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为项目实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不等比例抽样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瑞丽市的实际疟疾疫情、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防治能力及现状、边境流动人口的疟疾疫情和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瑞丽市2002年全市报告疟疾疫情616例,发病率55.27/万、恶性疟发病率14.09/万。调查3个乡镇上报疟疾疫情259例、发病率76.48/万,恶性疟发病率17.4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9.16%;疟疾规范治疗率12.55%,村民蚊帐及药帐使用率为96.54%和0.64%。疟疾疫情漏报率9.65%;边境口岸流动人口疟疾防治能力:调查3个口岸,能开展发热病人血栓的口岸有1个,血检率0.24%,检查处方43个,处方规范率11.63%;疟防知识调查:小学生、中学生和村民疟防知晓率分别为10.70%、29.95%和19.42%;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2.39%。结论瑞丽市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疟疾癌情漏率较高,乡村医院、诊所的疟疾诊断及治疗能力较薄弱,当地居民和中小学生疟防知晓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三年来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疟疾病人的管理及预防服药,加强疫情管理,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规范发热门诊,强化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结果项目地区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2004年比2003年和2005年比2004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66.49%和2.40%。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疫情漏报率显著下降,现症病人治疗、疟史休治等抗疟措施落实程度有很大提高,居民和小学生对疟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群众对疟防工作的依从性已有了明显改进。结论项目地区目前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广西疟疾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1年以来全区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4年全区疟疾疫情资料和各种疟疾监测数据,按疟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疟疾发病率从2001年的0.86/10万下降至2004年的0.44/10万,基本消除疟疾地区无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报告,控制疟疾地区和未达标地区常住户口居民血栓平均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08%和0.016%。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疫情较为稳定;控制疟疾地区疟疾传播尚未阻断;开发的林场、矿场民工,移民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孟连县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疫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2-2004年,孟连县的疟疾发病率从项目实施前的21.8/万下降至18.3/2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50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检和走访漏报率明显减少;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发热2d内就医率增加50%。结论孟连县疟疾防治能力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控制项目的防治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后疟疾爆发的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采用防疟2号片伍用伯喹治疗现疟病人和无疟状带虫者来控制传染源,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和DDT室内滞留喷洒来控制疟疾媒介微小按蚊及十天一次防疟2号片伍用伯喹全民预防服药来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大灾后出现大疫。发病率从疟疾暴发的一九八八年的1030.50历下降至一九八九年的60.24/万,居民带虫率从防治前的4.54%下降至防治后的2 67%。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疟防“十、五”规划(2001-2005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疟防“九、五”规划(1996-2000年)的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和防治措施报表。结果:疟防“九、五”规划的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61.0/十万,同期比下38.5%,恶性疟发病1322例,同期比上升1.87倍;监测发热病人136668例,同期比增加28.1%,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4.7%;年均微小按蚊占按蚊总数的7.4%;各项防治措施同期比均大幅度减少。结论:疟防“九、五”期间当地有效的控制了疟疾的回升,但恶性疟发病上升,降低疟疾发病率仍是卫生防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琼中县和平疟疾试点199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在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疟疾流行区修订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加速控制疟疾。