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27例为单支病变,13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三支病变;59支病变血管中左前降支(LAD)35支,左回旋支(LCX)7支,右冠状动脉(RCA)17支;狭窄程度为75~100%。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42例患者扩张成功40例,成功率为95.2%;59支病变血管扩张成功53支,成功率为89.8%;75处狭窄扩张成功66处,成功率为88%。术后40例扩张成功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术中的一些问题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超声法评价急诊PTCA与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中,21例行急诊PTCA术(A组),38例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分别于治疗后2~4周内行超声检查。结果A组患者LVDs减小,EF值明显增高,LVDd、EFV及C无明显变化。A组患者中,前降支病变者50%EF下降,右冠脉病变者全部EF感正常,多支冠脉病变者,绝大部分EF下降。结论急诊PTCA对急性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法疗。  相似文献   

3.
溶栓与直接PTCA对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疗效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T)的疗效。方法:40岁以下AMT病人50例分为溶栓治疗组(30例)和直接PTCA组(20例),比较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和出院时左心室功能。结果:尿激酶溶栓治疗组血流达TIMI3级46.2%(14/30),且存在80~95%的残余狭窄,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5%;直接PTCAI且术后血流全部达TIM  相似文献   

4.
60例冠心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进行系统高频心电图(HFECG)和心电图(ECG)检测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者53例,PTCA前平均血管狭窄78.7%,±1.6%,HFECG高频加迹总数为794个(N=14.28±3.32)PTCA后平均血管残余狭窄的18.2±8.5%,高频切迹总数减少为427个(N=9.28±2.08)治疗前后相比,高频切迹总数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5.
α—L—岩藻糖苷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东  邹飞 《九江医学》1997,12(4):202-204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分光比色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PHC)、5例肝硬变、4例肝良性占3位病变、4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和4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值。结果:PHC组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AFU对PHC诊断敏感并、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0.6%、89.9%、87.2%,阳性预报率、阴性预报率分别为76.  相似文献   

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McAbF(ab′)2,McAbLV48A,McAb3D38和McAbA35,分别对27例EHF患者尿液中融合细胞(FC)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McAbF(ab′)2检出率为27/27(100%);McAbLV48A为19/27(70.37%),McAb3D8为20/27(74.07%);McAbA35为2/27(7.41%),人胚肾细胞感染EHF病毒后,在偏酸性(pH6.0)条  相似文献   

7.
黄培宁 《右江医学》1997,25(4):194-195
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非消化道癌与非消化道疾病(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糖抗原19-9(CA19-9)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为:CA19-9肝癌组检测29例,阳性26例,阳性率为89.65%;对照组检测40例,阳性12例,阳性率为30.0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8.28,P<0.01)。AFP肝癌组检测51例,阳性32例,阳性率为62.75%;对照组检测40例,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8.74,P<0.01)。肝癌组CA19-9和AFP两项检测的阳性率(89.65%和62.75%)也有非常显著差异(χ2=6.71,P<0.01);两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单测AFP62.07%提高到93.10%。可以认为,血清CA19-9是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FP联合测定可提高其阳性率。本文对CA19-9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阳性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7例行静脉溶栓、14例行冠状动态内容栓(PTCR)、1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2.6%,其中,AMI发生〈6h者再通率为67.6%,〉6h者再通率仅为20%。PTCR再通率为50%。急诊PTCA手术成功率为91.7%,2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冠状动脉造影(SCA)后14处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了PTCA。结果成功率100%,病变处血管平均残余狭窄由术前的92.3%±11.4%降至6.7%±5.8%。经1~10个月随访,均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塞发生。结论PTCA治疗冠心病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McAbF(ab')_2、McAbLV48A、McAb3D_8和McAbA_(35),分别对27例EHF患者尿液中融合细胞(FC)进行免疫酶染色。结果McAbF(ab')_2检出率为27/27(100%);McAbLV48A为19/27(70.37%);McAb3D_8为20/27(74.07%);McAbA_(35)为2/27(7.41%)。人胚肾细胞感染EHF病毒后,在偏酸性(pH6.0)条件下可以产生特异性细胞融合现象,并经电镜证实了细胞之间膜的融合。此结果表明EHF病毒可以导致人肾细胞融合,EHF患者尿液中FC的形成可能与EHF病毒膜蛋白在宿主细胞膜上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8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选取病人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依据患者是否出现冠状动脉再狭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08例,其中观察组78例,对照组40例。对两组受试对象的支架直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受试对象血清 TC、TG、HDL-C、HDL-C、LP (α)、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 CRP 与 TG 呈现正相关,与 HDL-C 呈现负相关。结论:支架直径、TC、TG、HDL-C、CRP 水平升高是引起冠心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成人冠状动脉造影中先天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成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检出频度。方法:回顾性总结279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准确判断出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结果: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39例,检出率1.40%,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79.5%(31/39),左冠状动脉起源及分布异常占15.4%(6/39),单一冠状动脉占0.51%(2/39);检出各种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0.75%,其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6例;检出先天性冠状动脉扩张2例。结论:成年人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检出率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但具体类型有所不同。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KG*2〗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时对比剂用量对于不同心功能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强化程度的影响水平,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增强扫描时血管对比剂的应用体会。 〖HTH〗方法〖KG*2〗入选256层螺旋CT冠动脉血管成像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8例。首先根据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A组(射血分数≥50%,n=58)、B组(射血分数<50%,n=40),每组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1组、A2组各29例,B1组、B2组各20例。增强扫描时,A1组、B1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7 mL/kg;A2组、B2组对比剂用量(按体重)为0.8 mL/kg。测定注入对比剂后患者升主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对造影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各组上述指标数值进行比较。 〖HTH〗结果〖KG*2〗4组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远段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各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两两比较发现,A1组与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使用低剂量对比剂(0.7 mL/kg)并不减弱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功能降低的患者,低剂量对比剂会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会降低冠状静脉窦的CT最大值;在应用相同剂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心功能正常组的冠状静脉窦CT最大值低于心功能不全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即B型或C型病变者,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12处冠状动脉病变扩张成功10处,成功率为83.3%,其余两处病变一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狭窄部,另一处因术中患者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未行扩张。术后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也适用于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且疗效较好,但危险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平均年龄(72.5±7.5)岁的老年ACS患者,男58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82例中,79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3%;138处靶病变,133处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4%。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6%。病变直径狭窄由89.5%±8.6%减轻至3.2%±8.6%(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胡宏德  贺勇  张立 《四川医学》2005,26(5):508-510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变异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患者均有不典型心绞痛及不典型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造影未见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结论冠状动脉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术在冠状血管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病例报告 ]给 6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术 ,结果示 2 0例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无明显异常改变 ,4 0例病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病变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一站式杂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多支病变中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患者23 例和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23 例,其中杂交组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以左乳内动脉至左前降支搭桥,术毕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治疗“罪犯”血管,另外23 例患者行常规胸骨正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患者死亡。杂交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杂交组输注红细胞和血浆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术中出血量、24 h 引流量及血肌钙蛋白量较常规组少(P <0.05);杂交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较常规组短(P <0.05)。结论 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较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的220例冠脉严重狭窄(95.0%)的患者分为高血压组(n=124)和非高血压组(n=96),通过冠脉造影评价两组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在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者中,97例(78.2%)形成侧支循环,在非高血压组患者中,61例(63.5%)形成侧支循环(P<0.02);高血压组患者的左室壁厚度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1.28±0.11)cmvs(1.20±0.09)cmP<0.01)。结论在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患者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