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Ⅰ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在该院门诊诊治的Ⅰ期高血压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1例.观察半年,两组均不服用控制高血压药物,给予常规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教育,对照组根据每位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并追踪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生活方式改善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干预后血压、生活方式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控制Ⅰ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非药物干预,有效地配合药物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以机关体检管理的198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2年对该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有计划有组织健康教育,对不良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嗜盐〉6g/日干预前41.5%,干预后17.5%,P〈0.01;饮烈性酒干预前41%,干预后10.8%,P〈0.01;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平均下降13.05mmHg±6.09,舒张压平均下降7.14mmHg±4.37,经配对T检验,干预前后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非药物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苏秀颜 《吉林医学》2014,(36):8184-8185
目的:研究与探讨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63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全部患者非药物治疗。干预12个月后对每位患者进行血压追踪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并分析。结果:非药物治疗干预12个月后血压明显比实施干预前稳定,并且干预后患者的健康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控制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针对高血压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非药物干预措拖,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控制高血压以及减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6.
石超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05-1606,1609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16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行单纯的药物干预治疗;观察组施行药物干预的同时施行非药物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血压均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压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行药物干预的同时施行非药物干预后,与单纯的药物干预相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也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惠民医院近3年收治的182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诊治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的效果。结果入院前,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值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血压值基本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临床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与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1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分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动态监测血压等.结果 干预组80例,血压达标57例,达标率71.2%;对照组76例,血压达标39例,达标率51.3%.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本院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在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辖区内进行慢性病管理的5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体质辨识,对照组维持常规治疗(西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非药物辨证干预。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和质例数分别为14例和6例,组间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SBP和DBP两方面,组间差异均有显著 P<0.05。结论: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的方式,对社区不同体质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压和调整体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价值。方法把我院从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高血压患者日益增多.国外一些高血压权威机构发表声明说,不推荐高血压前期人群采用药物治疗,但建议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改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金玉丽 《吉林医学》2013,34(18):3720-3720
目的:探讨在动态血压监测指导情况下实施连续性护理对患者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7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在动态血压监测的数据指导下予以连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第1个月、3个月的血压达标率以及干预前后遵医嘱行为各维度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B组遵医行为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在第1个月、3个月目标血压的达标率为70%、75%,均高于A组(P<0.05)。结论:在动态血压监测的数据指导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连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地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阳市高血压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控制效果,评价贵阳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政策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方式和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兼职和无职业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全职高血压患者的2.32倍和2.29倍;单纯药物防治和单纯非药物防治,其高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综合防治的3.70倍和2.41倍;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利用频率小于1次/月和不利用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未控制的风险分别是利用频率大于1次/月的1.57倍和2.24倍。结论:无职业或兼职的人群、未采取综合防治手段、社区服务利用不充分是血压控制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53例)和乙组(47例),甲乙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压情况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甲乙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情况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能够很好控制患者血压情况,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易 《吉林医学》2011,(11):2286-22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处理;干预组50例在常规方法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监测血压、用药指导、生活行为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1年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26%,干预组血压控制率46%(χ2检验,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行为改变,从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对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家庭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降压效果和血压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干预血压及昼夜节律前后mALB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杓型组62例、非杓型组30例),给予缬沙坦、安氯地平、吲达帕胺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mALB,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mALB均升高,非杓型组较杓型组显著增高(P〈0.01),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结论血压升高导致mALB升高,而昼夜节律异常进一步增加mALB排出,恢复正常血压及昼夜节律后mALB显著下降,肾损害也随之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