银花高(10g·kg^-1)、中(5g·kg^-1)、低(2.5g·kg^-1)剂量组每天按剂量分别灌胃。对照组和衰老组灌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6W后采集小鼠血清样品和各组织匀浆样品进行生化指标SOD、MDA、GSH-Px检测。[结果]42d后,衰老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动缓慢,皮毛光泽暗淡;体重低于正常组;血清、肝、肾、大脑组织中的SOD值、GSH-Px水平低于正常组;血清、肝、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以上数据说明造模基本成功。与衰老组比较,金银花给药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金银花给药组体重增加高于衰老组(P〈0.01);血清、肝、肾SOD值及GSH-Px水平均高于衰老组(P〈0.05或P〈0.01),MDA含量低于衰老组(P〈0.05或P〈0.01)。[结论]金银花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中剂量组(5g·kg^-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谭潇  肖建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51-2453,2585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感染+糖尿病模型组(A组)、单纯糖尿病模型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A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周后,与B组小鼠同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C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观察小鼠体重与血糖变化。4周后剖杀各组小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在造模后4周左右,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1),血糖明显低于B组(P〈0.01),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1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动脉灌注治疗慢性骨髓炎动物的疗效。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胫骨近端开骨窗,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鱼肝油酸钠,骨蜡封闭骨窗,复制出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去甲万古霉素200 mg/kg动脉灌注,对照组予静脉推注,于用药后0.5、1、2、4、6、8和12 h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液、病灶周围软组织和病灶炎性骨段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治疗组炎性骨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 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灶周围软组织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6 h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则相反,治疗组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在用药后0.5、1和2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用药后4 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4 h内经骨髓炎骨段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去甲万古霉素,能保证慢性骨髓炎清除术术野有较高的抗生素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灰树花子实体粉(Grifola frondosa)、姬松茸子实体粉(Agaricus blazei)、猴头子实体粉(Hericiumerinaceus)和毛头鬼伞子实体粉(Coprinus comatus)等4种食药用菌对正常小鼠及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的影响.方法:正常血糖动物模型:筛选空腹血糖在3~5 mmol·L-1之间的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同体积注射用水灌胃;4个样品组:各10只,分别用上述4个食药用菌灌胃.高血糖动物模型组:在禁食24 h后给予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70 mg·kg-1,72 h后禁食,尾静脉取血测血糖值,并选用血糖值在10 mmol·L-1以上者再按血糖水平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10只,以同体积注射用水灌胃)和4个样品组(各10只,分别以上述4个食药用菌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禁食,次日晨进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测定.结果:对正常血糖动物模型实验显示,除了猴头子实体粉和毛头鬼伞子实体粉样品组动物2 h时相的血糖显著降低(P<0.05)以及毛头鬼伞子实体粉样品组动物2.0 h-0.5 h时相血糖差值也降低(P<0.05)外,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对高血糖动物模型实验显示,灰树花子实体粉和毛头鬼伞子实体粉样品组动物在2 h时相的血糖值低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P<0.01),此外,猴头子实体粉和毛头鬼伞子实体粉样品组动物2.0 h-0.5 h时相的血糖差值也低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P<0.05),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毛头鬼伞子实体粉和猴头子实体粉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灌胃对小鼠形成脂肪肝的可能。方法:4月龄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NS),高脂高糖组(普通饲食+高脂高糖乳剂灌胃)和高脂组(普通饲食+脂肪乳剂灌胃),每组8只。灌胃量2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且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小鼠血糖,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肝脏的肝质量指数、病理切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肝脏出现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10.