方法:在试点区对疟疾流行病学、病原学、昆虫学以及人群疟防基本知识和个体防护等情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12年来区内的疟疾发病率从1990年的41.2‰下降至2001年的1.5l‰,居民原虫率从1990年的1.93‰降至2001年的0.73‰,结论:通过加强疟疾经常性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可大量减少实施“两全”措施,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进一步控制疟疾,巩固和发展疟防成果。方法:参照“毛阳模式”实施在疟疾经常性管理为主的防治措施,为全场开展针对疟疾病人,病灶点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工作。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从1982年的6.33‰下降至1997年的0.22‰,年下降了96.52%《结论:表明所采取的疟防措施行之有效,对于海南高疟山区农场继续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徐闻县2002年疟疾基线调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湖北中华按蚊地区疟疾高发病率的社会和行为学因素,为设计以改善该地区疟痰流行状况为日的的应用性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湖北省枣阳市璩湾镇曹冲村为研究点,于2004年6—7月,通过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疟防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该地区的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与村领导的专题小组讨论了解该村的疟疾流行与防治状况以及村民的疟防知识、态度和行为,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和问卷共调查了201户居民的家庭情况、疟防知识信念、家庭患疟情况和求医行为、家庭疟疾预防行为、对疟防活动的知晓情况等。结果70%多的居民认为疟疾与蚊虫叮咬有关,有30.8%的居民给出了错误看法,有13.9%的居民不知道疟痰如何引起和传播。约97%的居民知道反复发冷发热是疟疾的典刑症状,77.1%的居民表示患疟后到村诊所就诊。95%的家庭拥有蚊帐,81%的家庭拥有蚊虫驱避剂,98.O%的居民认为服用抗疟药是预防患疟疾的首要方法。村诊所不具备显微镜或快速诊断试条,村医受经济利益驱动常对症状不典刑患者给与抗生素或退热药治疗,上报疟痰病例的积极性不高。乡镇卫生院工资低,疟防人员流动性大。结论科学的疟防知识尚未完全取代当地居民的传统认识,有必要开展一项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改善当地居民的疟痰防治知识、意识和行为;村医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需要加强,有必要加大对村医正确诊断、规范治疗和及时上报疟疾病例方面的支持、培训和管理;基层疟防人员的稳定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西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四川达州3个农村中学,每个中学抽取6个初二班级,再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教育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检验短期效果(知识),对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随访调查以检验中长期效果(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后,同伴教育组的性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从49.4%提高到75.3%,知识平均分从(6.77±3.14)分提高到(8.6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教育组的总知晓率从51.0%提高到67.5%,平均分从(6.89±2.91)分提高到(7.41±3.11)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干预前后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即时调查的知识平均分为(8.61±2.88)分,显著高于传统教育组的(7.41±3.11)分(P=0.000),平均分差异为1.19分(95%CI为0.58-1.81)。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均正性态度率提高、负面行为率降低(P〈0.05);且同伴教育组效果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性健康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伴教育方法更适合留守农村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健康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云南江城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江城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 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年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报告疫情、血栓能力等内容,对人群疟防常识知晓、村民疟史、蚊帐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录入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dBaseⅢ格式在Epi Info2002软件分析描述。结果2000—2002年,江城县的疟疾发病率为6.49万个,7个乡均有病例分布,15.12/万为乡水平的最高发病率,1、17/万为最低发病率,被调查3个乡的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5.12/万、5.51/万和1.17/万。接受入户调查27个自然村,在2002年共有10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对其进行发热病人血栓登记、医生疟疾治疗处方、入户调查核实后,估算得江城县的血检、处方、走访漏报率分别为45.21%、0和84.62%,3162名学生和村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高于中小学生,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相当,村民文盲率为15.89%,蚊帐使用率60、56%。结论 江城县的疟疾控制应体现多样性,并且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疟疾处方漏报率对该县制定疟疾策略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3.
