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和难点.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对18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时间均选择急性发病1周以后,对于难于判断夹层真假腔的患者采用局部撕裂内膜片切线位主动脉造影法.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疗效.结果 18...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其原因可能与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随着手术经验积累,治疗策略改进,完善围术期处理和应用新技术,以往手术风险大,住院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高的治疗结局已有长足进步.现将我院2005年7月~2010年4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在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DebakeyⅢ型TAD患者,术前均经过增强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支架封闭夹层裂口。结果:5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假腔消失,2例有少量内漏。胸主动脉真腔显示受压状况明显减轻,远端供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EVGE治疗DebakeyⅢ型TAD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22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22例患者均行腔内隔绝术,股动脉切开,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平均(88±26)min,术中失血量(70±30)ml。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微创、恢复快、成功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指征、方法、疗效。 方法 :1例高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 (DeBakeyⅢB型 )在主动脉造影 (DSA)动态监视下 ,用 1 30mm× 4 4mm涤纶人工血管内支撑复合体经左髂外动脉导入 ,对胸主动脉夹层进行腔内隔绝治疗。 结果 :术后即刻DSA示原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封闭 ,夹层假腔不再显影。患者术后次日进食 ,1周出院。术后 1周及 1个月多普勒和CT血管造影 (CTA)复查显示 :移植物通畅 ,内径36mm ,支架无扭曲及移位 ,无内漏发生 ,假腔内充满血栓。 结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适合于腔内隔绝术治疗。该方法具有微创、便捷和疗效确实的优点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 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陈斌  臧国辉  杨帮本 《安徽医学》2010,31(2):158-159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对6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6例患者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升主动脉造影,了解主动脉真假腔、夹层裂口及其与重要血管分支位置关系。切开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即刻造影检查。观察真假腔血流变化、主动脉分支供血的情况。结果6例患者支架置入定位准确,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真腔明显扩大显影良好,原假腔未再见显影。无截瘫及瘤体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58,自引:14,他引:58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存在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对10例慢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了腔内隔绝术,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移植物口径根据螺旋CT动脉造影测量决定,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 。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内漏所致的动脉瘤破裂。其余9例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夹层远端裂口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常见的高危血管疾病 ,近年来针对 Stanford B型TAD的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得以广泛开展 [1 ,2 ]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 Stanford B型 TAD行 EVGE时对夹层远端裂口的处理。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9月到 2 0 0 1年 12月期间 ,在我院接受 EVGE治疗的 Stanford B型 TAD共 116例 ,男性 96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5 4 .9± 13.6 )岁 ;并存高血压 82例、心功能不全 4 6例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有 PTCA术史 2例 )、呼吸…  相似文献   

10.
孙庆棉  李艳 《安徽医学》2010,31(6):679-68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腔内隔绝治疗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将80例行腔内隔绝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术前除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并同时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结果干预组的患者抑郁评分及心率、收缩压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积极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疗特点以及降低ADA的误诊率和提高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8例ADA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例行重症监护治疗,1例行外科治疗。结果:7例经药物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疼痛缓解5例,未缓解2例。1例手术治疗后治愈。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夹层动脉瘤外膜破裂致心包填塞。结论:重视高危人群,熟悉临床特征,慎重选择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ADA的误诊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患者采用经胸超声(TTE)检查,其中10例加做经食道超声(TEE)检查。部分患者行CT、MRI、血管造影检查。结果TIE确诊率为91.7%,TEE、血管造影确诊率均为100%。CT、MRI的确诊率为87.5%和8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脉瘤的有效手段,经食道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吕丽  魏岩  邵会师 《吉林医学》2010,31(16):2357-2358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1例急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影响早期诊断的主要因素。结果:21例急性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2/1(16/5);17例(80.95%)表现为剧烈的疼痛(胸痛,腹痛,腰背痛);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14例(66.66%);四肢血压不对称或一侧肢体脉搏消失3例(14.28%);可闻及心脏或周围血管杂音8例(38.09%);血清酶学阳性改变2例(9.52%);心电图(ECG)改变15例(71.42%);胸部X线片阳性变化105例(75.15%)。结论:急性临床表现复杂,出现心脏或周围血管杂音,四肢血压不对称或一侧肢体脉搏消失,胸部X线片阳性变化和剧烈的疼痛是明确ADA较有意义的指标,掌握其临床特征是提高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3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6例,其中1例选择应用连体带膜支架移植系统,另1例选择单臂带膜支架释放系统和对侧髂总动脉封堵系统,联合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死亡2例,1例Stanford B型,术后24小时内死于夹层破裂;另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天死于心肌梗死.28例病人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15.
