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颧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在整形外科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已防腐处理及动脉灌注乳胶的尸体整头颅标本12个(共24个侧面)进行颧脂肪垫的位置、血液情况以及毗邻关系等解剖结构的研究.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颧脂肪垫提紧复位手术的患者59例,对其手术感染情况及满意度进行随访.结果 颧脂肪垫位于面中部皮下脂肪层的上界,下睑眼轮匝肌眶部前方,其内界可到达鼻唇沟、上唇及口角,下界可到达下颌缘,外界达耳屏前,除下睑眼轮匝肌睑部外,其余部位均有皮下脂肪层存在.颧脂肪垫的血液供应丰富.颧脂肪垫与皮肤、皮下脂肪层之间存在3个结合区域,关系较为密切.有5.08%(3/59)的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即时满意率为100%(59/59);随访1年后满意率为93.22%(55/59);随访2年及以上者满意率89.83%(53/59).结论 在中老年患者面部老化松垂的美容手术中,对颧脂肪垫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使手术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使得该结构在外科整形手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眉下切口SMAS悬吊在上睑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具有适应证的上睑皮肤松弛患者,设计不同形状的眉下切口入路,沿皮下及SMAS层深面分离,去除多余的上睑皮肤和部分外侧眼轮匝肌,根据情况去除臃肿的眶隔脂肪或进行眶隔脂肪重塑,并将眼轮匝肌悬吊固定于眉脂肪垫深面筋膜上,分层缝合切口。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自觉效果满意。上睑皮肤松弛下垂得到明显矫正,臃肿外观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效果确切自然,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结论实施眉下切口SMAS层悬吊进行上睑年轻化手术符合上睑正常解剖特点,术后效果确切,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Kager s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方法:通过尸体(3具)大体解剖和正常志愿者(2人)小腿下1/3以下薄层螺旋CT图像的连续追踪观察,运用3D-DOCTOR软件,在计算机上分割重建并立体显示Kager s脂肪垫和其相关毗邻解剖结构;B超动态观察Kager s脂肪垫、跟腱囊和跟腱在踝关节运动中的关系。结果:Kager s脂肪垫具有明确的解剖界限。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小腿皮肤与深筋膜、胫腓骨下段以及全部足骨、Kager s脂肪垫及其毗邻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B超动态观察了Kager s脂肪垫、跟腱囊与跟腱在踝关节运动中的相互关系。结论:证明了Kager s筋膜室的存在,并阐述了Kager s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乳房固定结构的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认识乳房的固定结构及乳房后间隙的形态与大小。方法:对6具新鲜尸体共12个乳房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典型部位行组织切片,观察乳房固定结构与乳房后间隙。结果与结论:在成人女性乳腺基底边缘有一周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连于乳腺周缘的皮肤和胸肌筋膜以及浅筋膜浅深两层的融合处,作者称其为乳腺周缘韧带。此外,乳腺浅筋膜深层纤维疏松并含脂肪,乳腺深面的Cooper韧带穿经此层,并将其分隔为许多小房,这些小房构成的疏松间隙为乳房后间隙。Cooper韧带穿浅筋膜把乳腺固定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且有部分乳腺周缘韧带加入浅筋膜浅深两层融合处。乳腺周缘韧带对乳房形态及乳房后间隙大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相似文献   

6.
李秀琪 《医学综述》2014,20(17):3178-3180
面部支持韧带主要包括颧弓韧带、下颌骨韧带、颈阔肌-耳韧带和颈阔肌-皮肤前韧带。面部支持韧带作为浅表肌腱膜系统(SMAS)和真皮与深筋膜和骨膜的锚定点,起支持、固定其相应区域面部的皮肤和皮下软组织,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的作用。支持韧带与血管神经关系密切,掌握支持韧带的解剖可以避免除皱术中损伤血管神经。此外,支持韧带的松解对于提升面部下垂组织至关重要,掌握支持韧带的解剖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睑部Eisler's囊袋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为相关下睑部老化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0具(20侧)尸颅的解剖,阐明睑部Eisler's囊袋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部眶隔脂肪的疝出及治疗方法提出意见.结果:Eisler's囊袋位于外眦韧带与眶隔之间,是一个重要的腔隙,上睑外侧眶隔脂肪可由该腔隙疝出至下睑.结论:对于眶隔脂肪明显疝出的老年患者,行下睑整复术时,要特别注意Eisler's囊袋的评估和修复,从而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的新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进行东方人种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研究;方法 进行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观察20例。在临床上进行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204例,手术中应用下睑睫毛下1mm皮肤切口,摘除下眶隔脂肪2~3块,切除皮肤及眼轮匝肌3~10~15mm。结果 解剖显示人眶肌筋膜韧带是眶隔筋膜外侧部分增厚的膜状纤维韧带结缔组织结构,位于眶外侧脂肪囊的外侧,该韧带在冠状面上,位于眼外眦角内侧,浅面紧贴眼轮匝肌深面,深面附着在下眼睑睑板下方,韧带长15mm,宽12mm。剪断眶肌筋膜韧带,将筋膜韧带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达到眼轮匝肌提紧,眶筋膜提紧及下眼睑皮肤松驰矫正,从1998年10月,至2000年8月,在临床上进行的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204例中,其中5例,手术后几天里发生轻微睑外翻,拆线后恢复良好。