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医学检验水中尸体的硅藻,以往均采用有机破坏法,但对其阳性者的鉴定价值尚有争议。为此,我们自1987年5月采用灵敏度高的核素示踪技术,将~(32)P标记藻类对溺死组和死后对照组大白鼠,经气管插管后灌注溺死,并作动物内脏的放射性活性测定和组织压片、切片的自显影观察。  相似文献   

2.
叶绿素A检验对溺死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量化性研究SD大鼠溺死和死后抛入水中尸体内脏组织中叶绿素A(ChlA,chlorophyll A)检出率.方法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验单纯脑外伤死亡、脑外伤死后入水和不同水深溺死组大鼠肺、肝、肾及脑内ChlA含量.结果 死后入水组,除1例肺内观察到少量ChlA 外,其余均未检测出ChlA ;溺死组肺内均检测到ChlA ,其余脏器部分检测阴性,不同深度溺死组内脏ChlA 含量存在差别(P〈0.05),溺死组肾组织ChlA 含量高于肺组织(P〈0.01).结论 检测内脏组织ChlA 可为能一种较简便、灵敏的溺死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静脉注入大剂量人 HDL,人 LDL 到正常和高 Ch 血症家兔体内;大剂量人 HDL,人 AcLDL 到正常家兔体内;探讨 HDL 对 LDL 及 AcLDL 渗入家兔主动脉壁的影响。灌注大剂量~(131)I-LDL 后,各组实验兔较对照免血浆放射活性均增加,半衰期延长,高 Ch 血症尤为明显。对照兔主动脉壁标记脂蛋白渗入率:高 Ch 血症组>AcLDL 组>LDL 组。HDL 对~(131)I-LDL 及~(131)I-AcLDL 在家兔主动脉壁渗入率的影响:LDL 组减少18.660%,高 Ch 血症组减少48.280%,AcLDL 组减少63.320%。主动脉壁组织自显影显示:HDL 减少~(131)I-LDL 及~(131)I-AcLDL 渗入主动脉壁。标记脂蛋白在主动脉弓、胸腹段的渗入率,实验兔均低于对照兔。以上结果揭示主动脉内皮细胞表面有类似AcLDL 受体的存在,当 HDL 浓度异常高时可以阻止 LDL 及 AcLDL 渗入完整主动脉内皮层进入内膜。  相似文献   

4.
以免珠蛋白 poly(A)~+mRNA 为模板,用α~(35)S dCTP 标记,经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通过1.4%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放射自显影,并与用~(32)P dCTP 标记合成的 cDNA 比较,获得同样满意的结果,并讨论了本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HBV-DNA探针,与固定在硝酸纤维膜上的乙肝病杂交,然后经过放射自显影测人血清中的乙病肝毒,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可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用于~(18)F-FDG PET/CT显像,抑制心肌对~(18)F-FDG摄取的价值。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随机选取28例PET/CT检查患者,行该检查前1 d三餐进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对照组30例采取检查前1 d普通饮食,两组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8例,心肌未显影23例,占82.1%,心肌显影5例,占17.9%;对照组,心肌未显影9例,占30%,心肌显影21例,占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有效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18)F-FDG,是心脏炎症、感染性及肿瘤性病变显像及诊断的前提;同时不影响其他病变的显像;其次能降低核素药对心肌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I相关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IRS-1-Associcrted-PI3K)的活性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PCOS患者和对照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PCOS肥胖组?PCOS非肥胖组? 肥胖对照组和非肥胖对照组,各12例,采用免疫沉淀?薄层层析?放射自显影半定量检测脂肪组织IRS-1相关的PI3K活性?【结果】 脂肪组织中IRS-1- Associated PI3K 活性在PCOS肥胖组为55% ± 24%,较非肥胖对照组84% ± 16%明显降低(P < 0.001);肥胖对照组为46% ± 22%,PCOS非肥胖组为71% ± 26%,均较非肥胖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01和P < 0.05), PCOS肥胖组和肥胖对照组之间以及PCOS肥胖组和PCOS非肥胖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PCOS肥胖组和PCOS非肥胖组脂肪组织IRS-1相关的PI3K活性均较非肥胖对照组明显减弱,可能抑制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传导,并与PCOS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嗜水气单胞菌gyrB和16SrRNA基因PCR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探讨它们在淡水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提取人、18种浮游生物(白色念珠菌、嗜水气单胞菌及16种藻类),以及经微波消解-真空抽滤-电镜扫描法检测过的30例尸体(其中生前淡水溺死28例,陆地自然死亡2例)的组织样本的DNA(肺、肝、肾各1份例),分别使用引物AH(gyrB基因)及引物Ah(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结果 人、白色念珠菌、16种藻类DNA扩增后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嗜水气单胞菌结果均为阳性,其产物大小分别为195 bp,350bp.分别利用引物AH和Ah对28例淡水溺死尸体样本肺、肝、肾进行PCR毛细管法进行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AH分别为96.4%,71.4%,60.7%;Ah分别为75.0%,42.9%,32.1%,计算得到溺死者的体循环脏器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2.1%,53.6%,2例陆地自然死亡案件尸体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对引物AH与Ah对嗜水气单胞菌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gyrB基因用于诊断淡水溺死灵敏度较高,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性方法;联用16SrRNA基因可提高该菌的检出率,增强MD-VF-Auto SEM法诊断淡水溺死的证据力.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选择性扩增β-珠蛋白基因的两个片段后,经与~(32)P中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斑点印迹杂交及放射自显影检测,对3例具有β-地中海贫血(地贫)纯合子风险胎儿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查明1例为β-地贫杂合子β~(17(A—T))/β~A;另2例分别为β~(17(A—T))/β~(-28(A—G))和β_(71-72(+A))/β_(41-42(-4bp))的复合杂合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外源笥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是否能够进入低温保存大鼠肝脏细胞内。方法:采用大鼠肝脏持续低温机器灌流保存模型,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判定[α-^32P]ATP是否进入细胞内。结果:灌流液中不加[α-^32P]ATP的A组光镜照片显示大鼠肝细胞内外均未见特异性标记银粒显影,而灌流液中含37MBq[α-^32P]ATP的B组光镜照片显示大鼠肝细胞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α-^32P]ATP自显影银粒分布,而肝窦及肝小叶中央静脉等血管内则几乎无黑色自显银粒分布。结论:外源性ATP能够进入低温保存大鼠肝细胞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的死亡特征和死亡原因,为水中尸体案件的定性和死亡方式判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公安局2008至2012年120例水中尸体案件资料,对死者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水中尸体中男68.3%,女31.7%;年龄3个月~75岁,相对集中在21~40岁之间,死亡方式以意外多见,尸检符合溺水死亡尸体特征,其次为自杀,他杀少见。结论水中尸体的死亡方式以意外多见,自杀其次,他杀少见。