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两种不同共混比的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当膜厚为25μm时,两种共混膜表面均未见明显的相分离形貌,而在膜体相中可见宏观相分离结构。当膜厚为120 nm时,质量比为30/70的共混膜表面可见明显的“海-岛”状宏观相分离;而质量比为60/40的共混膜表面未见明显宏观相分离,仅有少量PMMA小颗粒嵌于SEBS基体中,形成SEBS趋于包裹PMMA微区的稳定“笼型”结构,其尺度属于介观相分离。退火后,两样品膜的体相形态与表面形貌趋于一致,均呈现宏观的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二乙酸甘油酯(GD)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并以此为增塑剂,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OGLA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采用DSC研究了共混膜的Tg和结晶性变化,考察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渗出性。结果表明: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T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与聚乳酸相比,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OGLA增塑体系与GD增塑体系相比较,优势在于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的渗出。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醇(PVA)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原料,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VA/SiO2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并将显色剂和植物酯酶分散于溶胶中干燥成膜,得到一类多孔性和亲水亲丙酮性可调的杂化膜。用扫描电镜(SEM)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对膜的断面形貌和表面化学基团进行了观察和表征;研究了膜的亲水亲丙酮、耐水耐丙酮性能以及显色与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膜的多孔性、亲水亲丙酮性能可通过膜中植物酯酶、显色剂的含量来调控;在乙酸-α-萘酯溶液中,该膜在可见光520 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且当测试液中乙酸-α-萘酯的质量百分数为20%时,膜的响应时间为12 min、透光率为1.72%。  相似文献   

4.
以聚砜(PSF)、磺化聚醚砜(SPES)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水为内凝胶剂,采用干湿法制备了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探讨了PSF-SPES铸膜液中SPES离子交换容量(IEC)、SPES浓度、添加剂、外凝胶剂的选择和热处理对膜性能的影响。所得共混超滤膜性能如下:w=0.0 0 1的Na2SO4截留率19.9%,通量62 L/(h.m2.MPa);w=0.001的PEG4000截留率78.2%,通量85 L/(h.m2.MPa)。此外,以PSF-SPES中空纤维为支撑膜,采用醋酸纤维素作为涂层液,研究了CA/PSF-SPES复合超滤膜性能,讨论了CA/PSF-SPES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共混和液-固相转变法(L-S)制备了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填料的共聚尼龙/醋酸纤维素共混物(PA-130/CA)。以小分子量化合物为探针分子,用HPLC数据表征了PA-130/CA合金膜材料的界面性能,并研究了其合金膜材料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A-130与CA有很好的相容性;该合金膜的热稳定性比纯CA膜的有所提高;质量比为30/70的PA-130/CA合金膜对不离解极性有机物的分离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以丙三醇、己二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新型聚乳酸(PLA)增韧改性剂聚己二酸丙三醇酯(PG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不同反应温度条件下PGA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GA/PLA共混物,并测试了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热性能及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GA可以有效增韧聚乳酸,160℃下合成的PGA增韧性最佳,冲击强度达到48.0 J/m,较纯聚乳酸提高了3倍.PGA分子支化结构的差异对PGA/PIA的共混形态有明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聚乙烯醇 (PVA)与聚苯乙烯磺酸 (PSSA)的共混膜 ,并研究了膜的组成、热处理温度、甲醇水溶液浓度等对膜电导率和甲醇透过率的影响。与目前普遍使用的NafionTM膜相比 ,这种由阻醇材料PVA与离子交换材料PSSA共混后形成的聚合物膜既能提高阻醇性能 ,又具有一定的电导率。一种以聚苯乙烯磺酸含量为 17%的膜 ,其电导率可达 3× 10 -3 S·cm-1,但甲醇透过率P仅为 2× 10 -8cm2 ·s-1。如果以σ/P为综合指标 ,则此膜的综合性能比NafionTM膜高约 4 0倍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聚(氯乙烯-醋酸乙烯酯)(PVCAc)与热塑性聚醚型聚氨酯(TPU)的共混膜(PUV)。通过FT-IR和DSC对膜的形态和相容性进行了研究。与聚氯乙烯(PVC)相比,PVCAc与TPU的相容性明显增强。将PUV膜浸没于H2O2-CoCl2溶液中25 d进行加速氧化实验,结果表明:PUV膜的氧化稳定性优于TPU和TPU/PVC的共混膜(PUC)。此外,PUV膜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PUC膜。  相似文献   

