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情绪刺激下采用减弱情绪调节策略时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从驻渝部队官兵中整群抽取841人为被试,根据军人心理素质量表评价标准,筛选出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官兵共90名,其中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30名。采用2份情绪视频材料,诱导被试的恐惧情绪,并利用八通道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记录在情绪减弱调节下自主神经反应及其相应的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1)在恐惧情绪诱发条件下,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 [(5.47± 6.33) mmHg, 1 mmHg=0.133 kPa ]大于中、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26±2.54;0.94±3.10) mmHg, P<0.05 ];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调节策略时,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 [(52.23±47.30) ms ]大于采用此策略的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3.31±17.69) ms, P<0.05 ]。(2)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简单观看策略时,BVP的恢复时间26.00±43.84) s ]长于采用表情抑制策略组 [(23.50 ±34.96) s ]和采用认知忽视策略组 [(22.00±36.15) s, P<0.05 ],同时,其皮电(SC)恢复时间 [(106.50±20.28) s ]也长于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03.00±37.73) s, P<0.05 ]。(3)高心理素质水平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时,SC恢复时间(68.50±49.39) s ]短于中、低心理素质水平军人 [(106.50±24.95;118.00±4.22) s, P<0.01 ]。(4)采用表情抑制情绪调节策略来减弱恐惧情绪,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无明显自主神经反应差异。结论 认知忽视情绪调节策略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降低其恐惧情绪,表现为高心理素质军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能力强于中低心理素质军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恐惧情绪条件下,原因和反应情绪调节方式对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的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驻渝部队官兵,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施测并随机选取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各50名,共150名。通过情绪材料刺激诱发恐惧情绪,利用生物反馈仪记录被试的自主神经活动指标变化。结果①高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认知重视时的皮电(SC)变化值显著小于中心理素质军人[(-2.16±2.18)vs(-0.67±1.05)μΩ,P<0.05];采用认知忽视时,低心理素质军人的指端血容振幅(BVP)变化值[(5.47±6.33)nU]显著大于其余两组(P<0.05);但是,其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变化值显著小于高心理素质军人[(3.31±17.69)vs(52.23±47.30)ms,P<0.05]。②低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认知忽视时的皮电恢复时间[(106.50±24.95)s]以及采用认知重视时的指端血容振幅恢复时间[(65.50±43.43)s]都显著长于高心理素质军人[分别为(68.50±49.39)、(26.50±25.72)s,P<0.05]。③高心理素质军人中,表情宣泄组的皮电变化值上显著大于认知重视组[(-0.43±0.88)vs(-2.16±2.18)μΩ,P<0.05]。低心理素质军人中,表情抑制组的高频功率(HFnorm)变化值显著小于认知重视组[(-4.51±12.10)vs(5.18±3.58)nU]与简单观看组[(4.09±9.48)nU,P<0.05]。④高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表情抑制的皮电恢复时间[(73.00±44.67)s]显著长于表情宣泄[(61.50±33.09)s,P<0.05]。低心理素质军人采用表情宣泄时,皮电恢复时间[(103.50±38.01)s]和指端血容振幅恢复时间[(21.00±35.50)s]显著长于高心理素质军人(P<0.05)。结论原因调节不利于低心理素质军人调控恐惧情绪;认知重视更有利于高心理素质军人调节恐惧情绪。反应调节下的表情宣泄能较快恢复高心理素质军人的交感神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恐惧情境下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 以部队官兵和军校战士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凋查筛选被试通过牛理心理学实验对小同心理素质水平军人在恐惧以及中性情境下的自主神经反应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1)在中性情绪条件下,低心理素质组[(-0.87±0.64) mm Hg]的指端血容振幅(BPV)变化上显著大于高心理素质组[(-0.28±0.24)mm Hg];(2)在恐惧情绪条件下,低心理素质组[(0.78±0.11) umho]的皮电(SC)的变化显著大于中等[(0.22±0.15) um-ho]与高心理素质组[(0.30±0.12) umho];低心理素质组[(6.54±2.69)nU]的心率变异性(HRV)频谱归一化低频功率( Lfnorm)的变化显著大于中等[(1.32±1.25)nU]与高心理素质组[(3.51±2.28)nU];(3)在自主神经反应指标的恢复时间上,低心理索质组[ (61.58±35.66)s]在恐惧情绪条件下其心率(HR)的恢复时间显著大于中等[ (36.78±18.58)s]与高心理素质组[(22.36±6.87)s];低心理素质组[(56.87±23.98)s]在恐惧情绪条件下其皮电(SC)、皮温(TEMP)、指端血容振幅(BVP)、心率(HR)四个自主神经反应指标的平均恢复时间上显著大于高心理素质组[( 18.67±9.83)s].(4)在情绪的唤醒度上,低心理素质组(0.88±2.54)在中性条件下其唤醒度的变化明显大于中等(0.57±2.88)与高心理素质组(0.15±1.87);低心理素质组(2.17±2.39)在恐惧条件下愉悦度的变化明显大于中等(1.87±1.45)与高心理素质组(1.24±1.66).结论 低心理素质军人中性和恐惧情绪反应特点表现为:面临中性刺激或较弱的情绪刺激时,更容易出现生理唤醒以及警觉状态;面临恐惧情绪刺激时,其自主神经活动模式以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生理唤醒状态更强,且这种状态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并报告更强的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中、低心理素质军人在悲伤情绪诱发下自主神经反应特点。