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正> 有关狗心淋巴管的研究,自1939年Patek首先提出心室外膜下、心肌及内膜下有淋巴管丛以来,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先后有Robert(1966),Shiv(1972),Elrskova M·(1975),Leev(1978)等,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证实心房、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心外膜下、尖瓣都有毛细淋巴管,半月瓣毛细淋巴管存在与否  相似文献   

3.
在31只狗中,开胸结扎心淋巴管,造成淋巴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术后分期处死取材、制片、观察心脏病理变化。证实有(1)心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2)内膜下出血;(3)心肌间质坏死;(4)炎细胞浸润;(5)心内膜心肌脂肪变性及浸润。上述变化与闭塞性心肌病关系密切,并揭示了淋巴循环障碍能够引起心脏机能、代谢等改变。其免疫功能低下与否值得探讨。改良了术式,提出了形成心淋巴循环障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对照研究正常实验兔经淋巴结淋巴管造影(intranodal lymphangiography, INL)与MR淋巴管造影(MR lymphangiography, MRL)对中央淋巴管的成像效果,以便更全面理解淋巴管造影的正常影像表现。方法 正常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例,经两侧腘窝淋巴结分别注射碘化油(INL组)或钆双胺(MRL组),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INL组5例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均显影优秀,MRL组腰淋巴干显影优秀3例,显影较好2例;胸导管5例均显影较差。两组腰淋巴干显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段胸导管及胸段胸导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L组腰淋巴干及腹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分别为5.80±1.92min和4.60±2.75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为1.00±0.50min;胸段胸导管全程显示所需时间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导管管径0.3~1.6mm。INL组5例均有肠淋巴干反流。结论 经腘窝淋巴结INL可清晰显示正常实验兔淋巴管系统,俯卧位检查可见肠淋巴干显影。经腘窝淋巴结MRL对实验兔腰淋巴干显示良好,对胸导管显示欠理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7.
兔心采血是许多医学教学实验成败的操作关键,多媒体教学的介入有效的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它有益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节约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兔心房室结的亚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心脏淋巴管的生理病理作用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 1,LYVE-1)、果蝇同源基因转录因子(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肾小球足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等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发现,心脏淋巴管的研究迅速发展。心脏淋巴管引流淋巴液,其功能异常可引起心肌水肿、动脉硬化、心律失常、间质纤维化等。深入认识心脏淋巴管的生理病理作用,对于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等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心脏淋巴管的发生、分布以及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兔心房室结的亚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8例杂种成兔心脏房室结的亚微结构。房室结主要由 P 细胞、T 细胞和少量心肌细胞构成。P 细胞和 T 细胞内有较丰富的高尔基氏器和高电子密度的球形颗粒;结细胞间的特化连接较少,主要见到中间连接;在上述细胞间有较多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根据结内细胞的亚微结构特征,讨论了房室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及密度的临床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Jin G  Hu XG  Liu R  Zhang YJ  Shao CH  Tang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5):583-586,T0001
目的研究胰腺导管腺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学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最新的淋巴管上皮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3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配对癌组织内、癌旁及正常胰腺组织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内平均LVD值(9.4±10.0)显著低于癌旁(16.0±9.7)(P<0.001)及正常胰腺组织(13.5±6.0)(P<0.01).癌旁高LVD组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癌旁淋巴管数量的增加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淋巴管在实体瘤的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淋巴道转移是大多数肿瘤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和D)及VEGFR-3等淋巴内皮特异性标志物的发现,提示肿瘤源性VEGF—C和VEGF—D可诱导肿瘤内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VEGF—C/VEGF—D/VEGFR-3信号系统能够促进肿瘤内部及其周围的淋巴管过度增生和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因此抑制此通道可以抑制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淋巴管的生长,这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舌鳞癌病灶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探讨人舌鳞癌癌灶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淋巴道转移机制,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2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癌灶与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值。【结果】观察可见癌周淋巴管数量较癌内增多,管壁菲薄,多见扩张、开放状态。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高(P〈0.05),癌灶内与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1)人舌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围组织。