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吗丁啉与红霉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0.3mg/kg.次,q 8h,红霉素静脉给药5mg/kg.次,qd,二者联合用药3~5d.结果 治疗68例,显效50例,占73.5%,有效11例,占16.2%,无效7例,占10.3%,总效率89.7%,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吗丁啉与红霉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吗丁啉与红霉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0.3mg/kg.次,q8h,红霉素静脉给药5mg/kg.次,qd,二者联合用药3~5d。结果治疗68例,显效50例,占73.5%,有效11例,占16.2%,无效7例,占10.3%,总效率89、7%,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吗丁啉与红霉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7周内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按照1:1:1分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A组)、小剂量红霉素组(B组)及对照组(C组)。对比三组婴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败血症等。结果 A、B组在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达到40 kcal/(kg·d)日龄、达到80 kcal/(kg·d)日龄、达全肠道喂养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在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及败血症发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A组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头后仰、肢体强直、肌肉震颤等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小剂量红霉素,两者联用均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合理防治措施。方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科学的喂养基础上,辅以肠道外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0.3 mg/kg,3次/d,金双歧0.5ɡ/次,2次/d。结果:2组患儿在症状消失时间、停止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及出院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联合应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和金双歧口服制剂,可有效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有利于促进VLBW I胃肠功能建立和恢复,有利于VLBWI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吗丁啉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丁啉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效果。方法经食管钡剂造影诊断明确的68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喂奶前20~30分钟口服或鼻饲吗丁啉(0.3 mg/Kg.次),q8h,并合用四磨汤(1m l/Kg.次),每日3次,对照组仅服用吗丁啉,疗程均为5天。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88.2%。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0.6%。两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6,P<0.05。结论吗丁啉联合四磨汤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且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8例早产儿分为A组(常规组)104例、B组(微生态制剂组)173例、C组(微生态制剂+胃肠动力药物组)171例。A组患儿予常规护理和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于出生6 h内开始口服(或经胃管)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剂,每次0.5 g,每天2次。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每次0.2 mg/kg,每天3次。观察和记录3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体质量增长速度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B组和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均短于A组(P0.01),出生后体质量下降幅度均低于A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均大于A组(P0.01);C组与B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低于B组(P0.01),体质量增长速度大于B组(P0.01)。胃肠动力药物及微生态制剂应用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较单一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更好,可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缩短达到全胃肠喂养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本院住院,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标准的患儿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洗胃、鼻饲、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3次/d,10~15 mini次.A组与B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好转情况.结果 A组腹胀、呕吐消失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缩短住院天数,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产儿抚触对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素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17-1118
目的:比较硝苯吡啶联合博利康尼与单用硝苯吡啶、博利康尼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给予硝苯吡啶10mg 4次/d,博利康尼2.5mg 3次/日。B组给予硝苯吡啶10mg 3次/d。C组给予博利康尼2.5mg 3次/d。D组给予维生素C 0.2g,3次/日。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P<0.05)与C组(P<0.01)。结论:硝苯吡啶联合博利康尼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硝苯吡啶与博利康尼。  相似文献   

9.
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7例)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疗法。观察1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0.4 ml/(kg.次),1次/8 h,喂奶前30 min给予,疗程3~5 d。观察2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红霉素静脉给药,5 mg/(kg.次),1次/d,于1~2 h内用微量输液泵输注完毕,疗程3~5 d。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病程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加体重和日增加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病程、胃潴留消失时间、平均日增加体重和日增加奶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潘立酮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抚触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柱  周校燕 《吉林医学》2010,(25):4273-4274
目的:观察新生儿抚触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49例有喂养不耐受表现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均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喂养不耐受,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洗胃、鼻饲、补液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触3次/d,10~15 min/次。结果:治疗组建立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