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病例51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甲型H1N1流感、季节性流感、普通感冒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方法对比分析2009年5-10月来我科就诊并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513例(A组)、季节性流感患者242例(B组)、普通感冒患者1200例(C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B组患者头痛、咽痛、咳嗽、胃肠症状、全身酸痛、关节痛等症状发生率,最高体温、发热天数、肺部哆音和腹部压痛等体征发生率以及血常规检验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C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头痛、咳嗽、胃肠症状等的发生率,扁桃体肿大、肺部哆音、腹部压痛等体征发生率,以及血常规检验中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等均高于B组(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病程及血常规检查均较普通感冒重,类似于季节性流感,但二者在某些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4月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14例,按照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肥胖前期组、肥胖组,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组病程、发热时间、胸闷胸痛、肺部啰音、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例数、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肥胖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病程、发热时间、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肺炎发生率与BMI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09年11月~2009年12月确诊的98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以及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总住院天数、病毒转阴时间、患者发病时的最高体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等项目数据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3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住院天数中,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到病毒转阴时间,无论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中,两两比较,均P〉0.05。在体温下降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较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象白细胞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转阴时间方面,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经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危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均无明显差异。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组在体温下降等方面优于其他各组,孕产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普通流感孕妇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普通流感孕妇相比,甲型H1N1流感孕妇发热、咳嗽和咽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高(均〈0.05),流涕、鼻塞、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呕吐及腹泻等其他症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血常规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孕妇临床症状略多于普通流感孕妇,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普通流感孕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组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年龄组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为临床该疾病的社区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从2009-09-01-11-01连续监测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例,体温≥37.5 ℃.抽取满足上述定义的病例.对检测患者行咽拭子H1N1的RT-PCR检测,将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青少年组(年龄<18岁)和成人组(年龄≥18岁),并对他们的临床症状、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平片及用药情况、预后等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104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青少年组患者29例,成人组患者75例,临床症状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两组患者发热程度,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或腹泻,头痛,全身酸痛,全身乏力,关节痛等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各项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胸部X线平片表现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较青少年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青少年组的住院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随访10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均痊愈.使用达菲为成人患者11例(11/104,10.58%),104例患者均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如清开灵等.结论 H1H1感染青少年与成人后,临床症状、血常规、CRP及胸部X线平片无差异,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在成人较长.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白细胞以正常为主,淋巴细胞表现为正常或降低,未见增高,中药可能在抗甲型H1N1流感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和恢复期T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及恢复期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期、恢复期和对照组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发病期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恢复期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差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病期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下降,4种治疗方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没有差异,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危重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2009年秋季北京市3家哨点医院甲型H1Nl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8日~12月31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3家哨点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监测情况,共计2632例流感样病例入选。其中,男性1418例,女性1214例,年龄1~98岁;采用real-timePCR方法对人选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IN1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结果2632例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样调查人群的14.7%。其中,男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5%,女性H1N1病例占其调查人群的14.3%,二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1)。易感人群以7~18岁中小学生为主(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53.4%);5~7月份甲型HlNl流感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占同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88.5%),9、10月份多起聚集性疫情致本地感染病例达到高峰(占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37.2%);甲型川N1流感病例主要以发热(98%),咳嗽(95%),喉咙痛(81%),流涕(76%)为主要症状就诊,甲型H1N1流感组与病毒检测阴性组比较,H1Nl患者白细胞总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非HlNl型甲型流感组比较,血常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似,北京地区9、10月份是其最适流行季节,最适温度范围12~23℃,7~18岁中小学生是主要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择在昆明地区2009年大流行甲型H1N1流感最初81例病例,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C反应蛋白(CRP)、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发病初期最高体温平均为(39.09±0.07)℃,咽痛占100%,咳嗽占40%,四肢酸痛、流清涕、打喷嚏占9.33%,咽峡充血者占100%,扁桃体肿大占90.67%;治疗后3d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体温平均为(36.53±0.04)℃.其他症状基本消失,但咳嗽患者逐渐增多(占82.67%),出现咯白色粘痰(占72%);血常规发病初期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减少(占28.4%),中性粒细胞及百分比降低(占43.21%及50.62%),淋巴细胞增高(占85.28%),嗜酸性粒细胞及百分比减少(占50.62%及61.73%).入院第4天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全部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病程中肝功、肾功均无异常改变,心肌酶中谷草转胺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入院第4天与发病初期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入院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患者入院对CRP稍高(5.94±0.88),病程第4天即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多在1周以内痊愈.