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Feng YM  Gao G  Zhang F  Chen H  Wan YF  Li XQ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49-2755
目的 通过乳腺原发癌与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比较研究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方法 首先利用mRNA差异显示(mRNA DD)技术筛选乳腺原发癌与其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的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将差异基因片段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同源性比较;然后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反向斑点杂交和荧光标记的基因芯片杂交方法验证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在7个不同生物学行为乳腺癌细胞系的mRNA表达。结果 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癌与其原发癌的基因表达谱具有高度一致性,但也有少量差异表达的基因;mRNADD筛选得到16个差异基因,包括4个未知基因并已登录在GenBank,序列号为BG518428、BG518429、BM005520、BM005521,4个已知序列未知功能基因和8个已知基因。其中驱动蛋白样DNA结合蛋白(KNSL4)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YPD)为在同位素标记的反向斑点杂交和基因芯片杂交的验证结果中证实在转移癌中的表达较原发癌下调的基因。KNSL4 mRNA在7个不同生物学行为乳腺癌细胞系的表达,随着细胞转移能力的增强呈下调趋势。结论 乳腺原发癌与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癌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证实,淋巴结转移癌是其原发癌的转移亚克隆,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细胞的转移表型相关;KNSL4和DYPD为3种方法均证实的在转移癌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是潜在的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KNSL4与乳腺癌细胞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肝癌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寻找肝癌及非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肝癌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提取手术切除肝癌及非癌肝组织成对标本的总RNA,逆转录获得eDNA片段,以mRNA差异显示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所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CenBank/BLAST数据库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并以Northern杂交方法对有意义片段予以来源确认。结果自720余条扩增条带中选出28条差异条带,其中“上调”者16条,“下调”者12条。对其中5条差异最为明显的片段进一步分析,其中2条为可能的新基因片段,其中一条经Northern印迹杂交证实确来自源标本组织,且在肝癌组织中有明显高表达趋势。结论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技术,已采用这种技术获得了1条可能的肝癌相关新基因片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乳腺癌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采用全人类基因组芯片检测技术,筛查3对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real time 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全基因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及其自身正常乳腺组织间有4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6个。在这一组基因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有27个(12个表达上调,15个表达下调),与细胞黏附有关的基因有15个(4个表达上调,11个表达下调),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有13个(6个表达上调,7个表达下调)。结论 乳腺癌组织与自身正常乳腺组织在基因表达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存在于不同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增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等)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明ARD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从正常和ARDS大鼠肺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合成掺入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然后与基因芯片(涵盖27044转录本,代表22012个基因)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Sam3.0进行统计处理,用博奥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V4.0进行功能分析.随机选择3个差异表达基因,用荧光定量KT-PCR.验证.结果 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ARDS大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73个,下调1.5倍以上的基因有298个.其中,代谢相关基因上调的有1个,下调的有34个;免疫相关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7个;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上调的有2个,下调的有9个;神经相关的基因上调的有3个,下调的有3个.结论 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筛选AR.DS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用该法筛选出一些差异表达基因,为初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骨肉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方法:提取具有不同转移特性的骨肉瘤细胞总RNA,反转录制备杂交探针,应用基因芯片筛选与骨肉瘤转移相关的基因.杂交信号用ScanArray3000扫描,结果用ImaCene3.0软件分析.结果:对原位及转移骨肉瘤细胞基因表达诺分析,发现两种肿瘤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抑癌基因、转移相关蛋白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基因等,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转移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与乳腺原发和转移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石蜡和冰冻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对乳腺原发与转移癌组织中ER、PR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 原发癌与转移癌ER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R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原发癌ER阳性表达在各年龄组明显高于转移癌 (p<0 .0 1) ,PR阳性表达在各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原发与转移癌之间ER和PR阳性表达在绝经后年龄段与绝经前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各病理分型中 ,原发癌、转移癌ER、PR阳性表达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ER、PR对乳腺原发与转移癌预后的评估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和母瘤株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肿瘤的转移机制。方法L-Ⅱ瘤细胞接种小鼠胁部皮下,取其肺转移灶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另一小鼠体内,再取其肺转移灶传代,如此数代后,建立L-Ⅱ肺高转移模型,筛选出L-Ⅱ高侵袭转移瘤株。用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前后的L-Ⅱ瘤株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并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用体内转移灶连续传代法筛选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至第9代,筛选出L一Ⅱ高侵袭转移瘤株。用肿瘤转移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出传代前后L-Ⅱ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4个。对其中有代表意义的基因,如Kras.2、IGF-1、MMP.10、Brms.1进行RT-PCR验证,结果证实所选基因在筛选前后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因芯片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小鼠组织细胞肉瘤L-Ⅱ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涉及Kras.2、IGF.1、MMP.10、Brms-1等重要基因和其他相关基因等多个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染,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2.5%,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8.2%,有显性差异(P<0.01),NDPK情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阳性率越低,有显性差异(P<0.05);与组织学分型无显差异(P>0.05)。结论:nm^23基因在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构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测定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状况,有助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及对患参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例,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例患者有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MMHC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乳腺癌标本57例,其中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5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球蛋白SMMHC在其中的表达。结果: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32例,SMMHC表达阳性率90.6%,且强阳性表达(以上)占62.5%;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80%,强阳性表达(以上)占16%,两者表达有差异。结论: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中SMMHC的表达明显强于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标本,提示SMMHC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定向迁移以及乳腺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