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情况.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 分离到69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头孢哌酮/舒巴坦最高(46.38%),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率43.48%,头孢他啶30.43%、头孢吡肟33.3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4.78%.三维试验结果54株(78.3%)产β-内酰胺酶,其中9株单产AmpC酶(头孢菌素酶),8株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17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20株不能被氯唑西林和克拉维酸联合抑制.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特别是出现了泛耐药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生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标准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ESBLs检出率,双纸片协同试验为10.1%、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为11.2%,两法符合率为90.2%;改良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阳性率为84.3%,其中有5株细菌产生ESBLs和AmpC两种酶。产酶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耐药率在60%~10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等多重耐药,耐药率达70%~83.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10%~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产AmpC酶,产ESBLs较少;同时产ESBLs及AmpC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耐药性严重,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分布特点、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08株引起医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硝基头孢噻吩纸片法、双纸片协同法、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神经外科的检出率分别为63.89%、11.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为77.78%和12.96%。该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发现多重耐药菌96株(88.89%)。10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出产ESBLs 11株,阳性率为10.19%;头孢菌素酶78株,阳性率为72.22%;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00.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产β-内酰胺酶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16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权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77-379,382
目的 探讨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用改良三维试验法进行酶型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总耐药率为1.2%);对庆大霉素与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其耐药率分别为100%和97.5%.163株菌株中有119株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73.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其耐药性产生可能与其产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分别检测98株鲍曼不动杆菌ESBLs、AmpC酶产生情况,并用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9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7株,阳性率为7.1%(7/98);AmpC酶阳性株17株,阳性率为17.3%(17/98).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AmpC酶阴性株.结论:产AmpC酶是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其感染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的表达状况. 方法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以ESBLs确证实验和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与变化. 结果临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4%、71.0%,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从23.3%~59.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12.8%. 结论临床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株,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O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菌株的检验来对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在临床中要先对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离,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药敏选用KB纸片法与药敏上机板条相结合,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检验方法检测耐药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的比对可以发现,所选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数是多重耐药菌株,在三维试验中,此类菌株均产生了ESBLs,有4株菌株产生了AmpC酶.在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4株AmpC酶阳性,6株均为TEM阳性,4株为PER阳性,4株为OXA-24、VIM、IMP和VEB型等均为阴性,6株OXA-23型均阳性.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有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9.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表型和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临床分离的84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随机选取8株,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筛查外排泵表型阳性菌株,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耐药菌株的KPC酶、碳青霉烯酶和ESBLs基因,并测序分析.提取外膜蛋白行SDS-PAGE.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均≤4倍,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4倍者占50%(4/8).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阴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8株耐药菌结果阳性.耐药基因PCR扩增和测序证实8株耐药菌中7株有blaOXA-23基因,5株含blaTEM-1基因,8株耐药菌均含有KPC-2酶基因;耐药菌株的外膜蛋白电泳条带在25 ku处出现明显缺失.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KPC-2酶、blaOXA-23酶,外膜蛋白25 ku表达的缺失所致,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美罗培南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