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测内耳蜗神经管的大小 ,为临床人工耳蜗植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①采用内耳硅胶铸型法制作 3 0例 (60侧 )内耳骨迷路标本 ,观测铸型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进行 ;②随机从制作内耳骨迷路标本的 3 0例标本中抽取 10例行螺旋CT扫描 ,观测CT蜗神经管的长度和直径。结果 :铸型蜗神经管长度为 (1.69± 0 .3 4)mm ,直径为 (2 .5 3± 0 2 7)mm ;CT蜗神经管的长度为(1 3 4± 0 .2 0 )mm ,直径为 (2 .2 0± 0 .3 0 )mm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T蜗神经管直径的正常参考值为 2 .0 8~ 2 .2 3mm。结论 :蜗神经管直径的正常参考值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迷路进路手术中所遇到的耳蜗导水管及其周围的结构提供显微解剖学数据。 方法 :选用 2 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 (共 4 0侧 )进行耳蜗导水管的显微解剖 ,并进行测量和观察。 结果 :耳蜗导水管外口宽度为 (2 .6 4± 0 .82 ) m m ,长度为 (8.4 0± 1.35 ) mm ,耳蜗导水管外口到内听门下唇的距离为 (5 .5 3± 0 .93) mm ,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1.0 8± 0 .36 ) m m,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2 .71± 0 .6 3) m m,外口至 脑神经距离为 (4.5 2± 1.2 5 ) mm。结论 :在迷路进路手术中 ,走行于内听道与颈静脉球之间的耳蜗导水管可作为避免伤及其他重要结构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在内耳畸形儿童术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听力诊断中心诊治的120例内耳畸形患儿为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以3名内耳结构正常的儿童为对照,统计120例内耳畸形患儿CT检出和分类情况,并分析CT在内耳畸形儿童术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20例患儿经CT扫描检查,共检出内耳畸形235耳,耳蜗畸形[包含耳蜗未发育(耳蜗结构缺失)、耳蜗发育不良(耳蜗较小,耳蜗螺旋≤1周)]、前庭畸形(前庭扩大亦或与耳蜗融合组成共同腔)、半规管畸形(半规管细小、扩大或缺裂)、内听道畸形(内听道狭窄或扩大)、前庭导水管畸形(前庭导水管开口呈喇叭状扩大且中段直径1.5cm)各56、59、62、22、96例;单一结构畸形共20耳(8.51%),≥2种畸形共216耳(占比91.91%);120例内耳畸形患儿中双耳畸形115例(共230耳),占比95.83%,6例患儿双侧内耳畸形分类不一致,单耳畸形5例(共5耳),占比4.17%。结论 CT在内耳畸形儿童术前诊治中,可清晰显示内耳畸形分类和畸形程度情况,对提高内耳畸形准确诊断率及手术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内耳道及其内的神经、血管、蛛网膜的显微解剖关系,为进一步认识听神经瘤及其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对内耳道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观察内听道内部硬膜、蛛网膜、血管和神经之间的关系。另外对8例胎儿尸头内听道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硬膜和蛛网膜的分布规律。结果 硬脑膜贴附在岩骨表面从内耳道口延续进入内耳道并终止于底部,其厚度逐渐变薄。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各神经之间有菲薄的蛛网膜相间隔,在前庭蜗神经穿出内耳道底部进入前庭及耳蜗处,仍有蛛网膜分别包绕每束神经,在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存在纤维小梁,病理切片可观察到在硬膜和蛛网膜之间存在血管。结论 内耳道内硬膜、蛛网膜均连续分布至内耳道底,蛛网膜完整包绕内听道内的血管神经复合体,并在各神经和内听动脉间形成纤维间隔,蛛网膜和硬膜间有纤维小梁和血管相连接。了解小脑前下动脉袢和内耳道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剖观测成人内耳骨半规管 ,为人类学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选择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正常成人头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 40例。雕刻显示内耳骨半规管 ,测量各骨半规管的跨度、高度、外径、弧长、各骨半规管顶点间距离以及总脚的长度等指标。