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建立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并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各组动物均于第7周末取材,测定胆结石成石率及空腹血糖(FPG)、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其成石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FPG及FINS水平相对于模型组均有所降低,ISI明显提高(P〈0.01);养肝利胆组的FPG、FINS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而ISI高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熊去氧胆酸组和养肝利胆组的TG、TC、FFA相对于模型组而言均降低,但TG、TC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养肝利胆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养肝利胆组明显均低于熊去氧胆酸组(P〈0.05);FFA两药物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G、TC、FFA,改善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豚鼠胆囊细胞钙离子浓度([Ca2 ]i)的变化,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与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受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肝柔肝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每组20只。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养肝柔肝中药组、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用药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大体情况、胆结石生成情况以及胆囊细胞[Ca2 ]i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动物胆囊细胞[Ca2 ]i明显降低,养肝柔肝中药不仅能明显改善豚鼠行为学体征,降低胆结石的成石率,而且可提高胆囊细胞[Ca2 ]i。结论:胆囊细胞[Ca2 ]i降低是导致胆囊的收缩功能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提高胆囊细胞[Ca2 ]i,增强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减轻胆汁淤滞,可能是养肝柔肝中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成石率和血浆胆囊收缩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肝利胆颗粒组和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组。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当天开始灌胃治疗,养肝利胆颗粒组予养肝利胆颗粒1.81g/(kg·d),UDCA组予UDCA30.12mg/(kg·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7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变化和胆囊成石率,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含量。 结果:养肝利胆颗粒能明显改善胆结石豚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学体征,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模型组豚鼠成石率(82.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26%)(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豚鼠成石率分别为27.78%和38.89%,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血浆CCK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肝利胆颗粒组和UDCA组血浆CCK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养肝利胆颗粒能显著降低豚鼠胆结石的成石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养肝利胆颗粒能提高豚鼠血浆CCK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共4组。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养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灌服养肝利胆颗粒,西药组灌服熊去氧胆酸。造模第49天每组各取8只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于实验期间测定葡萄糖输注率。实验结束处死豚鼠取材,观察胆结石成石率。结果:经胆结石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豚鼠胆囊结石均为胆固醇结石。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模型组豚鼠葡萄糖输注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肝利胆组与熊去氧胆酸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升高,且养肝利胆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5.
升清胶囊下调胆囊结石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升清胶囊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升清胶囊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高脂致石饮食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升清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豚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造模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胆囊成石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胆囊上皮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升清胶囊可降低造模豚鼠的成石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正常对照组、升清胶囊组、熊去氧胆酸组和模型组的顺序,各组豚鼠胆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半定量分级逐级升高,升清胶囊组与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方药升清胶囊可下调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6.
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喜 《河北医学》2009,15(1):69-7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NAFL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及单用熊去氧胆酸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及肝脏超声声像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仅66.7%(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NAFL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h1型调宁蛋白mRNA表达变化对胆道动力学改变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妊娠胆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等分为未孕组、孕30d组和孕60d组3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豚鼠按雌雄4:1比例搭配同笼喂养交配,建立豚鼠妊娠胆结石模型。动物剖腹后穿刺胆囊收集胆汁;采集门静脉血,分离血清;取除胆囊及Oddi括约肌。分别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浓度,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g)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胆囊平滑肌和Oddi括约肌中h1型调宁蛋白(h1-Calponin)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妊娠豚鼠胆汁呈成石性胆汁生化改变。孕60d组胆汁TC、TbiL较非孕组明显增高(P〈0.05),TBA浓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E2、Pg含量较非孕组明显升高(P〈0.001);孕60d组豚鼠胆囊平滑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孕组(P〈0.001),而Oddi括约肌中h1-calponin mRNA表达量较非孕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妊娠豚鼠h1-calponin mRNA表达在胆囊平滑肌中增高,在Oddi括约肌中下降,导致胆道运动功能紊乱和胆汁淤滞,可能是妊娠胆囊结石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片(UDCA)与易善复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性价比。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熊去氧胆酸片250mg,3次/d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易善复胶囊465mg,3次/d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氨肽酶(γ-GT)、血脂水平(TG,TC)和B超的变化,以及两种药物每日花费及总花费。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在(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种药物每日花费,总花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疗效与易善复胶囊相当,而国产熊去氧胆酸片较易善复胶囊每日花费及总花费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治则的中药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豚鼠胆色素结石形成过程中炎症环节的影响。方法:应用雄性豚鼠建立胆色素结石模型,分别观察清胆胶囊和养肝利胆颗粒对该模型成石率、胆囊容积、胆汁中黏蛋白浓度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清胆胶囊组与养肝利胆颗粒组成石率均显著降低(P〈0.01),胆囊容积明显减小(P〈0.05);胆汁中黏蛋白及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种中药制剂对黏蛋白及CRP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胆胶囊与养肝利胆颗粒对胆色素结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而且二者在干预胆色素结石病炎症反应环节上的作用效果和机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