9.
利用L-S相转化法将聚醚型聚氨酯(PEU)和聚醚砜(PES)共混,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制备PEU/PES共混膜,并通过测定比较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共混组成比、添加剂种类与浓度是影响PEU/PES共混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左旋聚乳酸(PLLA)为原料,制备了二者的共混膜。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LLA/PMMA共混膜的相容性,发现该体系为部分互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碱液降解共混膜中的PLLA,从而制备多孔膜。结果发现,聚合物组成的改变对多孔膜的细节结构有明显影响。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25/75时,主体膜主要由颗粒和纤维结构构成;当PLLA与PMMA质量比为50/50及75/25时,主体膜明显由颗粒状结构形成,其尺寸为60~100 nm。由此可见,利用PLLA/PMMA的共混膜及碱液降解法可方便地制备多孔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11.
王碧  岳兴建  覃松  赵兵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206-121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并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等理化性能。模拟体内生理条件用溶菌酶对复合膜进行体外酶解实验,并与壳聚糖膜作了比较;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 IH 3T 3)为对象,利用复合膜的浸渍液培养与膜材料表面直接培养法,同时结合复合膜的溶血反应实验,研究了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复合膜降解速率较壳聚糖膜快。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实验表明复合膜浸渍液对细胞无毒性效应,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N IH 3T 3在复合膜上能很好地贴附,生长旺盛。复合膜溶血率小于5%。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乙二胺活化纤维素,将活化后的纤维素(Ce)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分别溶于氯化锂(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制得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Ce-TPU)共混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单纤强力仪、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TPU相容性良好,w(TPU)=30%时为共混膜的最优配比,此时断裂强力较纯纤维素膜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8%,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7%,共混膜的抗皱性和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壳聚糖和葡甘聚糖共混膜在体外及体内的生物降解性能.方法流延法制备壳聚糖与葡甘聚糖含量比例分别为3:0、2:1、1:1、1:2的混合膜.将其分别置于含/和不含溶菌酶的林格氏液及昆明鼠股部肌肉内,检测其在体外和体内的降解性能.结果壳聚糖/葡甘聚糖含量为3:0、2:1、1:1和1:2的混合膜在体外有溶菌酶存在时70d降解率分别为40.75%、65.7%、74.2%和84.6%;纯壳聚糖膜在体内降解时间为16周左右,壳聚糖/葡甘聚糖混合膜的降解时间为8~12周左右.结论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膜的降解性较单独的壳聚糖膜有了改善,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牙周诱导再生膜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丁羟型和聚醚型聚氨酯/甲壳素共混膜(HPCT和PPCT系列),研究了甲壳素加入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溶胀性和吸湿性的影响,讨论了共混物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甲壳素含量的增加共混材料对水的亲和力和热稳定性提高,当甲壳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15和0.10时HPCT系列和PPCT系列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HPCT和PPCT系列分别在pH=7.0和pH=4.7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聚(苯乙烯嵌-乙烯/丁烯嵌-苯乙烯)(SEB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不同溶剂旋转涂膜的表面形态和相分离行为。结果表明,用共混物的氯仿溶液旋转涂膜,可见明显的共混物的宏观相分离和SEBS的微观相分离形态。改变选择性溶剂可使旋涂膜具有不同的均匀度和形态结构,其相区的尺寸和形状相差甚大,有海岛型、网状、双连续状结构。AFM显示用环己烷/丁酮混合溶剂旋转涂膜,共混物的相分离最为彻底;用选择性溶剂氯仿时次之,但有明显的相分离;对SEBS和PMMA均无选择性的单一溶剂或混合溶剂则无明显相分离。  相似文献   

16.
任伟  蒋晓菡  俞强 《医学教育探索》2015,28(4):386-392,402
采用双端羧基聚丙烯(PP)与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了不同嵌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EG-b-PP-b-PEG,并将其作为大分子表面改性剂与PP共混制得薄膜。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ATR-FTIR)、接触角测试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征了薄膜的表面组成与性能。研究表明,PEG-b-PP-b-PEG可以改善PP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极性,使表面自由能增大;薄膜表面性能的改善程度取决于薄膜中PEG链段的质量分数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嵌段分子量;随着共混薄膜中PEG链段质量含量增加,薄膜的水接触角迅速下降,表面自由能增大;随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分子量以及PEG嵌段分子量的下降,薄膜水接触角减小,表面自由能增大;当嵌段共聚物中PP嵌段和PEG链段分子量均为1 000左右时,对PP薄膜表面亲水性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5种具有不同烷基数目与链段长度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将它们按照不同添加量(w=5%,10%,15%)分别添加到天然乳胶中,研究酯侧链结构对丙烯酸酯聚合物与天然乳胶共混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0%时,酯侧链烷基数目最多、链段最长的聚合物所改性的乳胶薄膜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并具有最小的拉伸永久变形。表征测试进一步证实聚合物酯侧链上烷基数目越多、链段越长,改性薄膜表面越趋于平整和光滑,其薄膜断面变得致密而无析出物,共混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逐渐升高,说明共混物两相间相互扩散程度不断增强。实验获得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改性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出海藻酸钠/羧甲基淀粉共混膜,IR、XRD、SEM结构表征以及力学性能、吸水性和水蒸汽透过率测定结果表明:共混膜中海藻酸钠和羧甲基淀粉间存在强烈的分子间氢键等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随羧甲基淀粉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当羧甲基淀粉含量(wCMS)=0.20时,共混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3.1MPa和5.3%,比海藻酸钠膜分别提高了97.4%和60.6%,水蒸汽透过率达最小值,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可食性包装膜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以海藻酸钠(AL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为纺丝原料,氯化钙水溶液为凝固浴,制得了吸湿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采用离心脱水法,系统研究了纺丝工艺条件、吸收环境对共混纤维吸湿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纤维的吸湿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