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脉诊出现“心中易了,指下难明”尴尬境遇的原因,指出脉诊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认知,其过程完全符合人类的心理认知规律,故齐向华教授提出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究脉诊过程,以期为脉诊的教学模式打下基础,为脉诊的学习和传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至今一直沿用的最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常被看作是中医临证的缩影,甚至为中医的代名词。在中医学中,脉诊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脉诊主要凭借医生手指的触觉来体会脉象,因此,脉诊的学习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勤于实践,悉心体会。然而目前中医院校的脉诊教学多是注重脉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缺乏一种适宜的、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模式,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呼吸对脉诊信息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安静自然呼吸状态,以及吸气末屏气状态和呼气末屏气状态记录正常人脉诊信息,观察人体在不同呼吸状态下脉诊信息的变化。数据处理时采用DCT(离散余弦变换)的方法将呼吸运动所造成的低频信号过滤,然后进行反DCT变换将数据还原以排除呼吸的运动干扰。然后进行滤波后的正常呼吸状态脉诊信息与屏气状态的脉诊信息的分析和分类判决。结果在排除了因呼吸的运动而产生的低频信号干扰后,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脉诊信息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具有规律性的变化特征。结论呼吸对于脉诊信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包括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的机械影响,还与肺吸入自然清气与否有关。本研究为脉象形成与宗气推动具有密切关系的中医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印证了诊脉时需要调息的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5.
要想切实可行地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 ,必须有符合中医特点的脉诊仪及相应的软件相配合 ,更要有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中医脉象的特点来探讨脉象客观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诊断集成技术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与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应用现代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集成多物理量传感器的脉诊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舌诊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研究,通过对数字化的四诊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提出基于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为主的诊断信息集成技术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
手摸心会是中医骨伤科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关于“手摸心会”是怎样完成的难有定论.利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来解读“手摸心会”的内涵时会发现,手摸心会是一个逐步发展、细化的认知过程,它包括了在“手摸”过程中的触知觉及信息加工,“心会”的心理表象、信息编码,以及认知模型的形成.本文试图探讨手摸心会的认知过程,并初步总结其认知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尽管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脉诊仪的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切脉方法和脉诊的诊断意义仍相差甚远。寸口脉法为历代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客观化检测,简要阐述研制寸口三部脉象仪的初步设想及其脉图信号特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受损时,经验和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心态,对培育健康心态、健全人格极为不利。本文阐述健康心态的重要性,思考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健康心态培育的优势及大学生健康心态培育路径的缺点,由此提出健康心态培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诊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训课程培训方式,改变既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生脉诊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诊脉人才。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医学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问题是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关注和探索的研究课题,从认知心理学的隐性知识视角,探讨医学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问题,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作者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和管理、隐性知识的结构和维度,以及与医学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医学编辑高度个人化而且难以规范化的隐性知识不仅仅是编辑个人的财富,而且是医学编辑的一种力量,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2.
脉诊在古今中医学里都是学术热点和临床难点,笔者提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地发现脉诊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减轻其发病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65~80岁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ASAⅠ~Ⅱ级,按照术中是否使用了生脉注射液分为生脉注射液组(S组,44例)和对照组(C组,48例)。S组给予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40 mL静脉滴注;C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300 mL静脉滴注。术后恢复期记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应答时间,并于拔管后0.5、3、6、24 h分别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4 h后逐渐恢复;S组睁眼时间(15.8±4.2)min,短于C组(19.0±4.7)min;MMSE评分S组术后0.5、36、h分别为25.2±0.8、27.6±0.7、27.8±0.6,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降低老年手术患者早期POCD的发生率,并减轻其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4.
15.
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教学理念,解决传统教学中“重治疗和预防、轻发展和促进”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重构,并融入积极心理学的元素,运用体验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构建“以国家统一要求为纲、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主、以学校资源为辅”、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西北医学教育》2018,(2):300-304
目的调查了301例在校护生关于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的认知及学习需求度水平,为高校护理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或培训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在校护生进行有关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301份,问卷内容包括在校护生的一般资料,护生对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的认知(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相关经验、对护理创新器具性质的认知、对护理创新器具发明意义的认知、对护理创新器具发明成果的认知),护生对护理器具创新发明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制度及学习平台的需求;学习途径的需求),共44个条目。结果结果采用平均分表示,进行linkt5级评分,分值在1~5之间,得分越低赞同度越高,护生对护理创新器具的性质(1.89±0.587)、意义认知良好(1.98±0.584),但对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的成果认知欠缺(3.81±0.834),护生对护理器具创新发明的的学习需求现状良好(2.21±0.815),护生对与护理器具创新发明学习内容及形式需求(2.00±0.606)及制度与平台的需求度(2.02±0.598)良好。结论教育者应从护生目前的认知度出发,结合护生的学习需求情况,在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护理器具创新发明培训课程,并制定相关的学习管理制度及搭建起学习平台,为护生从事护理器具创新发明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从理性、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认识生命的内涵、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生命伦理认知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生死态度、精神状态及生命伦理教育这三个层面.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从伦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干预对促进医学生睡眠认知和行为转变的效果,为医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方法和实验干预调查分析医学生睡眠情况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信息干预方案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信息干预可有效促进其不良睡眠的健康风险认知、改善睡眠行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服务学习理论为医学生素质教育与医院志愿服务的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着重阐述了医学生素质教育与医院志愿服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政策变迁理论为基础,了解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从“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角度助力乡村振兴和健康乡村建设。方法信息普查法:对H区14个农村乡镇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兜底调查;深入访谈法:以信息饱和为原则,抽取3个乡镇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实地观察,对关键知情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卫生政策环境在时空变化中发生重要改变,“空心村”与“倒挂村”并存、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变动加速、老乡村医生与新乡村医生同掌接续、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双轨”并进。上述政策内外环境改变使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出现诸问题亟待研究。讨论在政策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双重作用下,政策变迁是应然之举。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从政策上应进行体制并轨;职业发展机制实现上下贯通;队伍建设围绕适宜适用进行批量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