结果 骨半规管的跨度、高度、外径和弧长分别为 :前 (上 )半规管 7.84± 1.18mm、6 .6 3± 1.18mm、2 .84± 0 .35mm、13.87± 3.5 8mm ;外侧 (水平 )半规管 8.6 1± 1.15mm、5 .5 6± 0 .78mm、2 .80± 0 .6 1mm、10 .88± 1.81mm ;后半规管 9.5 6± 1.2 8mm、7.40± 1.17mm、2 .6 0± 0 .33mm、17.87± 2 .82mm ;各骨半规管顶点间距离分别为 :前后 10 .86± 1.87mm、前外 9.37± 1.6 1mm、后外 7.35± 0 .99mm ;总骨脚长度 :4.98± 0 .6 8mm。结论 三个骨半规管的大小和形态不一 ,后半规管的跨度最大 ,但外径最细 ,与前外半规管相比前半规管较陡直 ,外侧半规管较低平 ,左右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选用喉标本50例(男、女各25例)对喉腔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它们的平均值是:喉腔的入口周径为76.57±11.78(mm),前后径为24.03±5.86(mm);横径17.01±4.56(mm);喉腔前壁高度为61.28±8.48(mm),后壁高度为35.56±4.07(mm)。且对喉腔各部的高度及有关径线,前庭襞、声襞的长度、宽度、厚度,声门裂宽进行了测量、分析和对比。喉小囊的顶均在甲状软骨上缘的下方。并对声带前连合的位置及其至甲状软骨上、下缘以及环状软骨上缘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统计学处理显示,喉腔是一个具有明显性别差异的器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及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0.35T永磁磁共振系统对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行常规头颅MRI及内耳3D-FIESTA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组为二维或三维图像;使用东芝Aquilion16螺旋CT从外耳道下壁至颞骨岩部上缘行螺旋扫描,层厚1mm,层距1mm,螺距15,采用骨算法,双耳同时以0.5mm密集重建.结果:59例患儿共118耳均能良好地显示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59例患儿中内耳发育畸形3例,内听道狭窄3例,蜗神经缺如1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7例,脑白质病变7例.结论:磁共振及CT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对手术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的评估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帮助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植入耳,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颞底经天幕经岩手术入路相关的颞骨外表面、岩斜区及岩骨内部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方法:观察干性成人漂白颅骨标本10例(20侧)颞骨外表面、岩斜区、岩骨内部中入路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并测量各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外耳孔前缘与颧弓根处距离为13.80±1.33mm,上缘与上方骨性隆起的距离为6.18±1.20mm,后缘与顶乳缝前角距离为26.18±3.90mm。破裂孔外缘至三叉神经岩尖压迹中心距离为6.62±1.66mm。面神经管裂孔与岩骨嵴距离为11.79±1.00mm。内听道上壁口至底距离8.28±1.64mm。耳蜗底圈至岩骨嵴距离为8.00±1.07mm,颈动脉管上缘至岩骨嵴距离为10.47±1.34mm。后半规管上肢中点至岩骨嵴距离为4.30±0.60mm。结论:乳突上嵴隆起部可定位横窦乙状窦转角;面神经管裂口作为岩骨前表面硬膜剥除的前界;以内听道为中心可将岩骨分为内侧部、中间部、外侧部,各部分均有各自磨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者的优势比较。方法 20例LVAS患者行HRCT和3.0TMRI检查。在CT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前庭水管(VA)中点最宽径,并应用体积重塑(VR)三维重组技术;MRI检查均使用3D——FIESTA序列,在MRI横断位图像上测量内淋巴囊(ES)骨内部分中点最宽径,并应用VR三维重组技术。结果 20例LVAS患者CT均显示双侧扩大的VA;MRI显示双侧扩大的ES和VA。CT和MRI测量其前庭总脚到前庭导水管外口之间的中点位置最大的管径宽度均大于1.5mm。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可以正确诊断LVAS,CT主要是显示扩大的VA骨性结构,间接地显示出扩大的VA;MRI可直接显示出扩大的VA和ES。  相似文献   

10.