(2)与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相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3)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是癌细胞转移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观测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对预测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脉管癌栓是指镜下发现肿瘤的小静脉、小动脉或小淋巴管的管壁受侵、破坏或管腔内有瘤栓,由此又可分为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目前研究表明,脉管癌栓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不良因子,其易导致肺癌发生早期复发及转移,据统计发现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期( RFS)和总生存期( OS)均低于不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但此结果是由于血管癌栓作用还是淋巴管癌栓作用仍存在争议。据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术前高分辨率CT和CEA水平可预示脉管癌栓发生的几率,其促进早期肺癌发生复发及转移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上调、集群孤立肿瘤细胞(ITCs)的存在等有关,在行免疫组化时,建议用CD34抗体标记血管癌栓,用D2-40抗体标记淋巴管癌栓。同时建议行病理诊断时对血管癌栓和淋巴管癌栓进行鉴别,建议脉管癌栓纳入NSCLC的TNM分期中,重新评估ⅠA期具有脉管癌栓的患者是否需行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术中配合技巧以及护理体会.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因为护理配合方面的原因造成手术失败.结论 做好术前访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手术室护士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阴茎延长术、阴茎断后再植、阴茎包皮环切、血管性阳痿等术后水肿及其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并为阴茎延长手术疗效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 在16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上按照阴茎延长术手术方法切断阴茎浅悬韧带后测量阴茎延长的长度,并将此长度与身高进行统计学比较。另选40例新鲜阴茎标本行静脉血管铸型及淋巴管间接注射Shiff染色并结合解剖方法,观察其数量、走行、分布特点。结果 切断阴茎浅悬韧带后阴茎延长长度在2~3cm范围,与身高无明显相关。注入龟头及包皮系带的10 %印度墨汁主要通过阴茎背侧及双侧形成的2~4条阴茎浅组淋巴管主干回流,此主干与背浅静脉伴行,腹侧未见淋巴管显色。结论 在静止状态下,阴茎延长术后,阴茎的延长范围为2~3cm ;海绵体注射时尽量选择阴茎侧面近1/ 3血管稀疏区。阴茎延长术后皮下顽固水肿与背浅静脉、背侧及双侧淋巴管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初步探讨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演进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水平及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分析三者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C和VEGF-D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并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癌及癌旁组织中LV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LVD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无明显相关性;LVD在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VEGF-C、VEGF-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能促进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部分结扎腹主动脉结合静脉输注肾上腺素溶液的方法建立兔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2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通过部分结扎腹主动脉结合静脉输注肾上腺素溶液的方法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腹主动脉结扎程度为其内径的50%-60%,并于结扎后2周、4周和6周分3次静脉输注肾上腺素溶液,浓度分别为5mg/(kg·min)、60min,4mg/(kg·min)、60min和4mg/(kg·min)、60min;对照组除不结扎腹动脉及只输注生理盐水外,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两组均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及术后8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均于术后8周行心导管检查,记录各项心功能评价指标.结果 术前和术后1周结扎部位的平均腹主动脉内径分别为(4.87±0.53)mm和(2.26±0.47)mm,平均狭窄率为53.59%±2.13%;术后8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实验组存活兔左室明显扩大、室壁变薄、LVEF明显降低(<50%),显示较严重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而对照组超声心动图仍无明显变化.结论 研究表明,部分结扎腹主动脉结合分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的方法可以确实的、迅速的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兔心脏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兔心脏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 ,丰富实验动物资料。方法 用 1 0 %过氯乙烯填充剂灌注兔冠状动脉 ,甲醛固定后手工剥制 ,酸腐蚀处理 ,显示冠状动脉大体结构。结果 兔冠状动脉分为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较短小 ,深埋于室间隔 ;旋支粗大 ,行程长 ,分支多 ;二者之间有对角支发出。右冠状动脉粗大、浅表 ,沿后室间沟下行 ,并发出较多分支。结论 兔冠状动脉解剖结构与人相比有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20.
应用血型抗原A、B、H的单克隆抗体及先进的SABC(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技术对常规处理的51例食管癌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为脉管内皮细胞提供了稳定而清晰的染色.能更加客观地观察食管癌组织内部间质及周围组织中的癌栓.其显示脉管侵袭的阳性率为43.14%.明显高于HE染色的23.53%(P<0.01)。食管癌组织侵袭脉管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等有密切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