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贲妥钠为临床常用之静脉麻醉药,通过对家兔进行动物试验,我们观察了硫贲妥钠对凝血饥制的影响。方法与结果如下:选取体重在2.5kg 以上的健康家兔两只,心脏采血测定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纤维蛋白元定量,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乙醇胶凝试验等六项验试。然后耳静脉缓慢注入2.5%副硫贲妥钠药液1.3ml/kg 体重。于注药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分别采血,重复测定上述六项试验,结果为下表:(二只平均值):  相似文献   

2.
用兔脑粉浸液复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兔脑粉浸液化耳静脉注入家兔体现人,经60只家兔复制成DIC模型。注射兔脑粉浸液前后分别采血1次,每次采和的血样标本进行纤维蛋白原,白陶土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四基指标的测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所测得结果,说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理,以利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从1973年5月至1979年2月,我们共收治 DIC98例,其中妊娠和分娩并发 DIC 者10例,占全部DIC 病例的10.2%。本文就此10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诊断依据:1.有诱发 DIC 的产科原因。2.临床上有出血症状或出血的严重程度不能用原发病解释。3.实验室诊断参照 Colman 的标准,即血小板(BPC)<10万/立方毫米:凝血酶原时间(PT)较对照延长3秒以上和纤维蛋白原定量<200毫克%;三项试验作为过筛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阳性,凝血酶时间(TT)较正常对照延长3分钟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家兔DIC模型的初步结果,认为用致病性大肠杆菌内毒素分次静脉注射,可使家兔发生类似人体DIC的血液学及病理变化。其血液学变化主要为:①血小板减少;②白细胞减少;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④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⑤部分受试动物凝血酶原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注射用前列地尔胶束对血管的刺激性。方法健康合格家兔3只,自身耳缘静脉左右对照,左侧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胶束、右侧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续3 d按人用浓度给药,分别于即刻、24h观察并做组织切片。结果试验动物耳缘静脉血管注射部位均未出现明显差异及全身的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前列地尔胶束对受试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部位血管及组织无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传统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进行改良,以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以及在临床相关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8例DIC患者及156例正常人血浆标本,分别进行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D-二聚体及改良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通过对改良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评价,分析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等相关指标,并将改良后的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应用于临床8例疑似心梗病的辅助诊断。结果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D-二聚体及改良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的灵敏度分别为16.33%,88.76%和77.56%,其特异度分别为100%,88.46%和97.44%。在5例确诊的心梗病例中,改良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先于D-D及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呈现阳性。结论改良后的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较传统3P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改良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对于血栓形成及纤溶具有早期预警作用,在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肌钙蛋白Ⅰ假阳性的原因及判定和临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中外医疗》2009,28(23):138-138
目的探讨肌舒蛋白Ⅰ测定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方法对于811例住院患者标本中出现的31例假阳性标本统计病种和计算假阳性率。结果811例标本中出现31例假阳性标本,假阳性率为3.82%其中类风湿因子阳性3例,占假阳性总数的9.7%。黄痘病人标本6例,占假阳性总数的19.4%。高血脂病人标本12例,占假阳性总数的38.7%。肾表病人标本8例,占假阳性总数的25.8%。其他原因的2例,占假阳性总数的6.4%。结论标本的状况对于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在进行测试时,标本应避免各种影响因素。无法避免应与临床大夫联系,如与临床症状不符,入院初期(24h内,尤其是12h内),可通过连续测定或联合检测MYO来判断。  相似文献   

8.
刘华  江艳  周学燕 《四川医学》2001,22(3):270-271
目的 比较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的两种方法:玻片法和试管法,拟证明此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方法 用玻片法和试管法,用四种抗凝剂(枸椽酸钠,EDTA,肝素,双草酸盐)抗凝的人血浆和EDTA抗凝的兔血浆对42株葡萄球菌进行凝固酶试验,结果 玻片法凝固酶试验假阳性率为41.67%,试管法凝酶试验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用直接玻法测定凝聚因子假阳性高达35.5%,结论 证明了凝聚因子和凝固酶试验是两种不相关的试验,凝固酶试验不能用玻法代替试管法,并且凝聚因子应按玻片间接法操作。四种抗凝剂人血浆和兔血浆凝固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模型。方法采用凝血酶(100U/kg×1h)和氨基己酸(50mg/kg×1h)静脉滴注造成家兔急性DIC模型,以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以及肺、肾微血栓形成为观察指标。结果模型组PT进行性延长、PLT进行性下降、FIB进行性降低、3P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且肺、肾病理切片有微血栓形成。结论采用凝血酶和氨基己酸静脉滴注能够成功地诱发DIC。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血小板入肺扣押数、凝血酶原时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三 P试验)为指标,观察失血性休克、网状内皮系统封闭和封闭网状内皮系统后失血性体克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以了解休克过程肺损伤与血小板扣押数和血凝状态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在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抑制后的失血性休克过程,方可出现肺对血小板的明显扣押和血液变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