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学生,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及上网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从中筛选出网络成瘾者185名;对185名成瘾者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银川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5.0%。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结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孝义市初一至高三年级18个班的中学生1 15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成正比;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不同网上行为中网络游戏成瘾率最高;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内外环境和网络成瘾有关. 结论 性别、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行为及家庭、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某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对其与冲动性选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阶层抽样方法,抽取某院校临床、护理、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学院、管理学院和生物系专业1 777名大学生,其中,医学专业1 534人,占总数86.3%,非医学专业243人,占总数13.7%,进行网瘾和冲动性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某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为12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8%;非网络成瘾者为1 65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2%.其中医学专业网络成瘾96人,占成瘾总数79.3%,非医学专业25人,占成瘾总数20.7%.在上网内容方面,男生更爱玩游戏,女生则更喜欢看电影听音乐和网上购物,低年级学生和非医学专业玩游戏的也占多数;在上网时长方面,上网5h以上的仅占3.4%,说明某校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在5h以下,且5h以上的多为男生,非医学专业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在上网地点方面,医学专业多用手机随时上网,而非医学专业多数在学校宿舍;可能由于男生更爱玩游戏的因素,上网地点在学校宿舍和校外网吧男生所占比例较大,而女生多用手机上网;低年级学生多在学校宿舍上网,高年级学生则用手机上网的较多;在大学生对“医学知识对网瘾防治”的作用认知方面,9.8%的同学认为医学知识对防治网瘾有很大作用,61.5%的同学认为有一般作用,28.6%的同学认为没有作用.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并且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 低年级和城市户口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年级、家庭住址、与父母沟通情况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与冲动性选择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家刚  林国桢  林琳 《热带医学杂志》2007,7(8):816-818,790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现况,分析网络成瘾与其它相关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类学校3 800名学生,利用国内专家制定的网络成瘾标准进行判断。结果共获得3 770份有效问卷。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7%,中专学生最高(15.6%),重点初中学生最低(9.5%),男生(14.4%)高于女生(11.1%);各种上网目的中,聊天和多媒体娱乐等娱乐性目的占多数,分别为72.8%和71.6%,其次是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和其它信息等实用性目的。在网瘾学生中娱乐性上网表现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负性心理、自杀、使用毒品、赌博、观看色情出版物、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ORMH均大于2,P〈0.001。结论广州市青少年网瘾发生率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娱乐性上网目的可能是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网瘾对一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行为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共264例住院治疗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分别进行认知、情绪、行为和综合护理干预,入组前及干预12周后,比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变化。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各因子分值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单纯认知干预组、情绪干预组、行为干预组的干预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及时正确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变其认知和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改善其情绪障碍,重塑和完善其人格,进而明显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6.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3):197-200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吉林省3所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其中有网络成瘾问题的人数为89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为66人;网络成瘾总分为56.94±13.78,心理健康总分为153.57±50.14.性别对网络成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与网络成瘾分组对心理健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职晓燕  王传升  张瑞岭  郝伟 《重庆医学》2013,42(10):1134-1135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我效能、适应不良和网络成瘾(IA)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和适应不良问卷对568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适应不良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r=-0.174,P<0.05),自我效能与IA呈显著负相关(r=-0.192,P<0.01)。自我效能影响适应不良,进而影响IA。结论自我效能在适应不良和IA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戒瘾动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通过整体随机取样方法抽取793名大学生被试,通过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测量和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检测出网络成瘾大学生37人,再通过“网络使用利弊权衡问卷”、“大学生网络心理满足问卷”、“大学生网络行为控制自我效能问卷”对其戒瘾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上网受损总分,学业受损、人际受损因子分与戒瘾动机总分、问题认识、矛盾状态显著正相关(r=0.672,0.699,0.658,P<0.01;r=0.653,0.673,0.628,P<0.01;r=0.604,0.681,0.703,P<0.01);上网获益中的成就感因子与戒瘾动机、问题认识显著正相关(r=0.386,r=0.426,P<0.01);上网获益中的获取知识因子与戒瘾动机的问题认识因子负相关(r=-0.369,P<0.05).②网络心理满足与戒瘾动机无显著关系.③网络使用控制自我效能得分与戒瘾动机中的问题认识因子分、矛盾状态因子分显著负相关(r=-0.397,-0.370,P<0.05).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戒瘾动机受上网受损、获得成就感、获得知识、自我控制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的相关性,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选取64名网络成瘾者,同时设置对照组,分别对两组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进行测量,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其它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和人际关系两项因子对网络成瘾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的发生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资料问卷对某医学院校1 5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和测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上网方式多样化,其中手机上网占35.86%,电脑上网占11.94%,两者兼有占52.20%;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1.15%,且在性别、生源地、生活费等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瘾学生幸福感得分(72.39±11.94)明显低于非成瘾学生(79.86±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P<0.001),且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女特征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相关分析表明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r=-0.301,P<0.001);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每月上网的花费、松弛和紧张等因素对网络成瘾有影响。