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21例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本院121例PE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PE患者有增加趋向,存在易患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常见的因素.临床表现多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晕厥及休克等.溶栓治疗24例,存活21例;介入治疗11例,存活8例;单纯抗凝治疗86例,存活77例.结论:PE患者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提高对PE的认识,对及时诊断PE具有重要意义;对疑诊的患者应常规筛查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液生化、D-二聚体及超声心动图;高度怀疑者进一步检查肺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造影.尿激激酶静脉溶栓及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36例肺栓塞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误诊情况,以提高急诊对肺栓塞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2004~2008年急诊入院的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B超、核素灌注肺显像及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3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呼吸困难28例(78%),肺栓塞三联征2例(6%),低氧血症20例(56%),SⅠQⅢTⅢ2例(6%),血浆D-二聚体大于500μg/L33例(92%),X线胸片检查异常16例(44%),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阳性10例(28%),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高压23例(64%),首诊误诊23例(64%)。接受溶栓治疗16例,抗凝治疗20例。死亡4例(11%)。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急诊医生应提高警惕性,重视寻找深静脉血栓(DVT)的存在,血气分析和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诊断参考依据,超声心动图异常应高度怀疑肺栓塞,螺旋CT检查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明确诊断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王少霞 《中外医疗》2013,(23):65-65,67
目的探讨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诊断、治疗,减少误诊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该科确诊的28例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及咯血"三联征"患者仅有1例,胸闷、气喘18例,晕厥4例,胸痛、咳嗽、咯痰4例,咳嗽、咯痰、发热1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诊断PE有很好的相关性。下肢深静脉彩超示有3例患者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PE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医技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仲玲  王峰 《铁道医学》2000,28(4):273-274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发病诱因及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以溶栓、抗凝等方法治疗。结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常见诱因是下肢静脉栓塞,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动脉血气分析是肺栓塞重要的筛选方法。11例患者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均证实存在肺栓塞。静脉溶栓结合抗凝治疗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肺疾病,及时正确诊治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5.
覃涛 《华夏医学》2006,19(4):664-665
目的:总结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提高PE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2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气促26例(81.25%),心电图呈典型SIQⅢTⅢ6例(18.7%),胸片提示肺动脉呈残根状仅4例(12.5%),32例D-二聚体均阳性(100%)。经彩色超声检查确诊1例,CT确诊27例,肺灌注扫描确诊4例,32例均接受抗凝治疗,6例接受溶栓治疗。结论:肺栓塞的诊断应综合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及时正确的诊断肺栓塞的方法 和肺栓塞的发生诱因.方法 以2002年-2003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入院的15名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的诱因、诊断、治疗和转归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均为多发性肺动脉栓塞,确诊大块肺栓塞6例,死亡3例,非大块肺栓塞9例均存活.首位病因为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余为慢性心肺疾病、手术、肿瘤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66%、胸闷86%、咳嗽53%、咯血33%等,常见的体征有呼吸急促73%、心动过速53%、紫绀40%、肺湿罗音46%、下肢肿胀60%等.D-Dimer、LDH等测定、动脉血气分析、ECG、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CTPA、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为诊断PE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准确手段.结论 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PE的前提,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抗凝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的误诊原因,寻找及时正确的诊断手段.方法:对8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7例确诊前均有误诊)回顾性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胸部CT和磁共振、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结合其初步诊断,分析误诊原因,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急性肺栓塞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常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的确诊手段是肺通气灌注扫描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术;常被误诊为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心梗、肺炎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溶栓和抗凝治疗,良性疾病所并发的肺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性肺栓塞并非少见病,早期误诊率较高,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的治疗以溶栓与抗凝为主,本文选取18例肺栓塞患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例肺栓塞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0~82岁.其中2例为突发猝死型.其余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史、下肢静脉炎史、外科手术史、口服避孕药史.根据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证实为肺栓塞.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提高肺栓塞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0年间确诊的6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肺栓塞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3例肺栓塞病人中入院时诊断肺栓塞29(46%)例,入院后3l(49%)例,另有3(5%)例入院后患肺栓塞。肺通气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者30例,螺旋CT诊断9例,肺动脉造影8例,超声心动图16例。有肺栓塞危险因素者52(83%)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48(76%)例,胸部X线异常45(7l%)例,心电图异常60(95%)例。所有病例都接受了抗凝治疗。15(24%)例病人接受了溶栓治疗。结论 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胸片、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不具特异性。