[背景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罕见 ,易误诊 .[病例报告 ]患者年龄为 6 1岁 ,男性 ,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伴血块为主要症状 ,做主动脉造影得以确诊 .因病变累及范围广 ,且累及肾动脉 ,故放弃手术治疗 ,只行保守治疗 .[讨论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肾动脉时 ,也能引起无痛性肉眼血尿 ,应与膀胱肿瘤等加以鉴别 .  相似文献   

16.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对13例胸主动脉瘤施行手术治疗,9例升主动脉瘤(3例伴夹层形成)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进行操作,4例行Bentall 手术,另5例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降主动脉瘤,1例在并行循环下真性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De BakeyⅢ 型动脉瘤阻断近、远端动脉,切除动脉瘤,置入人工血管.2例累及弓部的锁骨下假性动脉瘤在体外循环下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或破口修补术.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脊髓缺血性损伤1例. 结论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满意.加强De Bakey Ⅲ 型动脉瘤的认识,选择适宜的手术及脊髓保护方法仍是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ng,AD)动脉瘤(又称AD)破裂死亡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过失与患者死亡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的判定。方法 收集本中心2001—2016年受理的34例引发医疗纠纷、经系统的法医病理学检验证实为AD破裂猝死案例,对照法医病理学检验结果审查病历资料,分析诊疗过程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结合文献对医疗损害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中23例医疗纠纷发生于县区级医疗机构,11例发生于地市级医疗机构;34例均伴发其他疾病,其中27例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31例因心包填塞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有: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Ⅰ~Ⅳ级)等,其中15例可见冠状动脉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另有1例合并有肺动脉夹层改变。本组34例入院后均未能对AD给予明确临床诊断及有效治疗,诊疗过程中的误诊、误治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结论 AD发病机制复杂,基层医师易误诊、误治。在AD破裂患者猝死引发的医疗纠纷中,误诊、误治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探讨应用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瘤的早期疗效和经验 .[病例报告 ]4例主动脉瘤病人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为 5 0岁 ;其中 2例为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马凡氏综合征 ) ,另 2例为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 .4例均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 ;同时切除其中 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的主动脉瓣 ,置入机械瓣 .术后临床效果良好 ,疼痛症状消失 ,心功能恢复到Ⅱ级 .[讨论 ]人工血管移植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的安全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01/2008-10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7(男14,女3)例.年龄21~62(平均41.8)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ASCP)10例(59%),体外循环+DHCA3例(18%),中低温体外循环4例(23%).手术方式: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7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2例,升主动脉+右半弓置换3例,升主动脉置换5例.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2%).生存的15例中,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24%),心包积液2例(12%),胸腔积液4例(24%);肺部感染1例(6%),均治愈出院.随诊1mo~4a,无随诊期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的患者应争取尽早采取手术,根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的范围决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熟练的手术操作、合适的体外循环和脑保护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治疗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围术期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我科应用EVR治疗的340例TAA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 EVR治疗TAA围术期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有:疼痛、高血压、体位不适、便秘、心理因素、内漏、创口渗血、神经系统并发症、感染。结论 EVR治疗TAA围术期护理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体贴、操作严谨,树立护理的风险意识,以应付临床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