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对单相流体分别强制轴向层流流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管内、外的流动和对流传热的均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多孔泡沫金属后,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比光管时明显提高.对于壳程区域的全角点管间区域与内部管间区域,多孔泡沫金属的孔隙率越大,两者间平均流速的差异越大,对流换热的差异越小;多孔泡沫金属的ppi数越大,两者间的平均流速和对流换热的差异越小;管间距越大,平均流速的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2.
新型传热管     
一、前言现代工业需要的换热器,往往应备两个基本条件,既能传递大量热能,又要设备紧凑。欲提高换热器的性能,常用的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传热管单位长度的面积;二是变革管子表面结构形式,改进管内外的传热性能。日本古河金属工业公司采取上述第二个  相似文献   

3.
热管换热器     
本文介绍了以热管为传热元件的气—气换热器的结构、传热特性、应用实例以及有关的算式。原田等人的实验证明:实测的传热系数与计算值对比,大致相符;翅片表面的给热系数实测值与计算值甚为一致;垂直位置热管的传热性能优于水平位置热管;管束的压降计算值稍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辐射式金属换热器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建立了换热器综合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概率论原理,把辐射能迁移过程仿真为一定累积概率分面下的随机过程,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换热器内传热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计算出换热器内烟气、筒壁、空气的温度和壁面热流分布,以及研究烟气进口温度、换热器筒径和狭逢宽度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的传热特性搭建了模型实验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得实验工况下水箱内部的水在竖直方向上呈现温度分层。对比分析不同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发现由Dittus Boel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内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误差为0.35%;由McAdams公式计算得到的管外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理论解与实验值最为接近,水平段和竖直段误差分别为0.55%和3.28%。明确了最适合管内、管外对流的传热计算公式分别为Dittus Boelter公式和McAdams公式。  相似文献   

6.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是一种适用于浓缩高粘度、易分解结焦和易结晶溶液的新型高效蒸发设备,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染料、医药、轻工以及工业废液处理等生产操作中。国内外50年代就开始对它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国外巳发表有关此类设备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及电子计算机计算程序。但以往的研究多以牛顿型流体作为实验对象,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血管树模拟结构的生物传热模型。采用分形方法构建血管树模型,为描述血管微观结构的传热特性提供了血管形态、尺寸以及血流速度等基本参数。通过对单根血管传热问题的数值分析,确立了血管沿程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Pennes血液灌注率的概念,引入更切合实际的非平衡换热设想,提出了局部血液灌注率的概念,改进了Pennes方程。采用离散组织区域与血管树区域的独立网格,简化生物组织的传热模拟计算,得到了两种含有不同形态血管树的生物组织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8.
从设计制造及传热机理方面介绍了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论述了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制造过程的控制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该种换热器在实际工程过程中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折流杆换热器机理研究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折流杆换热器是低压降高效率的新型换热设备,具有防振性能强,流动阻力小,不易结垢,传热性能好等优点。1984年中国石化总公司规划设计院将此项目列为重点科研课题,由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荆门炼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节约能源是一个甚为重要的问题。提高废气中热量回收效率也是节能手段之一,特别从中低温(350℃以下)含尘废气中回收低品位的热量,经济上合理,但是要有高效的热交换设备。旋转式热管换热器就是应时的一种高效热交换器。静止热管换热器与普通换热器相比,在热能回收中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与效率。而旋转式热管换热器由于热管管束的旋  相似文献   

11.
对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等进行介绍。讨论了发展板式换热器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板式换热器的发展及现状,论述了一些目前研究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最后对板式换热进行了展望,指出板式换热器在广泛的领域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2.
采有Bell法和回归技术,使复杂的换热器优化设计简化为仅具有三个独立结构变量的目标函数寻优问题,采用枚举法进行结构,性能同时优化。本方法能快速给出最佳换器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有Bell法和回归技术,使复杂的换热器优化设计简化为仅具有三个独立结构变量的目标函数寻优问题,采用枚举法进行结构,性能同时优化。本方法能快速给出最佳换器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适合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夹点技术对苯酚丙酮装置烃化单元进行了能量系统优化,计算确定现行换热网络有28.2%的节能潜力。通过对现行换热网络的夹点分析,找出了不合理的换热匹配。在现行换热网络已有结构特点和工艺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换热网络优化改造方案。优化后烃化单元的换热网络可节省加热公用工程3 908.58 kW,投资回收期仅为3个月。  相似文献   

15.
螺旋管强化传热的CFD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度500 mm的螺旋管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椭圆形螺旋管、圆形螺旋管和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旋转角螺旋管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在旋转角螺旋管中有0°、15°、30°、45°、60° 5种不同的旋转角结构,其中以30°旋转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最好。以30°旋转角螺旋结构为基础,模拟了24°、26°、28°、32°、34°、36°等不同的旋转角螺旋结构,得到32°旋转角螺旋结构为最优,该结构螺旋管的出口温度比椭圆形螺旋管提高了19.50%,比0°旋转角螺旋管提高了11.68%。同时通过对椭圆形螺旋结构、圆形螺旋结构和32°旋转角螺旋结构进行压力和速度模拟,计算结果显示32°旋转角螺旋结构有更佳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用数学规划法求解换热网络优化问题,当换热网络模型考虑所有分流情况时,会包含大量的连续和离散优化变量,因此对大规模换热网络的优化求解非常困难。相比有分流模型,无分流的网络模型结构简单,变量少,求解难度低。本文以分级超结构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无分流换热网络模型,以年综合费用为优化目标,提出用单层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综合无分流换热网络,即在生成无分流换热网络结构变量的同时,生成换热负荷变量。相比有分流同步综合模型,不考虑分流的同步综合模型的复杂度和求解时间显著降低。采用两个典型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采用双最小换热温差合成换热网络的原理。基于允许能量穿越伪Pinch点进行冷热流股匹配而不会招致外供能量的增加,把网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成,从而可减少换热单元个数和避免不必要的分流。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成本最低换热网络的计算机自动合成方法,能对工业规模的换热网络进行自动合成。实例研究表明,用新方法合成的网络,结构简洁,且其年总花费比用Pinch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预估目标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变频空调的应用,以及配合全热交换器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采用PET毛细管作为热交换材料的优点,并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给出了变温灌注器的优化结构方案,同时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