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翀  许建明 《安徽医学》2011,(10):1670-167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7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6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中血清总胆固醇值、MELD评分及CT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总胆固醇浓度、MELD评分及CTP评...  相似文献   

2.
毕春山  展玉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6):1444-1445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1例,分别计算MELD评分,记录住院期间TC水平,根据住院期间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62例)和病死组(19例)。分析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与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18分与<18分、TC<3 mmol/L与≥3 mmol/L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联合血清TC水平预测住院患者病死率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6.77%,高于单独使用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预测结果。MELD评分与TC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MELD评分和血清TC水平是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两个重要指标,二者联合在预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病死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低钠血症、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0-2009年收住我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1例,其中19例死亡病例(死亡组),42例好转出院病例(存活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钠、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凝血酶原时间,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较存活组显著增高,而血清钠则较存活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7和-0.419,P均<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754,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及MELD评分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0和0.015).结论 低钠血症与MELD评分均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沈广威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29-229,232
目的:探讨MELD评分对肝硬化患者死亡危险预测的准确性,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作比较,分析两者评价肝硬化预后的优缺点,并判断MELD评分联合血清清蛋白水平对预测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结果:MELD≤10分患者病死率为3.33%:11~17分患者病死率为33.33%;≥17分患者病死率为80.00%.结论:MELD模型能准确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而Child-Pugh评分也可较准确预测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与血清钠比值(MESO)、综合终末期肝 病模型评分(i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分别计算112 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的MELD、MESO、iMELD 分值,运用ROC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 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112 例患者随访3 和6 个月的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SO、iMELD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 和6 个月患者的ROC 曲线AUC 比较,iMELD 评分>MESO 评分 >MELD 评分(P <0.05)。结论 MELD、MESO、iMELD 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 后,iMELD 评分优于MESO 评分,MESO 评分优于MELD 评分,经改良后的MELD 能够提高临床预测能力, 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76例,分别根据随访6月、12月及18月的生存、死亡情况分组,通过测定相关指标计算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测定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探求MELD-Na分值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随访6月,25例患者死亡;随访12月,59例患者死亡;随访18月,97例患者死亡,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判定MELD-Na分值、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死亡有很大应用价值。MELD-Na分值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30,MELD-Na分值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也增加;血清D-Dimer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4mg/L,血清胆固醇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65μmol/L,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增高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结论 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D-二聚体浓度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Child-Pugh分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钠水平与腹水、低钾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血清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均呈负相关(r=-0. 446、-0. 631,P <0. 05)。与其他血钠水平相比,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低钾血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大量腹水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钠水平与患者肝功能差、并发症多发、MELD评分高具有相关性,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包含血肌酐值的Child-Pugh(CrCTP)分级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分别计算1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死亡患者(死亡组)和7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好转患者(对照组)的MELD、Child-Pugh及CrCTP分,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MELD、Child-Pugh及CrCTP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判断患者预后的ROC的AUC比较中,MELD评分(0.849)>CrCTP分级(0.815)>Child-Pugh分级(0.756)(P<0.05)。结论MELD评分在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方面优于Child-Pugh分级及CrCTP分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钠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联合公式(MELD—Na)在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方面的能力。方法114例各种病因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LD—Na评分,同时计算其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随访3个月的生存率。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衡量MELD—Na、CTP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结果MELD—Na在判断患者3个月生存时问的ROC曲线的AUC大于0.8,且大于CTP相应的AUC。结论MELD—Na评分能很好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其评估价值要强于CTP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白蛋白(ALB)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 肝衰竭(HBV-ACLF)3 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6 月—2018 年2 月西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收治的251 例HBV-ACLF 患者,依据3 个月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52 例和死亡组99 例。入院 24 h 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进行MELD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 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 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取预测指数(Youden 指数)最大时的截断值、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评价两者联合与独立MELD 评分预测HBV-ACLF 患者3 个月预后的 价值。结果 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MELD 评分高于存 活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低于存活组(P <0.05);年龄、MELD 评分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而PTA 和ALB 为预测HBV-ACLF 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0.05); MELD 评分联合ALB 的AUC 高于独立MELD 评分。结论 MELD 评分联合ALB 对预测HBV-ACLF 患者 3 个月预后情况较独立MELD 评分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状况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52例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血清钠水平分为正常组(>135 mmol/L) 102例,轻度低钠组(131~135 mmol/L) 58例,中度低钠组(121~130 mmol/L) 42例,重度低钠组(≤120 mmol/L) 50例.分析各组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门静脉高血压并发症、Child-Pugh评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关系,对患者随访6~22个月,观察患者生存现状.结果 三低钠血症组(轻、中、重度低钠组)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率[39.93%(22/58)、59.52%(25/42)、76.00%(42/50)]明显高于正常组[11.76%(12/102)],且重度低钠组也明显高于中度低钠组及轻度低钠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低钠血症组腹水量[(458.36±72.48) ml、(1252.25±245.25) ml、(2453.18±285.96) ml]、MELD评分[(12.92±2.93)分、(19.78±3.92)分、(25.97±4.79)分]、Child-Pugh评分[(9.32±2.18)分、(12.85±2.36)分、(15.86±3.42)分]及病死率[8.62%(5/58)、23.81%(10/42)、28.00%(14/5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358.96±45.23) ml、(9.98±2.15)分、5.18±1.84)分、0.98%(1/102)],而平均生存时间则明显短于正常组[(14.25±2.39)个月、(11.88±1.45)个月、(8.96±063)个月vs (19.82±2.45)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钠水平、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是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钠血症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腹水水平、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有密切的关系,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53例HR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型36例,Ⅱ型117例),分为对照组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分析HRS患者的基础疾病,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尿量变化以及住院病死率等。结果:Ⅰ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除总胆红素外,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和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总胆红素、肌酐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住院死率(40.0%VS 8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3,P<0.05);Ⅱ型HRS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18.2%VS 4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2,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对HRS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
