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学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的情况、致伤科目、致伤原因、受伤性质以及学员对中医药的需求情况,为防治军事训练伤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军校学员1051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以及中医实用技术对训练伤救护、治疗和需求情况,最后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训练伤254例,发生率为24.17%,其中下肢损伤占70.87%,训练量过大和意外造成的训练伤约占所有训练伤的70.07%;另外,80.59%的学员认为需要开展中医药防护和救治训练伤。结论军校学员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该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中医药防治训练伤需求大,效果好,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2.
海军陆战队某部海上训练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海军陆战队海上训练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方法:以参加海上训练的战士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诊断标准,采用就诊登记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前瞻性调查。结果:971名战士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9.58%,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8.67%(56/300),老兵为5.51%(37/671),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单位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受伤部位以小腿和踝关节为主;战术训练和跑步是致伤的主要课目。结论:应对新兵加强卫生防护教育,训练中加强卫生监督,注重训练的科学性,以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确定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官兵在2005-06-01/2006-05-31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5和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7,8和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第一年兵、文化程度低、来自城镇的官兵更容易发生军事训练伤;来自农村、外出机会多的官兵易发生非军事训练伤.结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规律;文化程度、从事工作、身份、性格、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外伤史、慢性病史与伤害的发生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纠正性动作训练对新兵体能训练成绩的影响及预防军事训练伤的效果.方法 2020-9月~12月选取武警某支队入伍的新兵316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9.75±1.86)岁,依据班排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名,分别进行常规军事训练与在常规军训练基础上使用功能纠正性动作训练各8周.比较两组训练方式提高军人身体功能评估(evaluation methods of military physical function,EMPF)成绩及军事体能考核成绩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种训练方式下两组训练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8周纠正性动作训练,观察组的EMPF成绩除了双手持球过顶后仰触背动作外,其余6项动作和3个测试项目的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兵体能训练科目(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2 min仰卧起坐、3000m跑)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EMPF可发现新兵身体功能弱,纠正性动作训练可以提高军事体能训练成绩,并可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脊柱军事训练伤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军队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群选取作者医院5个体系部队500名2011年入伍的战士作为脊柱军事训练伤健康教育干预组,选另外5个体系部队500名同年入伍的战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半年后在脊柱军事训练伤知识知晓率、科学训练行为形成率、脊柱训练伤发病率上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脊柱军事训练伤知识知晓率、科学训练行为形成率高于对照组,脊柱训练伤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官兵及早开展脊柱军事训练伤健康教育有助于官兵提高伤病防治意识,养成科学的训练习惯,降低脊柱训练伤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新兵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其致伤因素.方法 收集某旅新兵在新训结束后训练伤发生情况,根据新训期间是否发生训练伤将其分为训练伤组与未受伤组,比较两组新兵的个人情况和训练情况,探究其致伤因素.结果 ①伤情概况:该旅新兵集训期间,共调查1647名新训士兵,1427份有效问卷(86.64%)纳入数据分析,其中发生训练伤者353人(24.74%);②伤情类别:本调查群体共计发生训练伤656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软组织与骨关节损伤(571次,87.04%),环境损伤(54次,8.23%)和器官损伤(31次,4.73%);③损伤部位:下肢受伤占比最高(71.82%),前3位的依次为足部(186次,28.18%)、膝部(171次,25.91%)和踝部(117次,17.73%);④致伤项目:体能及军事技能训练项目中的致伤项目排序依次为是3000m(254次,43.19%),折返跑(80次,13.60%),单双杠(59次,10.03%),战术训练(174次,29.59%)和投掷训练(21次,3.57%);⑤致伤原因:前3位依次为扭伤(252次,37.39%)、其他伤害(205次,30.42%)和碰撞伤(160次,23.74%);⑥影响因素: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完成当前训练能力、入伍前运动基础和对训练伤的防治知识了解程度有关(x2依次为42.985,78.987,58.315,73.033,P均<0.001).结论 新兵训练伤累及的部位较为固定,主要发生在下肢且以软组织与骨关节损伤和碰撞伤为主,致伤项目主要为3000m、折返跑和战术训练.技术动作错误、身心状态不良、运动负荷过大、组织训练不科学和思想重视程度不够为训练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对高BMI、完成训练较吃力、入伍前运动基础薄弱和训练伤防治知识了解较少的新兵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Related Injury)的治疗,是和平时期军队工作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和保持指战员体能水平、增强战斗力的途径。训练伤则是因训练直接导致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是影响参训人员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多是骨关节、软组织及器官的急慢性损伤,其发生率较高,可造成官兵的身心损伤、缺勤、甚至残疾减员。研究其防治已成为当前军事医学和训练医学领域急需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人在军事训练中发生的软组织、骨、关节等急慢性损伤,受训练组织形式、参训人员体能素质差异、防护措施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战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强度和要求不断提升,军事训练伤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成为学员训练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在军校学员入学新训时发生率更高.军事训练伤产生于训练中,通过对常见类型训练伤产生原因的分析,总结出:单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开训前多进行训练伤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宣讲,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好充足的营养供给,遵循规律、科学施训,这是预防训练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蒙津 《大家健康》2016,(1):275-276