国人前列腺与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醛固定国人成人尸体50具,测量了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的各径和重量。结果为:前列腺底横径的平均值为4.14±0.57cm,前后径为2.64±0.51cm,垂直径为2.55±0.53cm,重量为18.89±5.34g。精囊腺左侧长径为3.76±0.63cm,右侧3.94±0.74cm;左侧宽径为1.39±0.36cm,右侧1.41±0.31cm;厚度左侧为1.06±0.31cm,右侧1.01±0.25cm。尿道球腺长径左侧为0.95±0.20cm,右侧0.92±0.23cm,宽径左侧为0.60±0.13cm,右侧0.61±0.14cm。在测量中发现,国人前列腺的垂直径明显小于文献报道数值,尿道球腺并非圆形,而为椭圆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40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HRCT扫描,骨算法成像。结果在本研究的40例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中,单纯外耳畸形13例,其中副耳1例,副耳合并外耳道狭窄1例,外耳道狭窄3例,外耳道骨性闭锁5例,外耳道膜性闭锁3例,单纯中耳畸形8例,外耳并中耳畸形17例,外耳、中耳及内耳混合畸形2例。结论外耳畸形及中耳畸形单侧发病常见,外耳、中耳畸形常同时发生。外耳畸形中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常见,中耳畸形以听骨链异常常见。HRCT对骨质结构显示清晰,能够观察外耳、中耳畸形。  相似文献   

12.
人胎儿内耳c-myc、c-fos蛋白的定位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的人胎儿内耳细胞癌基因c-myc、c-fos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5~29周胎龄的人胎儿内耳耳蜗、前庭及骨迷路内的不同部位c-myc、c-fos的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c-myc、c-fos蛋白产物在人胎儿内耳的Corti's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前庭及壶腹嵴多个部位均有阳性表达,而在胎儿的不同时期表达的强弱不同,但在骨迷路内无阳性表达。【结论】c-myc、c-fos参与人内耳发育,在此过程中可能主要起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利用MR对正常人内耳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与颞骨标本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内耳的MR表现及其正常形态大小,为该部位病变的定位诊断以及内耳显微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依据。②方法选择33例无任何耳部疾患的正常志愿者(男24例,女9例),对两侧内耳进行MR三维重建成像,并对3个半规管进行测量;同时制作26侧成人颞骨骨迷路标本进行观察和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33例MR三维重建成像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显示清晰,可对其形态进行仔细观察。MR成像测得3个半规管内周长、外周长,以后半规管最长,上半规管次之,外半规管最短,其规律与尸头测量结果一致。④结论利用MR成像技术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的结构,其测量结果与尸头测量结果有一定差值,但规律一致,可为临床提供正常人内耳成像特点及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60例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共120耳)颞骨HRCT扫描和内耳道及内耳MRI表现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诊断CND的价值。结果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104耳,其中伴前庭神经异常48耳,伴面神经细小5耳,伴内耳畸形48耳,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56耳,蜗神经孔狭窄48耳。以MRI显示蜗神经缺失或细小作为诊断CND依据优于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P<0.05);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诊断敏感度为89.42%,阴性预测值59.26%高于以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为诊断敏感度53.84%,阴性预测值25.00%(P<0.05)。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CND发生情况,HRCT可通过显示蜗神经孔的狭窄或封闭提示CND状态,内耳道正常情况下并不能排除C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在尸头上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模拟听觉脑干植入手术(ABI),明确与手术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手术显微镜和内镜,在30具头颅湿标本上经乙状窦后入路模拟ABI手术,观测骨窗大小与角度和颅内相关结构的对应关系,留取解剖数据和图像资料.