海南山林区一起流动人口疟疾点状暴发调查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疟疾暴发原因,便于修订防范措施和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方法 现场调查,血检,治疗病人,宣传教育,媒介防治,全民服预防药等措施。结果 血检2个工地服预防药前和服预防药后的原虫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50%和3.9%;7月份发病52例,12月份发病5例,说明病例逐渐减少,疫情日趋控制。结论 大批外地无免疫力的流动人口进入疟区开发生产,由于未采取正规的预防措施,酿成疟疾点状暴发。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疟疾防治工作方案”,修订适应于流动人口疟疾管理的措施,是杜绝流动人口疟疾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状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的基线情况。方法在全县不同疟区乡(镇、农场)、村、社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村(点)进行逐户逐人问卷调查。结果抽取调查的3个镇9个行政村14个社的4104人口中共问卷2852人,其对蚊虫传播疟疾、疟疾一般治疗方法、使用蚊帐防护疟疾和服药预防疟疾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25%、8.74%、5.47%和2.77%。结论勐腊县疟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要做大量的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氢青蒿素及防2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的预防效果,指导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方法:在云南省边境的勐腊县、景洪市和孟连县发病率≥8%的村子,随机分成双氢青蒿素(A、B)组、防2(C)组和空白对照(D)组进行预防服药控制疟疾现场研究。结果:A组带虫率从服药前的10.40%(54/591)降到药后的6.95%(37/533),下降33.17%;B组下降84.70%;C组下降49.82%;空白对照组带虫发病率较观察前上升68.00%。结论双氢青蒿素每15d顿服6片,连续2月,对间日疟和抗药性恶性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防2对间日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对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人群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进行饮茶型氟中毒健康教育,1年后对该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2次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病区人群的总体及格率为12.1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人群的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民族、职业人群的知晓情况差异性不明显(P>0.05);经过1年健康教育的干预,人群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至92.3%,与干预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病区居民尤其是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低收入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十分迫切,且通过饮茶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是病区预防饮茶型氟中毒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Of all Papua New Guinea provinces, Enga ha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people living at altitudes that preclude malaria transmission. However, the first systematic surveys in 1979 showed that malaria was endemic in lower-lying valleys to the north and east of the province. A series of new surveys conducted in both wet and dry seasons showed that these areas remain the main malaria focus in Enga. However, over the last 25 years the risk of malarial infections h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areas < 1200 m (from 10% to 37-41%). In these low-lying areas people acquire substantial antimalarial immunity and most infections are asymptomatic. However, people in villages in these area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ean haemoglobin levels (13.0 vs 14.0 g/dl, p < 0.001) than in areas above 1200 m, where overall prevalence rates (0-9%) have not changed much. In areas between 1200 and 1600 m epidemics with parasite prevalence rates in excess of 20% have been found to occur. Malaria wa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febrile illness only in endemic areas or during outbreaks. Although rarely used, sleeping under a bednet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isk of malaria infection (adjusted OR = 0.45, p = 0.01). On the other hand, sleeping in garden houses away from the main villages increased the risk of malaria infection (adjusted OR = 1.6, p = 0.03). Malaria control in outlying, malarious areas of Enga province could therefore be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long-lasting impregnated bednet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addressing the additional risks posed by the high mobility of many of these populations through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干预措施.方法 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社会心理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综合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 治疗前,SANS、IPROS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60.42±20.83)分,(64.47±29.45)分;(36.81±10.47)分,(36.67±10.84)分;P>0.05];治疗后,IPROS、SAN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3.68±20.11)分,(61.37±29.43)分;(18.09±7.60)分,(26.62±13.48)分;P<0.01].结论 以健康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干预和文体娱乐活动为形式的系统性干预措施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为今后更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部分村屯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分析,同时在干预组内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各知识点总体知晓率提高显著,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及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占比变化率分别为12.8%、11.6%、10.0%、16.0%,对照组分别为2.8%、2.4%、1.6%、1.8%;健康教育效果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高中以上学历干预效果比初中以下学历明显。结论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干预效果明显,同时应加强对低学历农民进行各方面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20.
营养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防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评价营养干预对妊高征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400例<12孕周的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期监护和保健措施;实验组在常规孕期监护和保健措施基础上实施包括营养教育、制订膳食原则和配制食谱等营养干预措施.20周后,比较两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与膳食中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并随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营养教育后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前(P均<0.01),并且也高于对照组教育后的得分(P均<0.01).营养干预后,实验组孕妇热能、蛋白质、碳水化物、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平均每日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妊高征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15.5%(P=0.0198).结论 营养干预可以提高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全面改善孕妇营养状况,降低孕妇妊高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