大部分手术者经过2周到2年的随访,手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特别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较为适用,它既可避免单纯眶隔筋膜提紧少数人手术后造所的下睑缘僵直,又可避免单纯眼轮匝肌提紧手术后少数人留在外眦角硬结,或凹陷或睁眼易疲劳感。但眶肌膜韧带提紧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手术并不一定常规地用于每一个患者,如果用于下睑多层结构明显松驰的病例,其效果良好,而且有较好的无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SMAS筋膜是近20年来面部微细解剖研究的重大突破。作者根据SMAS在面部分布的特点,设计了SMAS一颈阔肌瓣,在除皱手术中进行加强悬吊固定,起到了减轻术后皮肤所受张力,减少术后皮肤瘢痕的作用。同时,加强了颈阔肌的塑形和面中部软组织的复位,术后有良好的颈部轮廓和鼻唇沟形态。自1993年以来,完成手术28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全面部骨折手术复位的步骤和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方法,以获得较稳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全面部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骨折类型、手术复位骨折步骤、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的总结研究.结果:稳定的手术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技术应用治疗使25例全面部骨折患者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①按先下颌骨解剖复位固定-再颧骨颧弓解剖复位固定-上下牙列正中位颌间固定-颧颌缝骨折稳定侧解剖复位固定-最后行颧颌骨折缝不稳定侧复位固定方式,有利于确定和恢复面中1/3高度和宽度.②下颌骨及面中部对位不稳定的骨折缝或粉碎性骨折区需使用小型钛板钛钉固定可获得可靠的固位.③手术后颌间弹性牵引制动1周,有利于减轻术区肿胀、防止伤口感染和恢复良好的(牙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w surgical approach to repair depressed deformity of the upper eyelids by transferring brow fat pad flap that retains blood supply and similar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bital septum. METHOD: An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brow to dissect and expose the brow fat pad under the orbicular muscle of the eye and frontal muscle plane in the lateral superior orbit, and the flap was removed from above the periosteum and pedicled under the orbital rim. Through the incision in the double-eyelid fold, a tunnel was dissected upward from the plane under the orbicular muscle to reach the brow incision. The brow fat pad flap was then turned over to cover the deformity, followed by fixation and suture of the flap and a double-eyelid operation. RESULT: Four patients with the upper eyelid deformity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using this new procedur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Fat absorp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one-year follow-up. CONCLUSION: This procedure has the merits that (1) the fat tissue transferred to the recipient site has blood supply, thus fat absorption is prevented and the surgical results can be almost permanently maintained; (2)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ow fat pad and the orbital septum fat may ensure better result with more natural look of the eyelids; (3) The donor site is adjacent to the recipient site to facilitate the brow fat pad transferring; (4) The operation leaves no obvious scars at the donor sit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眉脂肪垫瓣转移修复上睑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特点,为上睑凹陷畸形的手术修复开创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即具有血供的结构相似的脂肪组织转移修复上睑凹陷畸形。方法采用眉部下缘切口于上眶部外侧2/3眼轮匝肌及额肌下剥离显露整个眉脂肪垫,沿脂肪垫的内上外界切开脂肪垫至骨膜表面,于骨膜上分离掀起眉脂肪垫形成蒂在上眶骨下缘的脂肪垫瓣,通过重睑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平面向上剥离隧道与眉部切口贯通,将眉脂肪垫瓣通过隧道向下翻转覆盖于上睑凹陷部位,缝合固定,并行重睑术。结果采用眉脂肪垫翻转瓣修复4例上睑凹陷畸形,手术成功,效果满意,无并发症,随访1年,脂肪无吸收,效果稳定。结论眉脂肪垫瓣翻转法是修复上睑凹陷畸形的新手术方法。突破了传统手术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转移到受区的脂肪组织具有血供,不存在吸收问题,远期效果持久稳定。(2)眉下脂肪垫与眶隔脂肪解剖结构极为相似,效果更佳、更自然。(3)供区与受区邻近,眉脂肪垫瓣易于转移。(4)供区无明显术后瘢痕,可同时修改眉型或行眉上提术。  相似文献   

13.