结果 (1)在顶切迹和乳突尖连线中点垂直向后(26.42±1.29)mm作为骨窗中点,开半径20 mm的圆形骨窗,此骨窗最大限度的靠近乙状窦,并且不伤及乙状窦,该点到横窦、乳突尖的距离分别是 (22.45±1.41)、(35.51±1.65)mm,到luschka孔、到颈静脉孔、内耳门后缘、蜗神经根部的距离分别是(43.86±2.20)mm,(16.56±1.64)mm,(15.01±0.63)mm,(46.27 ±1.70)mm.(2)0.、30.、 70.内镜下均能顺利找到luschka孔,但30.成角内镜下能更清楚的看到手术靶区,并避免了对小脑的过度牵拉,测得luschka孔到内耳门的距离是(15.01 4±0.53)mm.(3)luschka孔位于绒球、二腹叶和舌咽神经根部围成的三角形内,脉络丛是其外口最直接的标志;外侧隐窝全长(17.53 4±1.03)mm,听结节到lusehka孔的距离为(16.52 4±1.67)mm,听结节到蜗神经根部的距离为(13.77±1.66)mm.结论(1)适当调整颅骨窗的角度和明晰桥小脑区解剖是准确定位luschka孔的关键.(2)30.内镜辅助下能更准确的定位luschka孔和显露手术靶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合并中耳畸形的CT征象。方法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病人19例(21只耳),男16 例,女 3例,平均年龄 14岁。选用显示骨算法重建行 CT扫描,层厚1~2 mm,横断面为常规切层方向。 5例病人加做 冠状面扫描。结果①外耳道闭锁:骨性闭锁19耳(90.5%),膜性闭锁2耳(9.5%)。②中环发育畸形:中耳鼓室腔狭 小12耳(57.1%),听小骨畸形12耳(57.1%)。③乳突气化不良者10耳(47.6%),气化良好者11耳(52.4%)。④本组 病例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⑤鼓骨畸形13例(61.9%),面神经管垂直段前移10耳(47.6%)。结论高分辨率CT横 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获得外耳、中耳及内耳的三维影像资料,明确外环道闭锁的程度及类型、鼓室及听小骨畸形的 情况、乳突气化及面神经管垂直段的位置以及内耳细微结构有无畸形等,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外耳边畸形 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多层CT三维成像在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在多层CT高分辨率颞骨成像中的特点,研讨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耳颞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35耳)先天性耳畸形患进行多层CT扫描,层厚0.5mm图像后处理在东芝Alatoview工作站进行。结果 35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耳道闭锁19耳,垂直外耳道l耳。外耳道先天性胆脂瘤1耳。鼓室狭窄21耳,听小骨先天畸形24耳、破坏消失1耳。面神经畸形10耳。内耳畸形4耳。结论 多层CT高分辨率扫描能清晰显示耳部畸形;结合工作站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直观的三维立体影像,较单层SCT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内耳内听道及面神经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耳内听道及面神经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45例耳部MR检查正常者采用三维稳态结构相干序列(3D-constructive inference in the steadystate,3D-CISS)和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urbospinecho,TSE)作颞骨容积扫描,之后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进行图像对比。结果 3D-CISS对螺旋板、前庭阶、鼓阶、椭圆囊、球囊的显示对比TSE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3D-CISS对内耳内听道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TSE。  相似文献   

19.
颞骨及其邻近区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明确颞骨及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形态,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颞骨制成横断、冠状及矢状位3个方位的薄层断面(片厚1.2mm),对颞骨内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塑化薄层断面可良好显示颞骨内结构。颞骨横断面有11个层面,冠状断面有12个层面,矢状断面有13个层面,对各关键层面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结论:颞骨塑化薄层断面良好显示颞骨及内部结构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MRI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对颞骨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