要结合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毒物检验、硅藻检验、现场勘查以及案情调查等多个方面,查清入水方式,为死亡方式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方法对160例急诊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昏迷患者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外源性中毒共75例(占46.9%),其中酒精中毒44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镇静剂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6例,农药中毒13例;其次为严重创伤32例(占20.0%),急性脑血管意外24例(占15.0%,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5例),癫痫4例(占2.5%),糖尿病及低血糖昏迷10例(占6.3%),肝昏迷2例及尿毒症5例(占4.4%),溺水6例及电击伤2例(共占5.0%);好转128例,死亡32例,其中严重创伤死亡12例(占37.5%),脑血管意外死亡7例(占21.9%),中毒死亡6例(占18.8%),溺水及电击伤死亡6例(占18.8%),尿毒症死亡1例(占3.1%)。结论急诊昏迷患者,早期明确病因诊断,及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KEint2F和KEintR这一对COX-Ⅰ区特异性PCR引物应用于法医学溺死诊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取12例溺死尸体和5例非水中尸体的肺、肝组织,以及取落水区域水样及双蒸水,通过硝酸消化镜检法(镜检法)和种属特异性PCR检验法(PCR法)两种方法进行硅藻检验,对其硅藻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PCR法比镜检法具有更高的硅藻检出率。结论:KEint2F和KEintR可作为法医学硅藻检验的特异性PCR引物用于法医学溺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适合临床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供体维护机制.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自2012年1月开通转运通道,至2016年6月,器官获取组织(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OPO)共接到DCD相关信息152例,评估152例.临床判定为潜在捐献者合格84例,访谈84例,41例潜在供体家属同意捐献.建立DCD潜在供体转运通道,一般流程下直接转运潜在供体入供体重症监护室(DI-CU),并立即进行各重要器官的评估及维护.当潜在供体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恶化,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流程.评价潜在供者进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 自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接收潜在供体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5.17±19.51)岁.1例(2.4%)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3例(7.3%)因家属意愿改变而中止捐献,37例(90.2%)顺利完成器官捐献.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此37例中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28例(75.7%),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供体3例(8.1%),国际标准化心脑死亡供体6例(16.2%).其中31例供体捐献器官用于移植,6例供体的器官捐献后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潜在供体入DICU时和捐献前各项化验指标变化,AST、T-BIL、D-BIL、BU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适合临床工作的公民死亡器官捐献潜在供体转运通道及供体重症监护室以维护器官功能、提高捐献成功率非常重要,保证了供体器官的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47例酒后死亡尸检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酒后死亡的常见死因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通过对47例酒后死亡尸检案例的性别、年龄、简要案情、尸检情况、毒物分析情况、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以饮酒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猝死最为多见,其次为醉酒后误吸哽死、颅脑损伤、溺死和酒精中毒等。结论系统尸体解剖和药毒物分析等检验对酒后死亡尸体的法医学鉴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情况,为预防伤害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提供的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数据,描述伤害死亡率在1990—2019年间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道路交通伤害、溺水、自伤等原因导致死亡率变化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5~24岁人群总体伤害死亡率从46.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40.88~52.12]/10万下降至20.36(95%UI:17.58~23.38)/10万,各亚组变化趋势与总体基本一致。溺水由该人群首位伤害死因下降为第二位,道路交通伤害则成为首位伤害死因,自伤处于伤害死因第三位。各亚组前三位死因与总体基本一致,但排序有所不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溺水和自伤的死亡率均随着时期的推移和队列年份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道路交通伤害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溺水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自伤死亡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中国5~24岁人群伤害死亡情况在过去30年中整体得到改善,但具体原因导致的伤害死亡在不同亚组中表现有所差异。未来应针对不同亚组伤害的死亡特点,提出针对性政策和干预手段,减少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居民2011年伤害死亡情况,为全省伤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2011年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的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进行分类,应用SPSS13.0和Excel 2003软件对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青海省10个疾病监测点居民因伤害死亡813例,占总死亡数的11.02%,伤害粗死亡率为39.54/10万,居全死因第4位;前5位伤害死因依次为机动车事故、意外跌落、自杀、中毒、溺水;男性伤害死亡率59.22/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18.5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伤害是危害我省不同地区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PYLL)指标对广西伤害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14—2015年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3.69/10万、标化死亡率44.56/10万,男性高于女性(2.33倍)。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前5位死因。0~14岁年龄组伤害首位死因是溺水,15~64岁人群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于意外跌落。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自杀及后遗症是伤害死亡前5位PYLL。伤害导致的PYLL为29.60年/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但平均到个人后,溺水成为广西居民“早死”的最大威胁。结论 伤害是导致广西居民早死的重要疾病负担,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