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3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PML-RARa)肯定了2例与急淋白血病M2不易鉴别的不典型APL,15例缓在2年以内APL此融合基因均阳性,其中L型8例,S型7例,L型中尚发现一个变异型,8例缓解在3年以上APL,此融合基因4例阳性,其中L型3例,S型1例,L型1例已有复发倾向,而缓解超过4年APL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及其临床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1例初诊APL患者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并分析其对临床特征的可能不同影响。结果:在ATRA诱导治疗过程中,短型PML-RARα异构体APL组的早期死亡和复发率(4/8)(50%)高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2/13)(15.4%);与长型异构体相反,存活期2月至2年患者含短型异构体的比例(75%)大于存活期2年以上组(33.3%);未观察到患者血液学参数改变与不同PML-RARα异构体有关。结论:与长型PML-RARα异构体组APL患者相比,短型PML-RARα异构体组的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ML-RARα基因测定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L患者,其中初诊44例;完全缓解后30例。运用筑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APL患者进行融合基因测定。结果(1)44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测定全部阳性,并有L与S两种亚型,L型占56.8%,S型占43.2%,S型患者预后比L型的要差;(2)其中15例在缓解后(化疗和维甲酸交替)治疗中定期测定的结果,阳性率完全缓解6个月46.7%,12个月33.3%,18个月30.8%,24个月26.7%,30个月27.3%,36个月11.1%,48个月8.3%;(3)对完全缓解后长期存活的30例测定结果,2例在59个月和60个月转为阳性以后均复发;1例持续阳性但血象与骨髓象无复发依据;另1例连续3年检查均为阴性,到59个月时脊髓浸润复发但仍为阴性。其他26例均持续阴性完全缓解,完全缓解期中位数66(47~114)个月。结论本测定对APL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复发的预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PML-RARα(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维甲酸受体基因α)融合基因的表达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与维甲酸治疗作用间的关系。方法用反义核酸来阻断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B4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功能。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及NBT(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进行判定,细胞周期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反义核酸阻断PML-RARα表达后使维甲酸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S期细胞由52%降至29%,同时NBT还原能力提高,细胞表面标志变化明显,提示对维甲酸敏感性增加。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不仅与APL的发病有关,而且钝化了维甲酸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20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抗调亡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异构体之间的bcl-2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ML-RARα转录本构型不影响临床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RT-PCR检测氧化砷治疗APL复发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在氧化砷(As2O3)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RT-PCR技术动态观察14例APL复发患者在As2O3治疗过程中,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ML-RARα转录本的改变。结果:检测的11例诱导缓解患者中,9例存在阳性PML-RARα转录本,随访的6例患者中,3例呈现PML-RARα转阴,但2例分别在缓解后5、7个月转阳。结论:RT-PCR检测PML-RARα转录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氧化砷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20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患者的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基因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P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的关系。结果表明,异构体之间的bcl-2mRNA表达水平差异性无显著性(P〉0.05),提示PML-RARα转录本构型不影响临床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PML┐RARα反义核酸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生长的影响于文强1孙秉中1陈竺2(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西安710033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关键词PML-RARα反义核酸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图号R57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方法,测定28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患者的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APL融合基因异构体分型与bcl-2基因表达、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异构体之间的bcl-2蛋白/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PML-RAPα转录构型不影响临床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染色体易位t(15;17)而产生的特异的融合基因PML-RARα。本研究应用二次聚合酶链反应(boster-PCR)技术检测了APL细胞系HL60细胞中PML-RARα融合mRNA。结果表明,HL60细胞系中同时具有二种PML-RARα融合mRNA异构体(L型和S型)。本实验的敏感度可达10^-6个细胞水平,同时检测了结果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提示本方法可作为今后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z0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个亚型。它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A酸受体仅(RARα)基因发生易位,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ML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PML—RARα的结构、功能及其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3.
周胜玉  蔡晓燕 《医学综述》2008,14(4):547-550
正常情况下,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均存在于正常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17号染色体与15号染色体之间产生移位,从而导致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α基因融合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融合基因,它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等临床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4.
涂序辉  王侃侃  张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157-1161,1165
目的: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中microRNA、PML-RARα与下游靶基因组成的调控模式。方法:应用基于染色质的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on chip,ChIP-on-chip)技术并结合数据分析方法对miRNA和PML-RARα与下游靶基因形成的调控环路进行研究。结果:在PML-RARα所调节的基因中,相当一部分同时也在转录后被PML-RARα潜在调节的miRNAs所调节,从而组成特定的调控环路。对于不同的内含子miRNAs,类型I的调控环路模式在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更为普遍存在。结论:APL中microRNA与PML-RARα通过特定的调控环路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具有生物学和临床特点的一种特殊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 (ATRA)的应用极大地提高完全缓解率和减少了治疗相关死亡率。ATRA与化疗联合应用有助于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治和复发APL已取得巨大成功。持续分子缓解是APL的治疗目标。早期发现分子复发并给予补救治疗 ,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ISH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疑诊APL患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 21例疑诊患者中最后确诊为APL 15例,排除APL 6例。15例APL患者中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14例,PML-RARa融合基因阴性者1例,该患者经最后确诊为APL变异型,经诱导治疗后效果不佳。6例疑诊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阴性,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结论 FISH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敏感、可靠,对APL的确诊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QF  Sun J  Zhang Y  Liu XL  Xu B  Xu D  Feng R  Meng FY  Song LL  Zhou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61-1564
目的 探讨激活骨髓 (ABM)自体移植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的意义。方法  31例病人 ,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 2 7例、CR2 3例、第二次复发部分缓解 (PR) 1例 ;移植预处理方案 :2 7例接受MACC(马法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 )方案 ,5例用TBI +CY(全身放疗 +环磷酰胺 )方案 ;荧光原位杂交测定PML/RARα融合基因 ;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评估移植后无病生存率 ,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PML/RARα阳性、移植前状态 (CR1与CR2和PR)、初治时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BC)值对无病生存的影响。结果 CR1病人移植后无一例复发 ,移植后无病生存期 3~ 11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 4 6个月 ,5年无病生存率为 10 0 % ;CR2病人 1例于移植后 19个月复发 ,另 2例分别无病生存为 7与 4 8个月 ;PR患者在移植后获CR 8个月复发。移植后全部病人均获得造血重建 ,无一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多因素分析长生存与移植前状态相关 (P <0 .0 5 ) ,而与性别、PML/RARα阳性、初诊时WBC和PBC数无关 ;诱导缓解后PML/RARα阳性与初诊时WBC和PBC数相关。结论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CR后的APL病人能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无病生存率、尤是CR1后的APL病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与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在白血病融合基因BCR/ABL、PML/RARa及AML1/ETO检测中结果。方法 分别应用RT-PCR与nPCR对289例急慢性白血病初诊和完全缓解的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1/ETO融合基因进行检测,结合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 46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7%和93.5%(P=0.997);69例完全缓解CM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8.4%和58.1%(P<0.005)。32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3.8%和90.6%(P=0.996);114例完全缓解APL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和7.0%(P<0.025)。12例初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0.0%和50.0%(P=1.0);16例完全缓解ANLL-M2患者中,RT-PCR法与n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2.5%(P<0.05)。结论 RT-PCR较nPCR更为敏感而准确,应用RT-PCR可以提高微小残留病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