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锦辉映汴绣     
徐泽森 《开卷有益》2014,(10):70-70
<正>汴绣起源于宋代的开封,那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作"汴梁",也作"汴京",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刺绣在北宋年间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所以此前称刺绣为"宋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所以又有了"汴绣"之称,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汴绣源于"宋绣",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据记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宋廷特置文绣院,聚集三百多名绣女专为皇帝王妃、官宦及纨绔刺绣服饰和绣画,当时皇帝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的变化汪玉兰匡霞任利民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封47500关键词血小板平均容积;脑梗死;血小板聚集率近年来由于血液自动化仪器的进展,对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plateletvolume,MPV)的测定引起了关注[1]。为此,...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感染53例细菌培养分析陈礼,郭欣,王艳艳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开封475000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细菌室开封475000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培养泌尿系感染是内科常见病,几乎1/3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尿路感染。感染可涉及肾脏实质、膀胱或尿...  相似文献   

4.
蓄蛊是指以毒虫配制毒物毒害他人的神秘巫术。蛊毒为害其来久远,宋代南方民间仍有蓄蛊之风,蓄蛊者每以挟嫌报复或侵占财产为目的配制蛊毒害人。政府对民间蓄蛊之风采取了严厉的抵制态度,制定禁蛊法令,鼓励民众举报,严惩蓄蛊之人,同时颁方赐药以治蛊毒,对改良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这幅罕见的长卷细致地描绘了宋代汴梁(今开封)的繁荣的景象。本简要的介绍了《清明上河图》中三处与中医药有关的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宋代中医药的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6.
暗室用翻斗式储片箱的制作及其优点齐殿祥,黄晓刚(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干部病房130021)为避免因储片箱拉门未关,而引起胶片曝光,我们自制一种安全储片箱,现介绍如下:1结构在外观上只是一张木桌。其正面观:①为储片箱;②装未开封胶片的拉门;③存放...  相似文献   

7.
医疗体制的重重弊端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一种极为流行的见解是把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归结为政府财政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太少。于是,无论是卫生部门,还是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都呼吁政府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在每年的“两会期间”,医疗卫生界代表的这类呼吁更是不绝于耳。在很多人看来,政府补偿不足似乎就是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淡化的根源;而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的回归,必须依赖政府大量拨款。  相似文献   

8.
略论北宋的科举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创始于隋,初备于唐,定型完善于北宋。本文就北宋科举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问题作了探讨。一方面,充分肯定北宋科举改革具有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也承认其改革存有弊端  相似文献   

9.
聋哑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随着抗生素及各类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广泛使用,常见传染病及其后遗症明显减少,但聋哑症未见减少趋势,为探索聋哑病因,1988年3~4月对郑州、开封、洛阳三所聋哑学校432名学生进行患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69例王应高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淮河医院开封475000关键词气管切开;医院感染;调查对本院1991年5月~1995年5月行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病历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其中医院感染情况,以加强气管切开术后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现存《金匮要略》直接源自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16卷中杂病部分的可能性较小,实应成书于北宋时代。包括日本版在内,《金匮要略》现存版本均由元代之后至明代的五版本系统而派生,属大字本系统;新近发现仅藏于上海图书馆、与原体系不同的小字本吴迁抄本,是值得重视的版本。将邓珍本与吴迁本相比较,发现北宋政府并非单纯将大字本改为小字本再版,而是实施了第二次大规模校订。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所用底本是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但是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发现诸多疑点。其实在王冰之后、林亿等之前,宋政府曾两次组织对《素问》进行校勘,另外也有私人校勘者。经过对林亿等注文的深入考察,可知新校正并非采用王冰次注本原本,而是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此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理应为景事祐二年(1035)丁度等在天圣四年(1026)校勘基础上的《素问》再校本。  相似文献   