方法选取某基层部队官兵912名,进行军人心理素质量表测验,选出54名高、中、低心理素质组军人各18名。采用2份中性和2份悲伤情绪刺激材料诱导情绪,利用多参数生物反馈仪,记录自主神经反应的十个指标和相应自主神经反应的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1)在中性情绪材料刺激下,低心理素质组[(15.05±9.27)b/min]的心率(HR)显著高于高心理素质组[(6.15±1.01)b/min]。(2)在悲伤情绪材料刺激下,低心理素质组[(-6.67±1.29)mm Hg、(13.05±8.45)nU、(6.90±0.39)nU、(21.69±13.25)b/min]的指端血容振幅(BVP)、标化低频功率、标化高频功率和HR的变化显著大于中心理素质组[(-3.58±2.01)mm Hg、(6.87±6.15)nU、3.86±0.40)nU、(12.06±8.63)b/min]与高心理素质组[(-1.65±1.68)mm Hg、(8.15±1.98)nU、(2.95±0.45)nU、(7.55±9.77)b/min];低心理素质组[(6.85±4.16)ms]与中心理素质组[(5.79±3.93)ms]的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变化显著大于高心理素质组[(1.47±3.98)ms];在自主神经反应恢复时间方面,低心理素质组[(22.33±25.47)sec]的皮温(TEMP)显著高于高心理素质组[(12.05±3.54)sec]。(3)在主观情绪感受方面,在悲伤情绪材料刺激下低心理素质组(-1.98±1.22、-1.87±1.55)愉悦度和优势度(-1.98±1.22、-1.87±1.55显著大于中心理素质组(-1.02±1.66、-0.78±0.59)与高心理素质组(-1.09±1.54、-0.36±0.24)。结论在悲伤情绪材料刺激下,军人心理素质高低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层部队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对1692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求助(3.769±0.838)分、行为抑制(3.638±0.826)分、自我安慰(3.297±0.703)分、认知重视(2.605±0.816)分.(2)除自我安慰外,不同军龄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7.442~9.429,P<0.01).(3)不同职别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5.649~13.137,P<0.01).(4)不同教育程度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差异有显著性(F=2.992~14.856,P<0.01).结论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同军人的职业发展阶段与教育程度可能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和心理素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军人心理素质量表,对487名陆军青年军人进行研究.结果 (1)士官使用情感求助的情绪调节方式显著多于士兵[(16.65±3.57)分,(15.65±3.45)分,t=2.08,P<0.05].不同军龄的军人在情感求助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85,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军人在认知重视维度上差异有显著性(F=3.94,P<0.01);(2)不同心理素质水平的军人在认知重视(t=4.41,P<0.01)和自我安慰(t=4.44,P<0.01)维度上差异有显著性.(3)陆军青年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各维度与心理素质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0.314~0.433,P<0.05),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和情感求助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认知重视对心理素质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素质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作业环境下基层部队官兵情绪调节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对707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 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3.28±0.69)、情感求助(3.02±0.70)、行为抑制(3.00±0.71)、认知重视(2.66±0.81).②不同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for armymen,AERTQ)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安慰(15.60±4.29),情感求助(13.82 ±4.22),行为抑制(13.45±4.32),认知重视(11.16 ±3.98).②年龄与认知重视(r=0.14,P<0.01)、情感求助(r=0.07,P<0.01)、行为抑制(r=0.06,P<0.01)和自我安慰(r=0.04,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③军龄与认知重视(r =0.13,P<0.01)、情感求助(r=0.06,P<0.01)、行为抑制(r=0.30,P<0.05)得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军官在情绪调节方式得分均显著高于士兵和士官(P<0.01).在认知重视和情感求助因子上,士官得分显著高于士兵(P<0.01).⑤对高原环境很不适应军人的认知重视得分显著高于适应者(P<0.01),而情感求助和自我安慰得分显著低于适应者(P<0.01).⑥低海拔军人在情感求助、行为抑制、自我安慰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海拔军人(P<0.01).结论 高原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在职别、适应水平及海拔高度上差异显著,具有高原军人独特的情绪调节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二炮某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情绪调节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方式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对二炮某部1 