月期间8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MELD评分将其分为MELD≤9分、MELD10-19分和MELD≥20分3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
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
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减速时间(DT)等指标,并评估其与
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LVESD、LVEDD、IVST、LAD增大,CO增加、VE/VA比值降低、DT延长,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随MELD评分的增加,LVESD、LVEDD、IVST、LAD逐渐增大,DT延长,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VE/VA比值在MELD10-19分组高于MELD≤9分组,在MELD≥20分组明显下降。分别有55%
和44%患者出现左房增大和VE/VA≤1,MELD评分≥20分组中左房增大和VE/VA≤1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值均<
0.05)。LAD、LVEDD、DT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08、0.319和0.197,P值<0.05或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可
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左心舒张功能障碍,而且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is the commonest complic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Timely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SBP is crucial, particularly with the rising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MDRO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SBP in Singapore.METHODSAll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SBP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December 2017 were included. Nosocomial SBP (N-SBP) was defined as SBP diagnosed more than 48 hours after hospitalisation.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nalysed as categorical outcomes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RESULTSThere were 33 patients with 39 episodes of SBP. Their mean age was 64.5 years and 69.7% were male. The commonest aetiology of cirrhosis was hepatitis B (27.3%). The Median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was 17; 33.3% ha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nd 60.6% had septic shock at presentation. N-SBP occurred in 25.6% of SBP cases. N-SBP was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DROs, previous antibiotic use in the past three months (p = 0.014) and longer length of stay (p = 0.011). The 30-day and 90-day mortality among SBP patients was 30.8% and 51.3%, respectively. MELD score > 20 was a predictor for 30-day mortality. N-SBP and MELD score > 20 were predictors for 90-day mortality.CONCLUSIONN-SBP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ecent antibiotic use, longer hospitalisation, more resistant organisms and poorer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SBP. N-SBP and MELD score predict higher mortality in SBP. Judicious use of antibiotics may reduce N-SBP and improve survival among cirrho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张晓梅  屈海燕 《海南医学》2016,(19):3126-3128
目的:评估血清学指标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85例,其中未再出血组88例,出血组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清学指标以及MELD评分。同时,筛选出与早期出血的相关因素,通过构建单独MELD评分以及联合血清学指标的ROC曲线,对比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血清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MELD是早期再出血相关的独立预测指标。血清钠和PTA联合MELD的ROC曲线AUC为0.767(SE=0.039,95%CI=0.606~0.744),与单独MELD的AUC为0.674(SE=0.033,95%CI=0.712~0.83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钠和PTA联合MELD评分对EGV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预测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和蛋白S(PS)的变化及其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肝硬化患者116例,检测AT-Ⅲ、D-二聚体(D-dimer)、PC和PS,同时检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胆红素和血肌酐,计算MELD积分。结果 AT-Ⅲ和PC随MELD积分的增加而降低,D-dimer则随MELD积分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和D-dime与MELD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3和r=0.257(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AT-Ⅲ和D-dimer明显异常且和MELD积分相关,检测AT-Ⅲ和D-dimer有助于判断肝功能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诊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L  Zheng SS  Xu X  Liang TB  Jin J  Shen Y  Zhang M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60-3463
目的探讨急诊肝移植救治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急诊肝移植标准和预后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6例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术前各临床与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9d±460d,存活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575.5(257~1766)d,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5~267)d;全组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3.9%、71.7%和69.6%;原发病为乙肝重型肝炎死亡比例达31.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的0%(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96.6μmol/L±50.6μmol/L vs190.4μmol/L±138.7μmol/L)、MELD积分(35.5±9.0vs42.3±8.6)和CTP评分(10.5±1.4vs11.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P和MELD评分各级别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移植能有效救治危重肝病患者;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与移植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MELD评分较之CTP评分能更好地评估急诊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ELD评分分析与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随访再出血率和病死率。结果随着MELD评分的增高,再出血率和病死率随之增高。再出血患者MELD评分高于未再出血患者,分别为46.78和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高于未死亡患者,分别为39.14和1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评判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应用MELD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Q  Liu Z  Wang TL  Zh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73-1777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预测系统MELD、CTP、King′s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测能力;2、探讨应用MELD系统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患者系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住入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所有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共66例,均为HBV感染.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分为早期(n=11)、中期(n=14)和晚期三组(n=15),以及无法归类的患者(n=26),患者分别按上述3个系统评分,ROC曲线评价每一预测模型准确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模型的差异;应用MELD系统预测人工肝治疗后效果.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 结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c-statistic 为 0.894 (敏感性100%,特异性71%).MELD系统在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三期的分值是早期 24.0±4.6, 中期 31.1±2.9, 晚期41.4±10.0(P<0.001) .二者之间有明显地相关性(r=0.756,P<0.001).入院时患者MELD分值的高低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影响明显,MELD分值≤30, 31-39 之间以及≥40的死亡率分别为10.7%,47% 和 6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各MELD分值的生存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差异(Log-RanK 检验 P<0.001).结论 (1)MELD系统的预测能力优于CTP和KCH预测系统.(2)如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在30~40之间,人工肝治疗效果强于内科治疗;而MELD分值>40的患者死亡率高于60%,即使人工肝治疗也不能改善死亡率,应动员患者及早进行肝移植;MELD分值<30,且KCH阳性者经人工肝治疗近3个月内死亡率仅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