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犬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5条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载骨,左侧以SMC内固定(SMC组),右侧以加压接骨钢反(CP组)内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骨组织形态测量观察。结果:X线显示在SMC组术后4周骨折愈合,CP组在8周,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4、8、12周,SMC组骨痂内骨生成量、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固定段骨力学强度均高于CP组(P<0.05)。结论:与CP比较,SMC内固定可对骨折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
天鹅记忆接骨器治疗兔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SMC)治疗动物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建立肱骨干骨折模型,一侧用SMC固定,对侧以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作为对照。术后2、4、8、12周拍片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动物全部成活,前肢负重明显少于后肢。SMC侧骨折端直接由板层骨替代连接,既不出现外骨痂,也无板下皮质骨疏松,对照侧骨折愈合速度慢,且部分骨断端有骨痂生成,所有骨干局部出现骨质疏松。结论 兔肱骨干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解剖形态与人肱骨干非常接近,其骨折内固定模型是研究SMC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的理想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3.
天鹅记忆接骨器治疗兔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SMC)治疗动物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建立肱骨干骨折模型,一侧用SMC固定,对侧以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作为对照。术后2、4、8、12周拍片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全部成活,前肢负重明显少于后肢。SMC侧骨折端直接由板层骨替代连接,既不出现外骨痂,也无板下皮质骨疏松,对照侧骨折愈合速度慢,且部分骨断端有骨痂生成,所有骨干局部出现骨质疏松。结论兔肱骨干的生物力学特性和解剖形态与人肱骨干非常接近,其骨折内固定模型是研究SMC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的理想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钢板、髓内钉和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家犬髓机分为SMC为与钢板、SMC与髓内钉两个自体对照组,每组再分5、10、20、40、80d共5个共组。建立股骨骨折模型,并分别进行内固定。术后5、10、20、40、80d分别处死各亚组动物,通过不同时期的大体标本测量,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等方法来研究骨折愈合速度。结果:髓内钉仙痂出现较早、量较大、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最高,钢板侧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低;SMC侧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结论:SMC有利于骨折愈合,且骨折愈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对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在术后2、4、8、16、32周时各杀死4只动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结果 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时,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时,DCP组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DCP组骨质松化更加明显。结论 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不仅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对骨血供损伤脑筋也非常轻,故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内固定对肱骨干骨折愈合影响的影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对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动力加压钢板(DCP),交锁髓内钉(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1998年2月~2002年3月,125例肱骨干骨折分别接受了上述3种内固定治疗,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内固定后进行CT扫描。结果:DCP组骨痂出现较晚、量较少,骨折线消失最晚,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低;LIN组骨痂出现最早、量较多,骨折线消失较晚,骨折区灰度密度积分较高.骨折区域CT值较低;SMC组基本无骨痂出现,骨折线消失最早,并由板状骨直接替代,骨折区域灰度密度积分及CT值较高。结论:与DCP和LIN相比,SMC具有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在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上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镍钛记忆合金在管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乔  余世明  徐栋梁 《广东医学》2004,25(4):445-446
目的 分析镍钛记忆合金在治疗各种骨折的机制和疗效。方法 应用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结果 其中 96例获得随防 ,随防时间 1~ 30个月 ,平均 8 4个月 ,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 ,4~ 12周内多可观察骨折端有骨痂生成 ,环抱器周围骨痂包绕 ,骨痂并能较好地塑形 ,5 2例已拆除内固定接骨板。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管状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基本可靠、术后愈合时间短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是治疗管状骨骨折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方法:69例四肢骨折不剥离肌膜而在骨膜外行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复查显示:3周有少量骨痂20例,占28.8%,4周有明显骨痂35例,占50%,8周后全部病例均有大量骨痂,1年后全部拆除钢板。结论:四肢骨折骨膜外钢板内固定,损伤少,不破坏骨的血运,是促进骨折愈合和预防骨不连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595-597
