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泄”之病,古有记载,但今人罕提,未见系统论述者。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例,从肠道阴肤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风泄的主要病机,涉及外风、内风、外风内风夹杂三大方面,并结合了兼夹邪气概括风泄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实践得出风泄久病后常见气虚证、阴虚证或血虚证。本文还总结了中医常用于风泄的三类治法和主要方药,提出外风内袭,以祛风透邪为主;内风者,从肝论述,以息风健脾为要;内外风夹杂者,当用搜风之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詹杰  陈聪明  蔡锦松  甘慧娟 《西部医学》2018,49(4):52-53,61
目的论证周围性面瘫不可滥用祛风解表之法的观点。方法 (1)基于周围性面瘫少见表证或表证表现多为时短暂的临床实际,指出该病病位虽多在浅表经络,但少见表证,且病因虽多为外风,但多为外风中于经络或外风引动内风的里证(病在经络多为里证),故不可滥用祛风解表;(2)根据"风"的致病特点与该病常见症状的相关性,指出该病病因虽常为外风,但最终形成的证多为内风而非外风的证,故该病的核心病机应为肝风内动。结果周围性面瘫不可滥用祛风解表之法。结论周围性面瘫治疗当主以平熄内风为法,有表证方可祛风解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风病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冠心病多表现为胸闷、胸痛 ,呈阵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发作时疼痛或在心前区 ,或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等 ,且心电图 ST- T亦呈现易变性。因而 ,冠心病具有风邪“善行而数变”的基本特征。本文试从风病学说角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作一探讨。1 风病学说源流风病是指机体正气不足 ,内、外风邪侵袭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早在《素问·风论》就论述了风病的病因、病理、症状及诊断要点 ,指出“风者 ,百病之长也”;强调“风者 ,善行而数变”的临床特征。后世论风 ,多宗此篇[1] 。《金匮要略》记载了中风历节病、五脏风寒积聚病等风病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代治风的常用代表方入手,探讨其配伍的理论和主要的配伍方法。其中疏散外风方剂的配伍,除以辛温疏散药为主外,主要有养血、补气、温阳、清热、熄风止痉、活血、理气等类药物;平熄内风的方剂,以平肝熄风药为主,主要配伍滋阴养血、清热、引血下行、疏肝理气、化痰安神等药。疏散外风以唐宋以前的方剂为主。平熄内风是以明清以降的方剂为主,它是对风病认识和治疗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中风病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唐以前以外风立论,宋以后多持内风说.该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临床上不必强为分外风、内风,而应根据"证"的情况,灵活掌握,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从病程、病情、病性、病势、病状来看,中晚期肺癌远端转移,符合风邪致病的善行数变,以及癌毒暴戾多变的特性,属于内风挟携癌毒,化生风毒所致。风毒指具有风邪及毒邪的病邪性质、症状表现或病机特点的一类致病因素,可分为外感风毒及内生风毒,外感风毒促进肺癌的发生,而内生风毒主要参与肺癌病机演化,为病势发展的转折点。风毒主要通过络脉及三焦为转移途径,冲逆流窜髓络,引起中晚期肺癌骨脑转移,其主要病机包括:肺气阴两虚,治节失调,欲酿风毒之势。肺百脉失和,瘀毒阻络化风,是肺癌风气内动的始动病机。肝体用失和,风毒冲逆脑窍髓络,是肺癌脑转移的核心病机。肾精亏虚,作强失司,风毒流窜骨腔髓络,是肺癌骨转移的主要病机。"风毒入络"作为中晚期肺癌远端转移的核心病机,决定着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好坏及生存周期长短,而从"风毒"及"络病"论治中晚期肺癌,为确立有效辨治法则,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病因病机学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相似文献   

8.
风药指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之效的一类药物。根据文献总结,风药可分为发散外风类、平熄内风类及搜风类药物等三类。风药的应用常见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湿病治疗中使用尤其广泛。湿邪为六淫之一,其病病因繁杂,致病多样,风药在湿病证治中常与他药配伍应用,其主要有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等四个作用.在湿病具体应用中,风药根据病机与其配伍药物而发挥不同作用,临床使用当细审病机,辨证论治,正确应用风药。  相似文献   

9.
治疗中风病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32例,其中化痰通络饮治疗组22例,总有效率95.5%;烟酸治疗组10例,总有效率60.0%(P<0.001)。认为风痰淤乃滓、气、血的病理产物;心肝脾生理上的相关导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是风痰淤相兼为病的病理基础;气机变化是风痰淤相兼为病的先导;气虚阴亏是风痰淤相兼为病之本。  相似文献   

