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检测过敏原值的变化,以明确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为类似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共收治101例原因不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根据食物IgG过敏原特异性检测结果是否阳性分为两组,82例阳性患儿为过敏组,19例阴性患儿为非过敏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两组患儿肠道菌群、便红细胞、便白细胞、便常规、便脂肪球、便潜血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水平、总蛋白、白蛋白、血中性粒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组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5)。过敏组食物过敏原IgG抗体平均浓度为(5479±1280)mg/L,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1)。过敏组总有效率为91.46%,非过敏组总有效率为52.63%(P<0.001)。结论食物过敏是导致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指标与非食物过敏患儿相似,过敏原检测和回避过敏原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sIgG)抗体、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将48例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经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确定为食物过敏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小儿血清中14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及sIL-2R水平。结果观察组食物过敏原IgG检出阳性率为83.3%,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观察组血清sIL-2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食物sIgG阳性组较阴性组显著升高(P<0.05)。腹泻患儿血清sIL-2R水平与牛奶lgIgG(sIgG抗体经对数转换后)水平成正相关(r=0.437,P<0.05);观察组食物sIgG阳性组sIL-2R水平分别与牛奶lgIgG、鸡蛋lgIgG成正相关(r分别为0.531,0.344,P<0.05)。结论食物过敏患儿血清sIL-2R的升高与部分食物sIgG抗体有相关性。血清sIL-2R水平增高,是检测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慢性迁延性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的特征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同期健康检查儿童40例,对两组儿童食物过敏特征分析,同时比较12个月以上与12个月以下患儿食物致敏性,另外观察74例患儿预后情况。结果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74例阳性率83.8%(62/74)高于健康组儿童40例阳性率17.5%(7/40),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分析中,IgG升高比率最高的以鸡蛋、牛奶食物为主,12个月以上与12个月以下儿童在鸡蛋致敏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致敏性12个月以上患儿40.0%(12/30)低于12个月以下患儿54.5%(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60例患儿症状改善,有效率81.1%(60/74)。结论食物过敏情况在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中较为常见,出现多种食物过敏问题较多,需做好饮食指导工作,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5.
思密达联用回春生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远 《华夏医学》2000,13(3):307-308
腹泻是小儿常见多发病,是危害儿童健康的第二大疾病。其中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对其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国内外报道思密达和微生态制品是治疗腹泻病疗效较好的新药物[1]。我院于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应用思密达联合回春生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62例,并与60例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迁延性、慢性腹泻122例,男70例,女52例,发病年龄2个月至3岁,病程2周至6个月,其中2周至2个月94例,>2个月28例,均经当地反复治疗未愈。临床表现:腹泻4~…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婴幼儿慢性腹泻的总称。其中病程在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我们观察了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中医理论当辨虚实寒热,但实热泄泻日久.必伤脾阳而致虚寒,故临床所见泄泻日久者多为虚证、寒证,临床把病程在2周~2个月的小儿腹泻,称为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腹泻。此类腹泻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近来我们采用中药方剂,同时调整饮食结构治疗慢性迁延性腹泻4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检测与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6例病因未明确的诊断为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根据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的实验结果,实验组采用饮食调整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原饮食方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升高以鸡蛋(66.67%)最多见,两组特异性抗体IgG升高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实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有重要意义,结合其结果进行饮食调整对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PCDD)致病病原体,主要病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及诊疗问题。方法:对693例PCDD患儿进行临床及病原体研究。结果:PCDD组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检出率较高,泡沫状便多为白色念珠菌,肠毛滴虫感染,大便呈绿色多为铜绿假单胞菌,隐孢子虫感染,水样便,量较多为肠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感染,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较高,结论:PCDD条件致病菌及原虫检出率较高,多为耐药菌株,但对环丙沙星,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较高,临床表现可为病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特别是慢性迁延性腹泻导致的严重营养不良常危及患儿的生命。人体需要 14种必需微量元素如锌、铁、钙、铜等。必需微量元素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及营养价值 ,对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必需微量元素一旦降低 ,就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综合征。为探讨迁延性腹泻患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我院1998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共收治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 40例 ,均做了头发中锌、铁、钙、铜、镁的测定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腹泻组 40例 ,男 18例 ,女 2 2例 ;5个月~ 1岁2 2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9例,其中包括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腹痛和反复呕吐3个月以上的患儿,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和厌食伴生长发育迟缓的患儿.