目的:对部队训练中最常见训练伤的处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搜集我部队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部队往前驻训期间训练伤统计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根据训练时间不同分为两组,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参训官兵作为研究组,给予护理干预,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参训官兵作为参照组,对比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1)研究组官兵训练伤的发生率5.7%(187/330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7.4%(540/3100),χ~2=2.19,P0.05;2)研究组伤员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t=5.762,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部队训练常规训练伤中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大大减低训练伤的发生率,对促进受伤官兵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脊柱军事训练伤的发病特点及规律的影响。方法分群选取作者医院5个体系部队1000名2011年入伍的战士作为脊柱军事训练伤健康教育干预组,选另外5个体系部队1000名同年入伍的战士作为对照组,调查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脊柱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随军龄增加而下降,在400m障碍、器械等技术性较强的训练科目中,干预组脊柱训练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各种类型的脊柱训练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官兵及早开展健康教育可以降低脊柱训练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一般情况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4.04±0.89)分]高于对照组[(3.43±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述情障碍量表中TAS总分、因子Ⅰ、Ⅱ、Ⅲ、Ⅳ[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4.3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MPI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心理变态得分[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事件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89.66±68.60)分、(82.65±65.16)分]均高于对照组[(56.00±56.79)分、(39.14±46.0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述情障碍总分、负性事件总分、MMPI中的疑病、抑郁、癔症人格是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6.84,9.12,5.83,2.69,1.81,11.20,P<0.01).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理状况基本正常,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尚可,但多有一定的负性生活事件,防御方式主要以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与恐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恐怖症与其他心理障碍一样,其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势头。因此,了解其成因,进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不同研究者对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恐怖症的发生意见各异,但目前又都倾向于认同心理病理学中的“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立体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2 0例胆囊结石和 17例非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结果 :胆囊结石组胆汁高凝、抗凝活性减低、纤溶活化。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与结石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发病及诊治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组临床综合症,目前已居为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提高人们对慢必旬腺炎的认识,本文论证了社会与心理因素在该病发生和诊治中的作用,认为饮食习惯的改变,和性病的蔓延及错误的宣传导向是导致慢性前列为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不足和紧张焦虑心理,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由于慢必表列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仔细分辩各种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准确作出诊断、及时给予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行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该文对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心理及社会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调查≥40及≥60岁组居民WHO核心测试组合(NCTB)的各项内容。方法:用NCTB测试两组居民的心理功能。结果:除情绪状态中愤怒、有力、疲备仅受年龄影响,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提转敏捷度、数字译码、视觉记忆、目标追踪Ⅱ均明显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60岁组大学文化程度男性高于女性3倍。结论:初步提出≥40及≥60岁居民的NCTB各项指标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医学综述》2013,19(6):972-974
在发展中国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导致脑梗死发病及致死的主要因素。然而,它是由许多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复杂病变,是一个由慢性的炎症性进展导致的血管疾病,并最终出现相应部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被逐渐运用到临床诊疗中,该文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及保护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哈尔滨市儿童近视眼发病的家庭因素做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近视眼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有6个因素为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以出生体重和看电视距离最为重要。该研究可指导儿童家长直接参与预防近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目前畸胎出生率较高的实际出发,介绍了遗传因素造成的遗传性疾病的种类、病因和发病率。之后从环境因素出发,阐述各种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造成的各种畸胎,介绍了遗传学的一般知识。  相似文献   

20.
费利霞  陈洁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4-1596,160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7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CAG),57例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根据CAG结果分冠心病组(CAD)、非冠心病组(非CAD),分析危险因素的差异;冠心病组分为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组(IGR)、正常血糖组(NGT),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P<0.05)。冠心病IGR组和DM组多支病变患病率,分别75%和50%,NGT组单支病变患病率55.6%,重度病变患病率DM组80%,NGT组77.8%。男性、DM、IGR、吸烟、危险因素累计数在CAD组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48.6%通过OGTT诊断,OGTT应列为心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病变重而弥漫,正常血糖以单支病变多见,病变重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