目的分析胫骨带锁髓内钉在临床应用中的两个问题,即术中骨折端不稳定及术后骨不愈合。方法 30例术中骨折端不稳定:给予钢丝捆扎加强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的治疗措施。15例术后骨不愈合:采取单纯髓内钉动力化、髓内钉动力化加植骨、更换较粗髓内钉加植骨三种不同的措施。结果 30例骨折端不稳定患者术后X线显示:骨折端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断端无成角畸形及分离移位,均在10个月内骨愈合。15例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经8个月~12.5个月的治疗,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时,对术中骨折端不稳定及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和不同X线表现给予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小夹板局部外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值及比率,探讨小夹板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18只家兔通过手术造成左侧胫骨中下1/3 3 mm标准横形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组、B组、C组,每组各6只。A组与B组用石膏固定5 d后改成小夹板外固定,但A组与B组夹板包扎松紧不一致,A组包扎带上下移动3 mm,B组移动7 mm,C组钢板内固定;术后第6周末处死家兔进行骨密度及比率测定,每只家兔在处死前先行X线摄片检查。结果:X线摄片显示A组骨断端致密骨痂填充,骨折线模糊,外骨痂致密,部分髓腔再通,而B组和C组骨折端骨痂较少,骨折线仍存在。骨密度值测量显示,A组与B、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动加速了局部矿物化,增加骨膜骨痂的成骨,是加速骨折愈合的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对25只家犬股骨干造成双侧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固定,对侧以髓内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7, 14, 21, 28和49 d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Ⅸ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Northern blot杂交. 结果:组织学观察和Northern blot结果均表明,SMC固定下骨折间隙内愈合组织的软骨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软骨内成骨也得以强化. 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纵向压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脑和脊髓损伤对骨折股骨骨痂中NGF表达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和脊髓损伤后骨折股骨骨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变化。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单纯股骨骨折组、股骨骨折并脑损伤组和股骨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每组再分为骨折后1、4、7、14d观察组。应用自由坠落重物撞击法建立脑和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骨痂中NGF的表达。结果 单纯骨折组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骨痂内纤维母细胞及成骨细胞内NGF阳性表达相对较弱。骨折并脑损伤组早期纤维性骨痂形成较慢,骨折早期骨痂内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NGF表达较弱,第14天表达增强,出现成骨细胞。骨折并脊髓损伤组早期形成大量纤维骨痂和软骨骨痂,NGF强阳性表达,第14天已有编织骨形成,NGF表达达高峰。结论 并发脊髓损伤的股骨骨折愈合较快,NGF表达明显增强,提示NGF可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分级液压脑损伤骨折模型研究脑损伤后大鼠血清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的变化及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10只,单纯骨折组48只,脑损伤骨折组144只,脑损伤按轻重分成轻、中、重三组,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及开放骨折建立模型,损伤后适时取SD大鼠血清及骨折标本,通过放射免疫荧光、X片及骨折直径及生物特性测量了解血清中NPY的含量、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直径及抗应力的大小。结果单纯骨折组、脑损伤骨折组血清中NPY含量升高,尤以中、重度脑损伤骨折组明显;单纯骨折于第1天达到高峰,为(10.96±4.48)ng/ml,随后下降,而脑损伤骨折组于第3天达到高峰,分别为(22.27±6.48)ng/ml、(34.94±7.12)ng/ml、(56.63±12.36)ng/ml,随后下降,除轻度脑损伤骨折组伤后3h及伤后14天,轻、中、重度脑损伤骨折组血清中NPY含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且时间长;脑损伤骨折组骨痂无论在影像学、直径大小及骨痂抗应力均大于单纯骨折组,术后3、4周X片、骨痂直径及抗应力重度组明显大于中度、轻度及单纯骨折组,而中度组大于轻度组且骨痂致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实验结论与临床观察一致,脑损伤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快于单纯骨折,且脑损伤越重血清中NPY含量越高,骨折愈合越快,骨痂量越大,愈合时间短,推测脑损伤轻重可能与NPY含量及骨折愈合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Cellular activity in rabbit radius fractures is studied and observed by elcctron micro- scope. After fract,urc, polymorphonuclear neu- trophils, macrophages, fibrobIasts, chondroblasts and osteoblasts and osteoeytes appear at the fracture site in suc.cession. They represenL Lhe folloiving stages of fraet,ure healing: inflamma- tory stage, debridement stage, fibrous caUus stage, primary bony callus stage and secondary bony callus stage. Fibroblasts particjpate in and possess the action of osteagcnesis.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方式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郝永强  戴尅戎 《上海医学》1999,(3):137-139,I000
动态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变化与特征,进一步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方式。方法选择8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方法为建立骨质疏松骨折与一般骨折的实验模型各40只,于手术后5天、1、2、4、6、8、12、16周截取骨痂组织作光镜与光镜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双侧肱骨干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对侧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7、14、28、56天时,在骨折间隙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半定量RT-PCR检测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折间隙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早于对照组;相应地,实验组的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分别在术后第14天和28天时达峰值,早于对照组,且其愈合进程也明显提前.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可能促进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