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评价肺栓塞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入院并确诊的37例栓塞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7例肺栓塞患者中,首次误诊率为64.86%,D-二聚体大于500 mg,L者占94.59%,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86.48%,血气分析异常者占91.89%,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敏感性为97.29%和100%.接受溶栓治疗的18例患者中无死亡,接受抗凝治疗19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需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肺栓塞的误诊率高,提高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是临床医生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总结 8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中期结果。结果  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1例围手术期死亡 ,7例存活。术后 2周测不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 ) ,术后 2周超声心动测肺动脉收缩压显著降低 (P <0 .0 5 ) ,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提高到NYHAⅠ级 4例 ,Ⅱ级 3例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术前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高压、纠正心功能不全 ,术后防治肺水肿及再栓塞的形成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49例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X线分析,探讨其胸部平片X线诊断价值。发现对肺气肿的X线诊断有新认识,观察和测量右下肺动脉横径宽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还分析了老年人COPD的特点及在预防和治疗本病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锝气体制备方法及在我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澳大利亚维达医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锝气体发生嚣能生成一种核素显像剂一放射性锝气体,应用于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肺部痍惠,其中对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一临床价值。我院在按照锝气发生嚣的具体操作程序对一百多位惠者进行锝气联合肺显像。结果锝气联合肺显像(即PPI+PVI)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90.4%(锝气联合肺显像准确率90.4%,PPI准确率为66.67%)。20例PE患者经抗凝和(或)溶栓治疗后,缺损肺段改善情况为:4d减少42.86%,14d减少50.18%,80d减少63.00%,3个月减少73.39%,6个月减少75.00%,7个月减少78.32%。26例PE惠者行核素双下肢静脉显像(NRVI),18倒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率为90%。结论该气体具有生成及检测简便、价格便宜。制备快速准确、使用安全.成像效果佳等特点。结果证明,该发生器产生的这种新型肺通气显像剂与其他同粪型的显像剂相比,其灵敏度、特异性较高,重复性和准确性好,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肺部疾惠具有很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缺氧时间与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系,采用动物缺氧模型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的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血管结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经缺氧处理后,大鼠肺动脉压于第3天开始升高,2周时达高峰;右心室重量在1周时明显增加;肺血管结构改变于3天时出现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并逐渐发生细胞外基质增多,1周时出现管壁增厚,以缺氧3周最为明显。由此提示在3周以内,缺氧时间的长短与大鼠肺循环的改变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综合性肺康复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患者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单模式肺康复和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评定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FEV1%pre和FEV1/FVC%),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月、3月与治疗前比较,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月和1年肺功能指标则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模式肺康复和综合性肺康复均有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作用,但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方案优于单模式肺康复,且康复训练具有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相似文献   

16.
肺栓塞的诊断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莉  张承宗 《医学综述》2007,13(15):1147-1149
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本文简述了肺栓塞的一般检查方法及特殊检查方法,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CT肺血管造影(CTPA)、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或除外肺栓塞的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圣源  于晓坤 《广西医学》2005,27(7):986-988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扫描),发现能提示PE的异常征象。结果在13例患者中,9例在螺旋CT血管造影(SCTPA)中发现有PE,余4例由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检出。7例螺旋CT平扫有阳性发现,其征象有局部肺纹理稀疏纤细、肺动脉扩张、“马赛克”征、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肺动脉局限性密度增高、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诊断P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性方法,但对于不能使用对比剂或因非典型心肺症状而仅作平扫的病例,螺旋CT平扫异常征象能提示PE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②方法 分析经肺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22例患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情况。③结果 患出现最多的症状是呼吸困难(72%)、胸痛(72%)和咯血(45%)。一般检查中阳性率最高的项目是低氧血症(55%)、心电图呈S1QⅢTⅢ(45%)和血沉增快(45%)。20%患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肺动脉高压;44%患肺扫描表现为肺叶或肺段有放射性灌注缺损而通气扫描正常;54%患栓塞部位在右侧。④结论 急性肺栓塞最常出现的临床表现分别是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血气和心电图检查对急性肺栓塞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010年收治的6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病例中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伴癫痫1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1例、肺心病1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非特异性,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64排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69-72
目的探讨肺康复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疗效、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肺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肺康复干预。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痰菌转阴率,并比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P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肺康复干预治疗肺结核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