链脲佐菌素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稳定性对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小鼠90只,随机分为A、B、C、D、E、N组。A-E组分别于0h、0.5h、1h、1.5h、2h对小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STZ溶液,正常对照组(N组)则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第7天观察小鼠的造模成功率、死亡率、体重及空腹血糖值变化。结果:A、B、C组小鼠造模成功率较高(≥80%),死亡率分别为25%、15.4%和0;D、E组小鼠成模率较低(〈50%),无小鼠死亡;与N组比较,A、B、C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明显上升(P〈0.01,P〈0.05);与A组比较,N、D、E组小鼠体重、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Z溶液在配制后1h内进行腹腔注射可诱导一个稳定、可靠、适用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发酵粉对糖尿病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血脂等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盐酸二甲双胍片组、黄芪低剂量组(ASl组)、黄芪中剂量组(AS2组)和黄芪高剂量组(AS3组)。给药4 w后,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测各组大鼠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DM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NC组(P0.01),盐酸二甲双胍片组、ASl组、AS2组、AS3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DM组大鼠(P0.05)。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与DM组比较,盐酸二甲双胍片组、AS1组、AS2组、AS3组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发酵粉具有调节脂代谢、降低血糖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2.
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与运动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 h胰岛素水平(2h INS)、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 BG、HbA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FBG、2h BG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复方元芪颗粒治疗糖耐量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TC、TG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明显上升,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强化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重视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每次0.5 g,口服,3次/d,观察组加用阿卡波糖50mg,3次/d,早、中、晚餐口服,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8.3±1.6) mmol/l、(10.2± 1.5) mmol/l,分别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3.8%(30/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71.9%(23/32),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387,P<O.05).结论 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控制血糖水平,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以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组(联合组,32例)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31例),联合组每日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餐前口服阿卡波糖,每日3次。预混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2周后,监测并比较患者血糖变化,记录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联合组平均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少于预混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0.63%,明显少于预混组(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平均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标准差、每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AUC明显低于预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能使血糖控制在较稳定水平,且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腔内套管置入术(endoluminalsleeve,ELS)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ype2 dabetesmellitus,T2DM)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自发性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ELS)组和假手术(sham-operation,SO)组,每组12只。观察术前(0周),术后1、3、6、12、24周2组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水平,术前(0周),术后6、24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描绘血糖随时间变化曲线,计算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并测定葡萄糖负荷2h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水平。结果术前2组大鼠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ELS组术后1、3、6、12、24周FP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5.982,P=0.023),术后6、24周AUC、血糖峰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1.602,P=0.003),且OGTT血糖峰值出现时间由原来的60min提前到30min,葡萄糖负荷后的GLP-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43.24,P=0.012);SO组术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腔内套管置入术对非肥胖型T2DM大鼠具有稳定控制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川厚灵片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禁食一定时间后分别灌胃给予川厚灵片10、5和2.5g/kg,30min后作淀粉耐量试验,检测淀粉负荷后1~3h血糖水平,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及AUC增加值。结果:川厚灵片能明显降低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小鼠给淀粉后1~3h血糖水平,使血糖AUC和ΔAUC显著降低,并推迟血糖达峰时间,剂量关系明确。结论:川厚灵片对正常和糖尿病小鼠淀粉负荷后的血糖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提示川厚灵片可改善糖耐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急性期热休克蛋门70(heatshockresponse70,Hsp70)和抗凋亡蛋门Bcl-2(Bcelllymphoma/leukemia2)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n=4)、假手术组(n=16)、手术组(n=16)。手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术后0.5h、2h、3h、6h、12h、24h、3d、7d共8个DI采血。用ELISA法测定Bcl-2和Hsp70的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对应的浓度。【结果】(1)Bcl-2的表达:手术组Bcl-2术后6h显著升高,12h到达高峰,3d时下降接近空F1对照组水平。手术组与假手术组在6、12、24h时问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在2h、3h、6h、12h、24h、3d、7d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内6、12、24h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p70的表达:手术组Hsp70在术后0.5h就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3d时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手术组内24h与各时间点内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和Hsp70在脑梗死急性期均显著升高,参与神经元缺血缺氧的病理过程,在神经细胞损伤早期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