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内避孕器自1928年德国妇科专家Evnest Grafenberg创用以来,迄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它仍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避孕方法,并为许多妇女乐于接受。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彻底明瞭,各种学说,未得统一,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惰性宫内避孕器的作用机理: 1.改变宫腔内环境:根据Haire等的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和皮下避孕埋植剂的避孕效果.方法 对比分析宫内节育器和皮下避孕埋植剂的避孕效果各有何优点和不良反应.结果 宫内节育器是中国传统避孕方法但易脱落,皮下避孕埋植剂具有恒释性和缓释性、生物活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育龄妇女对避孕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皮下避孕埋植剂高效,安全,将成为育龄妇女更易接受的避孕制剂.  相似文献   

3.
人工流产是作为计划生育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普遍期望人流完全镇痛技术的实施.医务人员应力求减轻或消除孕妇在人流中的疼痛,体现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生殖保健工作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药物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它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计划生育临床中,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流产和分娩后避孕服务状况,提高避孕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龙岗区120例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和860例人工流产和分娩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对于避孕方法、避孕药品知识问答得分超过60分的仅有32人(26.7%);120人中有101人(84.2%)曾经为妇女提供过避孕咨询服务,其中48人(47.5%)经常提供咨询服务,52人(51.5%)偶尔提供服务,仅有2人(2.0%)的主要工作为避孕咨询服务;120人中有44人(36.7%)曾接受过避孕咨询服务方面的培训.流产后或者分娩后未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69.9%,医生向其提供避孕药具的仅占10.9%.结论 流动人口人工流产妇女年龄小、文化程度低、避孕知识欠缺,现有的避孕服务提供不足,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的避孕宣教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避孕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2007—2009年自愿接受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剂进行避孕的妇女观察其术后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00例接受左炔诺孕酮皮下埋植剂进行避孕的妇女无一例妊娠,其避孕的安全性极高,月经紊乱者占73%,药物治疗可减轻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皮下埋植避孕术的有效率高,可接受性好,虽有一定不良反应,但大多数妇女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7.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被广泛接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在人工流产术中减轻受术者的痛苦,降低人工流产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采用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靶控输注适宜效应室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瑾  丁波  李峰  刘叶挺  蒋惠丽  夏奕  夏云 《浙江医学》2007,29(4):397-398
人工流产术(简称人流)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已为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异丙酚是门诊无痛人流术中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目前大多数医院主  相似文献   

9.
宫颈插管宫腔表面麻醉下无痛人工流产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工流产术(人流)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已被广泛接受[1].如何在施术时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孕妇的痛苦显得极为重要.2002年至2005年,本科与周口市中医院合作,采用宫颈插管宫腔表面麻醉行无痛人流术40例,镇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钟小瑜 《当代医学》2012,18(25):161-162
目的 探讨围婚保健咨询对新婚妇女避孕知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新婚咨询妇女(咨询组)及未咨询妇女(对照组)各300例,其中,咨询组妇女接受围婚保健咨询,而对照组未进行围婚保健咨询.干预后两组妇女均接受随访.结果 咨询组妇女需要避孕和不需要避孕的比例分别为91.67%和8.33%,而对照组妇女分别为81.00%和19.00%,干预后两组妇女对生育前是否需要避孕认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婚保健咨询可提高妇女避孕知识掌握正确率,在消除服务对象心中担忧、疑虑及解决一些敏感性问题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