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对医学生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网络对医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于2005年2月到4月,对沈阳三所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本科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883名医学生中有1 642名学生上网,上网率87.2%,199名网络成瘾者,成瘾发生率为12.1%.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性别、生源地、上网目的和对网恋的态度.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医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医学生已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摆脱网瘾,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延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心理。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延安市宝塔区某重点中学75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进行Young网络成瘾量表、安全与不安全量表、自信心测量量表调查评估。结果延安市中学生上网率91.5%,网络成瘾率32.49%;中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缺乏安全感学生,其中,网络成瘾者为21.3%,未成瘾者为14.02%;网络成瘾者中自信心不足占7.83%,未成瘾者占3.77%。结论延安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未成瘾者,应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避免网络成瘾带给学生生理、心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探索其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网络成瘾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550名医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9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玩网络游戏、与父母的沟通少、缺课上网、每周上网时间长、学习成绩差是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而业余活动多、上网目的系学习或查资料是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结论:医学生中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必须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网络成瘾者应激相关变量:社会支持、应付方式、认知评价和个性因素进行分析,对网络成瘾的可能诱因进行探讨.方法 对大连市初中网络成瘾学生129名,非网络成瘾学生129名及不上网学生129名,应用自制一般状况调查表、陈氏网络成瘾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付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动思维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人格:3组在神经质[(54.11±11.45)分,(49.53±11.28)分,(48.91±12.10)分]、精神质[(50.70±12.08)分,(46.98±11.40)分,(45.54±10.16)分]及掩饰性[(47.05±9.11)分,(51.05±8.92)分,(52.33±8.59)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2)自动思维:3组在自动思维总分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3)应付方式:3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者在求助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4)领悟社会支持:3组在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网络成瘾青少年与非成瘾青少年的应激中间变量各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观察了心理辅导前后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群体心理辅导,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有所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心理辅导前相比较,心理辅导后的成瘾学生在16PF中的乐群性、聪慧性、有恒性、自律性得分增高,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得分降低;在SCL-90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得分降低,而且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心理辅导能不同程度改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减轻其网络成瘾自觉症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成瘾程度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以及探讨家庭环境与依恋的关系.方法 490名大学牛被试完成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依恋问卷.结果 被试总体中37名有网瘾;网络成瘾组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成瘾组被试在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父亲拒绝、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成瘾组分别为(13.16±4.62)分,(14.18±5.42)分,(14.41±5.44)分,(19.10±4.59)分,(18.89 ±4.42)分,(12.37±4.80)分,(11.35±4.17)分;正常组分别为(11.77±4.06)分,(11.59±4.02)分,(16.56±4.99)分,(15.78±4.91)分,(9.87±4.52)分,(9.65±4.25)分,P<0.05,0.01].除家庭环境中的独立性与依恋各因子无显著相关外,其他因子与依恋因子存在有一定相关(P<0.05,0.01),青少年网络成瘾程度只与母爱缺失有显著负相关(r=-0.360).结论 家庭环境与依恋存在显著相关,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消极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两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及特点。方法 北方两所大城市随机抽取市区初二、高二和大学二年级7230名学生进行集体自填匿名问卷调查。以10种主要健康危险行为为聚类指标,采用样本聚类方法分别对男、女学生进行聚类。结果 根据行为发生严重程度和高发行为特点男、女生分别隶属于低危险组(男44.0%;女49.5%)、中度危险组(模式2组:男24.8%,女25.4%;模式3组:男16.3%,女12.1%)和高危险组(男14.8%;女12.9%)4类健康危险行为聚集模式人群。吸烟和饮酒在男、女生某中度危险组中高发,男、女吸烟率分别为26.8%和女8.5%;饮酒率为100%,远高于该人群总体水平,吸烟饮酒呈聚集现象;女生高危险组中自杀意念、不健康减肥和滥用药物三类“内隐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0%,8.4%和7.5%,远高于人群总体水平和其他3组,表明这三类行为呈现聚集性,而男生高危险组中大部分行为高发,呈现“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性行为”的高度聚集现象。结论 应针对青少年中某些行为聚集发生和聚集方式多样特点,根据性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等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应用与网络成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应用特点,对网络成瘾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研究。方法294名大学生参加本研究,其中男生112名,女生182名,平均年龄21.43岁。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所有被试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9.5%。上网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16PF的推理能力(B)、支配性(E)与非成瘾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