10.
头痛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可见致头痛的首要病因非风邪莫属,头痛当从风论治。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外感型(风寒、风热、风湿等)宜祛外风,内伤型(痰浊、瘀血、血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宜熄内风。分析说明不同证型头痛从风论治皆有其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从风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辨证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风邪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内外之分",结合古籍文献及现有文献资料,考究风邪致病源流,从风邪致病的角度分析CTD-ILD病因病机,研究风药的有效性,并探讨对CTD-ILD的论治。[结果]CTD-ILD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与风邪特点相契合,风邪是CTD-ILD的重要致病因素",外风犯肺"兼"内风伏肺"为疾病始动环节,内外风共同起病。疾病本质为虚,风与虚、痰、瘀、毒为病机演变的关键。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风药治疗此病有效。病程可分为早、中、晚三期,进行分期论治,早期以疏风为主,中期以搜风为宜,晚期以息风为要,治疗时应针对病情急缓、病性虚实、正气强弱,有侧重地选用风药。[结论]"风邪致病"贯穿CTD-ILD整个病程,治疗应抓住早、中、晚三期风邪致病特点,根据虚、痰、瘀、毒等辨证施用风药。  相似文献   

12.
国医大师段富津认为瘾疹是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为内患,六淫客表为外因,内外合邪是发病关键。分析段教授治疗瘾疹之血热生风证、表虚风盛证、脾虚湿郁证3则验案,以示段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思路。总结其治疗原则为“疏风胜湿以驱外邪,实表调血以安内患”,常用药对是荆芥-防风、苦参-苍术、黄芪-防风、生地黄-大青叶、制何首乌-当归-黄芪。  相似文献   

13.
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其发病特点与中医"风证"有相似之处。"风为百病之长",外风、内风均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外风可由表及里或直中于心而发病,多伴有表证,治疗上应注重风药的使用;内风多由热极生风、痰热生风、肝风内动、血虚生风、阴虚动风等扰动心神而发病,在清热、化痰、平肝、养血、滋阴的基础上,亦当注重祛风熄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无论外风、内风致悸,皆应重视补益心气、养心安神,使心神得养,则邪不可干而风自止。  相似文献   

14.
杨维华教授结合多年诊治小儿肺炎喘嗽的经验,认为此病以肺热多见,其主要病机特点为痰热蕴积于体内,临证多内外之法兼施,内服运用自拟八味清肺汤,外施以清肺膏外敷、刮痧疗法等,内清蕴热,外透郁邪,内外兼治,屡获验效.  相似文献   

15.
“历节”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从篇名可知历节病与中风有一定的联系。汉晋时期中风多以外风立论,其范围包括厉风(麻风)。从“历节”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文献考证,认为“历节”当为麻风病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6.
从伏邪内涵的历史变迁、邪伏病位的不同认识、伏邪致病的特点三方面归纳和总结伏邪理论,通过比较伏邪致病特征、规律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之间的各种关联,探讨推论二者的相关性,从而基于伏邪理论认识中风的病因病机。缺血性卒中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则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肝阳上亢,风火相煽,瘀血阻滞,痰湿壅盛等;按病程分阶,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证候为主,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可因气血失调、血脉不畅出现诸多变证;若调摄不当,伏邪未净或是因诱再起又可致复中,对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预防复发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急性期的总则当以祛邪为要,扶正为次。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应以扶助正气或扶正祛邪并重为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诸风》篇中诸病的统计和分析 ,可知孙思邈在风病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独到的贡献。体现在 :其一 ,提出了一些前人没有的如湿风、游风等名称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缺陷 ;其二 ,突破了前人主要以病因、病位和临床特点命名病证的方法 ,对诸多风病已明显具有以证候命名的特征 ,深刻揭示了诸种风病的实质 ;其三 ,在表述疾病名和证候名时恰当运用了类属之法与五行之道 ,颇有益于人们认识和掌握诸风疾病的理法方药 ;其四 ,进一步认识到风病病因与外感内伤均有关系 ,对后世中风的病因病机学说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8.
风药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风药名称与内涵的嬗变,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认为无表证者不宜,或认为内伤杂病者不宜,以致其运用范围日益萎缩。通过对风药概念溯流穷源的梳理,阐明风药不宜简单等同于"解表药"及"祛风药"。进而从玄府理论新视角认识风药,指出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不仅能开发肤表的毛孔(解表发汗),而且能开通体内脏腑组织的玄府,在与多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常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前期重点开展的风药增效活血化瘀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治血先治风"的治则新理论。课题组拟以肝纤维化(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TGF-β/Smad通路为切入点,采用TGF-β/Smad信号通路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QT-PCR方法加以验证,以期进一步从分子层面上揭示风药增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认为内脏高敏感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联系。笔者从“风气内动”理论出发,阐述“内脏高敏感理论”与腹泻型IBS病机,认为脾胃失和,脾虚湿蕴,土壅侮木,肝郁生风是主要病机,故治疗本病以柔肝理脾,胜湿止泻为基本治法。选方以过敏煎为主方,过敏煎具有滋阴息风,缓急止痛,健脾除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因此治疗腹泻型IBS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马思佳  张昱 《中医学报》2022,37(2):341-344
张昱教授从风论治IgA肾病蛋白尿,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以"脾肾亏虚"为内在因素,风邪侵袭,诱发本病。之后内、外、伏风三者夹杂导致迁延难愈,久病多瘀,导致机体凝血功能或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与痰饮、水湿、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胶结,日久酿生毒邪,可对应机体中的肌酐、尿素氮以及炎症因子等升高。以祛风法、御风法、搜风法、熄风法为治疗方法,以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