13.
首次针对中风病养生防病而非治疗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与整理,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医家对中风病的养生防病理论及方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按照理论的奠基、发展、形成分为先秦到隋唐、宋金元、明清至近代三个时期,其中隋唐时期奠定了中风防病的基础;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的病因认识通过外因转为内因;明清时期中风养生防病的理论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设有与清洁相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而且具有规范的预防疫病和服药预防措施。成书于这个时期的专门医著《黄帝内经》,更是对疫病的发病与气候的关系以及疫病的预防和周期性预测都有详细的阐述。隋唐五代时期,"导引"和熏烟防治疫病的方法得以运用,此外孙思邈还提出用灸法预防瘟疫感染。王焘在《外台秘要》中首次将伤寒与温病并列论述,指出性接触可以传播天行病,同时对创伤性感染也有了认识。宋金元时期,香药被广泛应用,医家们认识到"香能散疫气",此外重视运气学说在疫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医家对疫病的种类认识也开始多元化,对痘疹、瘴疟、痢疾、霍乱、麻风、虫证等传染病的防治也有非常多的记载。明清时期,政府施散医药防治疫病,医家重视隔离和消毒,根据时令提前服用预防瘟疫的处方。医家预防疫病方案多样化,首创主动防疫,推行人痘接种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史堪,字载之,以字行,四川眉州人,约生活于宋神宗、徽宗年间,为政和进士,官至郡守,因用一味紫菀治愈蔡京的便秘证而名闻一时,被誉为和名医许叔微医术相伯仲,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史载之方》,为宋代名家方书之一,该书治病立法,强调“保真去邪”,重视运气学说,处方用药多有创见,对脉诊也有诸多发挥,据《直斋书录解题》,史氏有《指南方》2卷,是否为《史载之方》之异名,名家见解不一,通过对宋代《洪氏集验方》,《全生指迷方》等书所引史氏《指南方》内容考察,结合清代诸家考证,认为《指南方》另有其书,并非《史载之方》异名。  相似文献   

16.
明代赵开美本《仲景全书》,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仲景全书》原刊本,在首册的护页,有两则手书题记,题记作者声称拥有北宋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是首次显示此重要文献存世的记录。此题记曾先后引起数位中日学者的注意,但其作者为何人,始终未能得以确认。经由考察《仲景全书》原件,以及考证题记内容及藏印,确认了清末的徐坊即为题记的作者。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寻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一珍贵版本的踪迹,未来或有机会为《伤寒论》的版本学及文献学的内容增添新页。  相似文献   

17.
《太平圣惠方》是太平兴国三年至淳化三年(978—992)由宋太宗下诏编修的宋代第一部医学方书著作,在宋代社会得到普遍应用和传播,被宋人称为“国朝第一方书”。其方剂学理论、实用药方与l临床实践,在宋代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圣惠方》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国子监正本、国子监小字本、崇文院简要本、转运司新刻本和地方节选本等不同的版本,适应了宋代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宋代皇帝、地方官员、医学家、儒家士大夫、外交使节等不同阶层对《太平圣惠方》的介绍、传播与推广,奠定了《太平圣惠方》在宋代医学发展中的独特地位。政府的参与和雕版印刷术的引入,使国家“仁政”思想和权威统治进一步向更广、更深层次领域延伸,其实用药方成为政府各级官员和医学家等防治疾病、打击巫术、维护地方治安、宣扬政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以华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疫情史料为依托,采用文献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探讨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目的时空分布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宋元明清疫情随年代更迭呈上升趋势,明清时期为疫情高发期;疫情与干支年分布有相关性,以辛巳年累计疫次最多.华北地区古代疫情主要集中在山西和河北,但在疫情发展中跨省市(地县)目的大疫情也时有发生.疫情目的发生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冈素有密切相关性,旱灾、水灾是引发疫情目的最主要自然因素,饥荒、战乱、人口流动和人群密集是影响疫情目的主要社会因素.提示加强中医药防疫特色研究(如运气学说),加强华北地区疫情目的联防联控研究,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研究,对现代传染病目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第三次鼠疫流行始发于1946年,终止于1954年。与前两次由外来传人不同,第三次鼠疫流行是当地原发与外地传人兼有。其中,当地原发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日军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建立细菌武器研制中心后,强占土地,设立禁区,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为黄鼠种群数量的稳定创造了条件。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为掩盖其罪行,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细菌工厂炸毁,致使大批染疫鼠蚤扩散,传染了平房及其周围地区的鼠类,最终导致人为鼠疫疫源地的形成。哈尔滨市第三次鼠疫流行期间,各级防疫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努力下,人间鼠疫和鼠问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哈尔滨市鼠疫疫源地并未根除。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第三次鼠疫流行始发于1946年,终止于1954年.与前两次由外来传入不同,第三次鼠疫流行是当地原发与外地传人兼有.其中,当地原发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日军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建立细菌武器研制中心后,强占土地,设立禁区,致使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为黄鼠种群数量的稳定创造了条件.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为掩盖其罪行,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细菌工厂炸毁,致使大批染疫鼠蚤扩散,传染了平房及其周围地区的鼠类,最终导致人为鼠疫疫源地的形成.哈尔滨市第三次鼠疫流行期间,各级防疫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广大人民群众多年的努力下,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哈尔滨市鼠疫疫源地并未根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