颊脂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角度对颊脂体进行研究,为临床颊脂体的带蒂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34侧成人尸体颊脂体的解剖,对其形态、位置、大小、包膜、血液供应2和毗邻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 颊脂体由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构成,体可分汪税和深部,有包膜包裹和多源性血液供应,颞突和翼下颌突,各自向四侧部不同间隙延伸,结论 颊脂体体部的临床蒂移植重建和修复颌面部的缺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外膜重要结构心外膜脂肪垫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分别刺激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左房背侧脂肪垫,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比较刺激前后标测部位房颤周长变化.消融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后再次诱发房颤,重复刺激右前脂肪垫并记录刺激前后房颤周长变化.取A组和B组犬脂肪垫标本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右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右前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刺激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左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左房背侧脂肪垫,发现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和左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左房顶与右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消融后,重复诱发房颤,刺激右前脂肪垫时右上肺静脉、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下肺静脉房颤周长无变化.结论 持续性房颤犬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和左房背侧脂肪垫3个脂肪垫通过诱发同侧肺静脉及其前庭快速激动来参与房颤的维持.在持续性房颤时右前脂肪垫主要影响右上肺静脉的房颤周长,并通过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来影响右下肺静脉;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对于右下肺静脉的影响要大于右上肺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犬右肺静脉脂肪垫对心房及右上肺静脉心房纤颤(简称房颤)诱发的影响。方法:19只犬麻醉后经右侧剖胸消融去除前壁脂肪垫、下腔静脉和左心房之间脂肪垫,颈部离断双侧迷走神经。分别在未刺激、刺激和消融右肺静脉脂肪垫的情况下,观察心房及右上肺静脉有效不应期和房颤诱发变化。结果:19只犬中2只死于心室纤颤,其余17只顺利完成实验。与未刺激相比,刺激右肺静脉脂肪垫后高位右心房、右心房游离壁和右上肺静脉有效不应期缩短,各部位房颤均易诱发,同时,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增加。右肺静脉脂肪垫消融后各部位有效不应期及房颤诱发与未刺激时相比无差异。结论:刺激右肺静脉脂肪垫促进了房颤的诱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和膝外下动脉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膝关节患者行MRI检查,且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起始点,向前测量5~7个层面,检测膝外下动脉到外侧半月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与尸体标本解剖学比较,总结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MRI检测,膝外下动脉的走行较为固定,且与膝关节尸体标本检测大体一致;腘肌腱层,97.4%(76/7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紧贴外侧半月板,位于其下方或下缘,平均距离1.5 mm(0~5 mm);伴随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也紧贴半月板体部沿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在半月板前体位置处,88.5%(69/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半月板前角和脂肪垫位置,100.0%(78/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上方,平均距离8.5 mm(1~15 mm);在外侧半月板体部,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是0.7 mm(0~3 mm)。结论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体部距离很近,关节镜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切勿损伤该动脉,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邵芳  田霞  艾峥  李芸  魏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00-102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5例行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后随访12个月,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得到有效随访;25例患者中,对面部正、侧面轮廓改善效果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0%;术后平均软组织下颌角间距为(120.0±7.5)mm,明显小于术前的(130.5±9.7)mm,平均下面宽减少(9.2±2.2)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远期并发症,咬肌咀嚼功能无明显改变4例,咬肌功能轻度下降21例。结论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对面部形态进行改善,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冲顶器顶端在上颌窦底不同位置进行冲顶的上颌窦区域及冲顶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研究行窦底冲顶时窦底提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逆向工程建立在上颌窦底部、与上颌窦侧壁成30°角、成60°角及上颌窦纵隔底部等不同位置进行冲顶的上颌窦区域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动态冲击载荷进行窦底提升,研究窦底冲顶时冲顶器、窦底骨质及黏膜的应力和位移情况。结果应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建立在上颌窦底部、与上颌窦侧壁成30°角、成60°角及上颌窦纵隔底部等不同位置进行冲顶的上颌窦区域模型,动态模拟了行窦底冲顶时冲顶器、窦底骨质及黏膜的应力和位移情况;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纵隔底部进行冲顶时存在上颌窦黏膜撕裂的风险,临床上应慎重开展,在上颌窦侧壁进行提升时,如果接触角过小,应有意识控制防止冲顶器的侧滑造成不利的影响。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前应明确提升的部位,防止纵隔底部进行冲顶及与窦侧壁接触角过小冲顶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颧骨和颧弓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骨性支架,容易受外力的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本文介绍20例颧骨颧弓骨折,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作了分析.作者对本组畸形不明显,外形要求不高,功能障碍不大的6例颧骨颧弓骨折未进行复位,而采取理疗、机械练习张口度,另外14例采用颞部切开复位,术后无论从外形及功能上均较理想.本文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