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s-CRP和D-D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冠心病外周血中含量,探讨两者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确诊冠心病140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为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为50例;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D-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hs-CRP、D-D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hs-CRP的测定值,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D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D-D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分型、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及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血清TNF-α、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密度(PDW)].观察TNF-α、CRP及血小板4项参数水平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变化.结果 3组冠心病患者TNF-α、CRP及WPV和PDW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UPA组高于SAP组(P<0.01),而AMI组又高于UAP组(P<0.01);3组冠心病患者的PLT、PC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而AMI组又低于UAP组(P<0.01).结论 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CRP及血小板4项参数水平变化,对冠心病的防治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30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三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并各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验后,UAP及S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AP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及SAP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AP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U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呈正性相关(r=0.52,P<0.05);SAP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两者呈正性相关,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功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ax%分别为86.98±17.64(%)和110.15±37.48(%),比对照组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病人血清sCD14和hs-CR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CD14(sCD1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CHD病人(CHD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4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14浓度,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D组sCD14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5.75,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2.94,q=9.70~27.58,P<0.01);AMI、UAP、SAP病人sCD14浓度差异有显著性(q=5.86~17.88,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CHD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0.68,P<0.01);AMI、UAP病人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F=80.25,q=5.91~20.11,P<0.01),且以AMI病人增高最明显.结论 血清sCD14和hs-CRP浓度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虹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12):946-94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变化。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12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4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患者5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65例。检测各组及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D和FG水平。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两支病变组53例,三支病变组40例进行DD和FG水平比较。结果血浆DD和FG水平,AMI组比UAP组、SAP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0.01);UAP组比SAP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升高(<0.01);SAP组比健康对照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UAP组患者抗凝治疗后DD、FG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冠脉两、三支病变组FG和DD含量高于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0.01),三支病变组高于两支病变组(<0.01),对照组和一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检测血浆DD和FG水平含量的变化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疗效监测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人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5例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不同类型冠心病(SAP、UAP、AMI)血中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与UAP比较,后者HS-CRP的有增高趋势,AMI与SAP、UAP比较血清中HS-CRP显著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根据HS-CRP的浓度来预测冠心病的风险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升高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分别测定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值。结果血WBC计数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后两者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性粒细胞值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BC计数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脂联素(APN)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N组)33例。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的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AMI组最低,低于SAP组、UAP组及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UAP组ANP水平较SAP组与N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和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hs-CRP水平AMI组高于SAP组、UAP组及N组(P0.01);UAP组又高于SAP组及N组(P0.01);SAP组和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CRP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血清hs-CRP是一项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O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O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