于蕾  孙丽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41-141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保肝降酶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熊去氧胆酸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比两组胆红素消退,临床症状及体症改善,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宁片对胆固醇结石豚鼠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影响。方法雌性豚鼠60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N组和UDCA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固醇结石模型,并于造模伊始分别对各治疗组予药物干预,DN组灌服DN混悬液0.52 g/(kg·d),UDCA组灌服UDCA混悬液0.05 g/(kg·d),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灌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7周后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在体胆囊运动功能及血浆CCK水平。结果胆宁片可显著降低豚鼠胆固醇结石成石率,显著提高胆囊运动功能(P〈0.01),并能显著升高血浆CCK水平(P〈0.05)。结论中药胆宁片可能通过调控血浆CCK水平调节胆囊运动功能,促进胆囊排空,降低结石形成,对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120例以升清降浊中药,对照组20例以蒙脱石散剂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症状体征积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1),中药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中药组的症状体征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升清降浊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血浆MOT、5-HT、血清NO的变化。【方法】选取健康成年豚鼠45只,随机分3组:A组,喂普通饲料2周;B组,喂1%胆固醇饲料2周;C组,喂1%胆固醇饲料4周。分别应用放免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浆MOT、5-HT及血清NO浓度。【结果】B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豚鼠血浆MOT、5-HT水平升高(P〈0.01);C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豚鼠血浆MOT、5.HT水平较A组升高(P〈0.01),较B组也升高(P〈0.05)。B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2周后,血清NO水平降低(P〈0.01);C组喂食高胆固醇饲料4周后,血清NO水平较A组降低(P〈0.01);较B组也降低(P〈0.05)。【结论】胆结石形成早期,豚鼠血浆MOT水平增高,血浆5-HT水平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与胆囊动力、CCK及其受体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三组(n=31):胆色素结石组(A组)、混合性结石组(B组)和胆固醇结石组(C组)。选取健康研究对象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D组)。结果 A、B、C组间的胆固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患者的FV、RVmin及EVmax与其他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餐后CCK的浓度、CCK-AR含量及活性在各组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正相关于脂餐后CCK浓度,负相关于EVmax%、胆囊壁中CCK-AR活性、含量(P<0.05);胆囊壁CCK-AR含量、活性明显负相关于脂餐后血浆CCK浓度、明显正相关于EVmax%(P<0.05)。结论胆固醇通过对CCK造成影响而使机体的胆囊动力减弱,从而对于形成胆固醇结石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boba extract,EGb 761)对豚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形态及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75只白化豚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EGb 761组。分离暴露豚鼠的右眼视神经并于球后1.0 mm处进行横断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视神经。生理盐水组和EGb 761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周每日腹腔注射1次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和EGb 761(100 mg/kg),术后继续给药4周。术后第4天,各组随机处死3只豚鼠,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eoxyuridine triphosphate-biotin nick end-labeling, TUNEL)法检测RGC凋亡;分别于术后第14和28天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oretinogram, PERG)检查;摘取眼球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数视网膜垂直经线RGC数目。 结果: 术后第4天,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EGb 761组均未见TUNEL阳性RGC,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均见有TUNEL阳性RGC。术后第14和28天,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RGC数目均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EGb 761组少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显著多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术后第14和28天,EGb 761组PERG的N95振幅较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高(P〈0.05),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近(P〉0.05)。RGC数目与N95振幅呈正相关(r=0.859, P=0.001 5)。 结论: 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能抑制豚鼠视神经横断后的RGC凋亡,对RGC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疏肝利胆中药防止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防治胆石形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8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组、疏肝利胆中药(胆石净)组。以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石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UDCA组分别给予胆石净、UDCA治疗7周。观察各组豚鼠一般情况、胆囊成石率、胆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疏肝利胆中药组豚鼠一般情况及行为学特征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胆囊成石率较模型组和UDC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疏肝利胆中药能明显改善胆囊组织的病理结构,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胆囊组织结构基本接近于正常。结论:疏肝利胆中药能有效降低胆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胆石症胆囊组织病理结构,减少胆固醇对胆囊平滑肌的进一步侵害,从而增强胆囊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儿强身膏对哮喘豚鼠血清IL-10、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法制备豚鼠哮喘模型,将48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儿强身膏(高、中、低)3个剂量组,观察各组引喘潜伏期(T)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IL-10、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治疗组均可延长引喘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IL-6、IL-10表达显著增加(P〈0.01),TNF-α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IL-10表达显著下降(P〈0.01),TNF-α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健儿强身膏能下调哮喘豚鼠IL-6、IL-10的表达,可能为其抑制哮喘呼吸道炎症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