420名军人进行团体测试,进行年龄、学历层次、人员类别以及适应状况上的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年龄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重评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增加的发展趋势,而表达抑制分随着年龄增长具有下降的趋势;②不同职别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军官的表达抑制分最低,并与士兵、士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文化层次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军人认知重评分最高,表达抑制分最低;④不同适应状况的二炮军人在认知重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表达抑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很适应部队生活的军人认知重评分最高,并与其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炮军人的情绪调节方式具有年龄、职别、文化层次及适应状况上的特征,在二炮部队开展军人情绪调节训练,制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案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分层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层官兵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军人情绪调控训练有效开展与心理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AERT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工具,整群抽取1738名基层部队官兵进行同卷调查,使用相关、回归分析及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军人情绪调节方式与人格诸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认知重视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0.159,0.505;自我安慰与P、E、N相关系数分别为-0.169,0.120,-0.137;行为抑制与N相关系数为0.128;情感求助与E相关系数为0.190.(2)回归分析表明,N是认知重视、行为抑制、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E是自我安慰、情感求助的促进因素,是认知重视的抑制因素;P是认知重视的促进因素,是自我安慰的抑制因素.(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N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行为抑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E水平军人认知重视、自我安慰、情感求助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格特征对于预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为部队情绪调控训练与心理选拔提供参考.方法 对心理学家、军事专家、军人进行开放式问卷和半开半闭问卷的调查研究,据此编制初始问卷,再整群抽样测查6地区陆海空军人( n =1738),对问卷进行鉴别力分析、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最后形成22题的正式问卷,即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结果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分半信度为0.854;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0~0.769,分半信度为0.659~0.723;量表各因素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56~0.791;量表各因素之间相关系数为0.110~0.791;量表中鉴别指数D≥0.4的题目占全部题目数的42.86%.结论 编制的军人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现状及与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护士352人,采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CERQ—C)、应对方法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临床护士进行评价,对比临床护士和常模及护龄〈5年(A组)和护龄≥5年(B组)CERQ—C评分,分析CERQ—C与CSQ、SCL-90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评分高于常模(P〈0.05)。A、B组和常模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低于B组,而不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B组(P〈0.05)。CERQ—C因子与解决问题、合理化、退避、自责、求助存在相关性(P〈0.05)。CERQ—C因子与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护士整体认知情绪调节以正向调节为主,低年资护士在面对负性事件时常表现为责难自己,高年资护士认知情绪调节能力较好.而心理健康状态较差,临床护士认知情绪调节对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厦门市城市与农村各三所中学,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共1 546人进行情绪调节量表调查,有1 538份合格。结果:初中生情绪调节在性别上无差异(t=-0.20,-0.89;P>0.05),存在城乡差异(t=-2.11,P<0.05)。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学生情绪调节和自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F=5.24,5.64;P<0.01)。结论:初一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比初二和初三学生强;农村学生情绪调节的易变性、灵活度、反应度和情绪唤醒优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水面舰艇军人正负性情感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性负性情感量表(PANAS)、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451名水面舰艇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根据测验结果选取高正性情感低负性情感组(n1=106)和高负性情感低正性情感组(n2=106)共212人,比较两组被试的RSA和SCSQ的差异.结果 ①与高负性情感低正性情感组相比,高正性情感低负性情感组有更高的心理弹性、更多积极的应对,更少的消极应对、抑制调节和宣泄调节[分别为(3.17±0.42)分、(2.22±0.50)分、(1.11±0.76)分、(21.93±5.11)分和(25.73 ±4.66)分,(P<0.01)];②正性情感与心理弹性、宣泄调节和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24和0.42(P<0.01);负性情感与抑制调节和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1和-0.13(P<0.01);③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宣泄调节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正性情感,而消极应对、抑制调节和心理弹性能较好预测负性情感,解释率分别为21.6%和24.1%.结论 水面舰艇军人的正、负性情感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