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69例患儿中有68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98.55%.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9种不等,2种以上升高的为86.96%.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8%和牛奶73.9%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6%、27.5%,鸡肉和猪肉均为0.根据试验结果 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4周内明显改善的为58.46%,症状有所改善的26.15%,无效15.38%,总有效率为84.61%.随访结束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有70.70%,症状有所改善为18.46%,无效为10.76%,总有效率为89.23%.结论 测定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食物过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程茜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6):1484-1485,1498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食物过敏的预防及儿科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对403例食物过敏皮肤点刺试验(SPT)强阳性(++和+++)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5、2006年儿童食物过敏SPT强阳性率分别为3.55%、3.82%、3.58%,各年的SPT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患儿诊断食物过敏的平均月龄为6.10个月.在403例SPT强阳性患儿中,无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者256例(63.52%),有家族史者147例(36.48%);诊断食物过敏SPT强阳性时未添加辅食者有54例,月龄<4个月时添加者55例,4~6个月时添加者254例,>6个月时添加者仅有40例(9.93%);对鸡蛋过敏者344例(85.36%),对牛奶过敏者180例(44.67%).结论 婴儿的食物选择应遵循其发育的规律,不能过早地引入固体食物;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的婴儿,应注重环境对疾病的影响;儿科医生特别是儿童保健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应更新观念,正确指导婴儿添加辅食,以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者采用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以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临床期间采用结肠灌洗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的50例患者作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有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观察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以及结肠黏膜修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采用结肠灌洗配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改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婷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88-4289
<正>春秋季婴幼儿疾病中腹泻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些病例中有一定比例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属于胃肠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主要感染人群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为了解我市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发病情况,本文就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2年内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薛碧萍 《河北医学》2011,17(8):1057-1059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或呼吸停止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呼吸停止者38例(42.2%),出院时存活23例(60.5%);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儿泻停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儿泻停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呕吐、腹痛、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各有2例出现轻度便秘现象,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显著,相较于单纯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能够提高疗效,迅速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慢性腹痛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例以腹痛>3个月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结果慢性腹痛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8.5%,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鳕鱼、西红柿、大豆、螃蟹等。女性患儿鳕鱼、西红柿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Z值分别为2.096和2.038,P值分别为0.036和0.042)。≤6岁组与>6岁组患儿鸡蛋、西红柿、大豆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26、2.100和2.934,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3),年龄越大,鸡蛋、大豆不耐受程度越轻,西红柿不耐受程度越重。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有效率为92.6%。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不耐受食物以牛奶、鸡蛋最多见。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大多数慢性腹痛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18.
迟磊  黄燕 《医学综述》2009,15(18):2793-2796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病症,是一组多病因、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缺乏特异性且简便易行的检查,难以确诊。儿童慢性咳嗽的三大常见病因是哮喘及相关疾病、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及心因性咳嗽也不少见,少见原因包括异物吸入、先天性气道疾病、耳源性咳嗽、药物诱发性咳嗽及胸腺肥大压迫等。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重视病史,根据病史选择有关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儿童食物过敏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巧玲 《医学综述》2008,14(22):3445-3447
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较成人高,症状多种多样,可以累及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诊断食物过敏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测定食物特异性IgE,但双盲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治疗食物过敏有效的措施是严格避免特定食物变应原的摄入,亦可用免疫疗法、基因治疗及益生菌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