结论在昆明市感染的81例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为: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检多见咽峡充血、扁桃体肿大,外周血象早期无明显异常,无并发肝损伤、肾炎、心肌炎、脑炎等;"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发热病人有可能合并其他疾患,认真排查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流感样病例的外周血象各项指标的分析,探讨外周血象检验对流感样病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TKS5分类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1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及143例非流感病例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季节性流感组与非流感组白细胞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H1N1流感组、季节性流感组与非流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样病例的外周血象检测可以做为流感样病例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甲型H1N1流感主要临床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试行版第三版诊断,将1起以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的疫情暴发202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中62例住院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纳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调查202例患者中,发热是最普遍的全身表现,其中低热52例占25.74%,中等程度发热99例占49.01%,高热51例占25.25%;局部症状中以咳嗽为最常见占77.23%;患者有乏力49.5%、头痛49.5%、头晕47.52%、咽痛47.52%、流鼻涕47.03%、鼻塞45.05%、打喷嚏40.59%;四肢酸痛和腰背酸痛分别占28.71%、36.63%;62例住院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者14例,淋巴细胞异常者29例,肝功能ALT轻度升高6例,胸片有肺部感染者4例,心电图异常者2例。结论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全身中毒症状主要以发热、乏力、头痛、头晕、四肢和腰背酸痛等为主,局部症状以咽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为主,血常规可有异常,并发细菌感染时胸片异常,心脏、肝脏受累的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重症2例,危重症2例。11例均有咳嗽、咳痰,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可伴有呼吸困难,危重症病例可出现咯血。轻症病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正常,重症及危重症可以出现白细胞下降或升高,肝肾功能和心肌损伤。重症病例发热时间及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2例重症病例早期应用奥司他韦,预后良好。2例危重症因延误治疗,病情迅速进展,预后不良。结论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比例及病死率较非孕人群明显增高,临床应早发现,早期给予奥司他韦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死亡病例的特点,提高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18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者的资料.结果 甲型H1N1流感的病死率为7.5%;死亡患者的年龄偏大,50岁以上者占50%;18例患者中14例合并基础疾病,以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17例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症甲型H1 N1流感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9年9月1日至12月4日天津市11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25(21~36)岁.孕妇2例,既往存在基础疾病者3例(扩张型心肌病、多发性骨髓瘤、萎缩性胃炎各1例).患者入院时影像学检查示累及肺叶均超过3个,氧合指数均<30 mm Hg(1 mm Hg=0.133 kPa),均在24 h内给予奥司他韦、甲泼尼龙和机械通气等治疗.治疗过程中均存在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高乳酸脱氢酶,出现气胸或纵隔气肿者4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脓气胸者各1例.机械通气3~7 d气道分泌物培养4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检出曲霉菌.病情均进展迅速,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4(3~6)d,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8~20)d.结论 天津市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多是既往健康的中青年和孕妇,发病凶险,进展迅速,易并发细菌感染,主要死亡原因是顽固低氧引起的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新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积累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房收治的诊断为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肺炎的39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发病年龄2岁11月~57岁.既往有基础疾病的患者11例(28.2%),肥胖症1例(2 6%),妊娠4例(10.3%).起病均有流感样症状(100%),10( 25.6%)例出现活动后气促.血气分析提示4例为I型呼衰,3例为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模糊阴影的背景下,有局部散在、片状的高密度影,既有急性肺间质改变的表现,又有局灶肺实变的表现,但几乎未见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影像学改变.39例均为确诊病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37例病例痊愈,2例患者死亡.结论 年龄较大(大于60岁)的人群中发生重症甲流的病例很少,孕妇在此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中感染后较易发展为重症;重症主要并发肺炎,以双下肺野分布的磨玻璃样模糊阴影为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仍不应放弃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9例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7例孕妇,2例产妇,7例孕妇中3例在住院期间实施了剖宫产手术。9例患者均出现发热,7例患者发热持续达3d以上。9例均有咳嗽、咯痰,7例呼吸困难。5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不重,不伴消化道症状。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降低,6例中性粒细胞升高,7例淋巴细胞降低。肝功异常4例。心肌酶指标异常5例。低氧血症8例,5例PaO2低于40mmHg。9例患者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均有双肺炎改变。9例患者均在入院后服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8例给予抗生素治疗。5例重症呼吸衰竭及双肺重症肺炎的患者给予了糖皮质激素治疗。5例重症患者使用了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后改为有创呼吸机治疗,最终死亡。其余患者及剖宫产后的婴儿均存活。结论孕产期妇女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病程进展快,病情重,甚至危及孕产妇生命。死因多为肺炎及随后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13例中女性11例,孕妇7例,多以发热、咳喘等呼吸道症状就诊。②13例中有11例发生轻度肝功能损伤,其中7例孕妇均发生肝功能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不同程度的增高,肝功能损伤多见于病程的第1周;12例出现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8例出现肌酸激酶(CK)的升高。③13例患者最终死亡2例,均为女性,入院时均有ALT、AST的轻度升高,而LDH和CK明显升高,均于发生少尿后48 h内死亡。结论女性尤其是孕妇感染甲流H1N1容易发展为危重症;多数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伴有轻度肝功能损伤;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伴有LDH及CK明显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为以后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本土病例为主,占93%,5—49岁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单纯甲型H1N1感染67例,危重症2例;95%以上的患者有突出的上呼吸道症状。心肌酶谱异常达65%,轻度低钾血症达26%。淋巴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出现在一般病例的急性期和危重症病例的进展期;高于正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结论珠海市甲型H1N1流感患者呼吸道症状突出,部分患者出现心肌酶谱改变和低钾血症.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淋巴细胞百分率的高低对疾痛状态的评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09年新型甲型流感病毒(A/H1N1)基质蛋白(M)及核蛋白(NP)基因的进化规律。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147条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及NP基因序列,采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 version 4.0(MEGA4.0)软件对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J法构建进化树,同时采用Epi Info软件分析1918~2009年人H1N1病毒的M基因和NP基因序列进化距离的线性趋势。采用MEGA4.0软件对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不同地区的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同源性高,但与历史上流行的H1N1流感病毒M基因、NP基因差异较大,且M基因进化距离随分离年限变化的趋势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trend=0.001)。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M2蛋白与1918~2008年人A/H1N1病毒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第11、43、54、57、77、78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改变;与猪、禽A/H1N1的M2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仅在第43、77位氨基酸位点发生改变。结论:2009年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较以往流行的人H1N1流感病毒NP基因发生了改变;M2蛋白位于胞外编码区的第11位氨基酸、位于TM结构域的第43位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了新型甲型A/H1N1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类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绝对值及比例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43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明显降低,而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43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变化较小.经积极治疗随着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好转其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可恢复正常,且治疗前后差异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可能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比例越低,可能病情越重.提示可以通过监测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来判断甲型H1N1流感的病情的轻重及其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