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我市1973年发现该病,至1989年陆续有病例报告,自1990年以来本市EHF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为阐明本市EHF的流行规律,了解宿主动物的种类组成,确定主要传染源,分析感染场所和疫区类型及人群隐性感染状况和确定EHF疫苗接种类型等问题,使EHF的防治工作具有科学依据,本站于1998年3月份在红光镇进行鼠类种群分布,密度及病毒(抗原)携带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邹县EHF的6年监测,探明了本地EHF分布以及与鼠类传染源分布的关系,掌握了县内EHF诊断可信程度、漏诊情况及健康人群自然免疫状态,证明邹县是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通过经济承包家鼠、野鼠综合防制,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仅用两年时间,就使EHF发病率由最高36.46/十万降至2.61/十万,达到基本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沂蒙山区发病率较高,而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于EHF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四川宜宾制药厂出品的戎州牌穿琥宁注射液治疗EHF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鼠间带毒与人群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健 《中国全科医学》2003,6(3):233-23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鼠间带毒对人间的影响和流行规律。方法:采取现场监测的方法对1998-2000年鼠带毒率及人间隐性感染和发病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6.07%,3年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鼠种为褐家鼠(占83.83%)和小家鼠(占16.67%),二者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3年的带毒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EHF的发病率为16.56/10万,各年EHF的发病率间线性趋势无显著性意义(P>0.05)。健康人群的EHF抗体阳性率为1.82%,其平均滴度为1:38。结论:宅区灭鼠是预防EHF发病阻断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控制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方法 领导重视,采取一系列综合干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举办知识讲座培训班,发动群众灭鼠,积极开展EHF疫苗的免疫接种。结果 通过知识培训,EHF防制知识回答正确率提高了49.2%。EHF疫苗的接种人数比干预前提高了许多倍。EHF发病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4.2%。结论 结合干预措施效果显。但今后健康教育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EHF)为全球性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我院1961年至1989年间共收治EHF860例,死亡104例,病死率平均为12.1%。本文收集资料较完整的601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死亡原因、影响预后的因素及近年来EHF轻症化倾向等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1975~2005年EHF流行情况、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年共发生40例,发病率为14.31/10万,1年上升到历史最高点发病率为89.84/10万,2004年发病率为34.57/10万,2005年发病率为12.8/10万。我区的出血热发病高峰已由过去的单一秋季高峰发展成春秋两季两个高峰,1995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男性青壮年农民。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8.
绍兴市1966年—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悦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8):414-417
为探讨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动态和规律,对该市1966—1998年EHF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绍兴市1966—1998年EHF年发病率在0.29~82.6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77/10万。发病水平以80年代最高,90年代平稳下降。EHF病例分布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高发疫区相对局限。全市EHF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与以往相比,秋冬峰病例在全年病例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发病高峰推迟,且有消退趋势。黑线姬鼠、褐家鼠为本市EHF的主要宿主动物,疫区类型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作者认为开展灭鼠和免疫接种是防制EHF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过去,承德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epidmichemorrhagicfever,EHF)的低发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98年9月份至今共收治8例病人,7例查抗-EHFV-IGM阳性而确诊,1例为临床诊断。为了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特报道8例病人的诊治情况 流行病学资料8例EHF病人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灭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的预防EHF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填写统一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逐级上报市卫生防疫站 ,鼠密度用夹夜法调查。结果 :10年间共发生EHF患者 2 92例 ,男性占 6 7.81% ,女性占 32 .19% ;地区以乡镇最高 ,占 92 .12 % ;职业以农民最高 ,占 87.0 0 % ,呈高度散发 ;年龄以青壮年 (2 0~ 4 9岁 )最高 ,占 6 7.81% ;月份以 4月份最高 ,占 18.4 4 % ,其次为 1月份 ,占 14 .18% ;灭鼠用药 ,1994~ 1997年用急性药 ,1998~ 2 0 0 3年用慢性药 ;灭鼠率 ,1994 - 1997年较低 ,为 6 9.35 %~ 74 .2 0 % ,1998~ 2 0 0 3年较高 ,为 85 .2 0 %~ 95 .31% ;EHF发病率 ,自 1994 - 1997年逐年上升 ,1999年最高 ,自 1999~ 2 0 0 3年逐年下降。结论 :EHF患者有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月份的差别 ,其发病率的高低与灭鼠率的高低有关 ,高度重视和做好灭鼠工作 ,是预防EHF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偏高。我院收治EHF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对EHF诊治水平的提高,EHF病死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1月至1996年5月,共收治EHF298例,其中危重型EHF40例(占13%),死亡2例,危重型EHF病死率5%,使同期EHF总病死率降为0.67%。本文通过对40例危重型EHF的临床及治疗情况分析,总结了降低危重型EHF病死率的治疗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危重型EHF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农民39例,学生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危重型EHF诊断标准[1]。患者入院后主要危…  相似文献   

12.
<正>沂水县自1979年在沙沟镇九岭坡村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以来,疫区迅速扩大,发病率持续上升,近年来EHF发病率始终居各种传染病之首,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通过鼠类传播的一种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有所升高。由于本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12月以急腹症收治12例EHF,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胶南市是青岛地区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较严重的疫区 ,为了更好的预防EHF的流行 ,并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胶南市 1982~ 2 0 0 1年EHF的疫情动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及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疫情室法定传染病报告和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汇总。对其资料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982~ 2 0 0 1年全市共报告EHF3676例 ,年平均发病率 2 2 .16/ 10万 ;死亡 2 61例 ,死亡率为1.5 7/ 10万 ,病死率为 7.1%。从发病情况来看 ,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82~ 1987年 ,共发病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流行特点及临床变异。方法 临床分析EHF2 8例。结果  4~ 6月份病例较多 (10 / 2 8) ;中老年发病率为高 (75 % ,2 1/ 2 8) ;早期误诊率较高 (6 4% 18/ 2 8)。结论 应对EHF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以防误、漏诊。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HF)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本管区内自1970年有EHF 的首例报告,至1984年底已发生40例,死亡3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向塘地区,占总发病数的60%以上,近4年发病率在20~40/10万左右,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84年11月起对向塘地区的基本情况及鼠的密度、种类、鼠间带毒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恢复期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月,佳木斯市疾病控制中心发现该地区2003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历年发病水平,2003年全年发病589人,发病率为24.07/10万,比2002 年发病率上升了51.1%(2002年该地区发病388人,发病率为15.93/10万),一下跃居到黑龙江省十三个地市的EHF发病率排名的第三名。该情况引起了佳木斯市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他们收集到56份以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收治入院的患者血清,送省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检测,进行血清复核。由于患者的血采集时期不祥,为保障检测的准确  相似文献   

18.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1983年WHO会议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但鉴于EHF名称在我国沿用已久,故1983年EHF专题会议建议仍用旧名。本病自80年代后发病率明显升高。由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1975~2003年:EHF流行情况、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03年累计发病9004例,平均发病率为37.60/10万,1985、1995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总体呈秋冬季单峰型,1985年以后呈冬春双高峰,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平原乡镇高于山区,男多于女(1.82:1),青壮年为多,占82.05%。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原保定地区20县(市)的49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在1984—1996年间流行情况总结:93年以前EHF发病率在0.048/10万至0.47/10万之间波动,94年以后发病率逐年上升,96年发病率达2.42/10万,发病季节以春季为高峰,称为春峰,主要集中在3—5月间,男女比例为4.27:1,发病年龄以20—50岁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6%,其它职业发病者也大部分居住在农村,近年来发病有农村向城镇漫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