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和健康鉴定经验。方法分析飞行人员因变应性鼻炎而住院诊治的病历资料53份,对其进行分类、分型和分度,并分析与继发性气压伤之间的关系。结果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Ⅰ类(飞行中无继发性气压伤表现)30例,Ⅱ类(飞行中出现继发性气压伤表现)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28例,花粉症25例。44例继续飞行.9例永久停飞。结论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常见,继发性气压伤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医学停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 ̄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鼻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窦黏液囊肿的成因并探讨其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鼻窦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病因学、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手术治疗的进路选择原则。结果囊肿位于额窦72例,上颌窦38例,筛窦15例,蝶窦9例,囊肿累及多个窦腔18例。位于不同鼻窦的152例囊肿中,97例(63.8%)经鼻内进路予以切除。72例额窦黏液囊肿患者中,有23例(31.9%)需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骨成形进路予以切除,13例(18.1%)采用鼻内、鼻外联合进路得以切除,较早期的7例采用Jansen-Ritter术式予以切除。术后经过平均60个月的随访,治愈率95.4%,复发率4.6%。结论传统的鼻外进路鼻窦手术是导致额窦、上颌窦黏液囊肿发生的常见原因。鼻内进路手术能有效避免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位于上颌窦内侧、筛窦、蝶窦、眶纸板内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鼻内进路进行手术;位于眶纸板外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冠状切口骨成形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位于上颌窦前和(或)外侧的囊肿则需采取Caldwell-Luc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切除鼻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20例鼻窦囊肿经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愈,其中单侧上颌窦囊肿10例,双侧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囊肿3例;额窦和蝶窦囊肿各2例;鼻窦多发囊肿1例(额、筛窦复合囊肿+上颌窦囊肿)。结果18例随访8~40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损伤小,不留面部瘢痕,适用于多数鼻窦囊肿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对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21例患者共计34个鼻窦黏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黏液囊肿19个位于筛窦,10个位于额窦,4个位于上颌窦,1个位于蝶窦。CT表现:窦腔扩大,窦壁骨质变薄;由于腔内黏液蛋白质含量不同,可为高、中或低密度。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鼻窦黏液囊肿影像特征及继发改变,埘鼻窦黏液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文平  郑战传  黄龙生 《广西医学》2005,27(7):1074-1075
鼻窦病变是常见病之一,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鼻窦发病高低依次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现对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收集2个医院2000~2004年收冶的100例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资料齐全。男65例,女35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额窦囊肿35例,筛窦囊肿45例,上颌窦囊肿18例,蝶窦囊肿2例。黏液囊肿86例,浆液囊肿8例,含牙囊肿4例,牙周囊肿2例。本组病例临来症状:头痛68例,眼球移位18例,复视10例,流泪8例,鼻流黄水12例,无症状22例。  相似文献   

9.
囊鼻粘液囊肿袋状化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对鼻内窥镜对蝶,额,筛窦粘液囊肿的病人施行袋状化手术,分别随访3-5年,观察治疗结果。方法;对15例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28-72岁,平均44.73岁,其中蝶窦囊肿5例(并筛窦囊肿1例,并上颌窦囊肿1例,蝶额筛窦囊肿1例),筛窦囊肿11例(并上颌窦囊肿3例),额筛窦囊肿3例,应用鼻内窥镜施行袋状化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3-5年。结果 ;凸眼,鼻塞,头痛等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结论:  相似文献   

10.
姚琳 《中外医疗》2010,30(17):176-176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和鼻窦炎的CT表现。方法收集61例进行儿童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资料,对儿童儿童鼻窦和鼻窦炎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1例上颌窦、筛窦均气化;额窦13岁以上4/4气化,13以下4例少量气化,最小气化者8岁;蝶窦6岁以上全部有气化,最小气化者3岁。61例中48例有副鼻窦炎症(77.7%),儿童副鼻窦炎症以上颌窦和筛窦炎症为主,有上颌窦炎症占病变组93.8%(45/48),有筛窦炎症占病变组86%(42/48),本组额窦在13岁以上4例气化者中3例有炎症,蝶窦炎最小在3岁即可出现。结论 CT能够很好的显示儿童鼻窦的发育的程度和鼻窦炎症的部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蝶窦病变手术的应用及优势。方法我们应用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对37例蝶窦病变行手术,其中单纯蝶窦炎21例,干酪性蝶窦炎6例,蝶窦囊肿10例(其中黏液囊肿6例,黏膜囊肿4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全麻后通过导航定位注册成功,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通过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术中器械到达的具体位置、了解局部解剖关系,确定蝶窦位置。开放蝶窦,清除病变;针对蝶窦囊肿,则仅切除囊肿前壁或前下壁,凿孔孔径约1cm×0.5cm,勿需清除所有囊壁;蝶窦黏膜囊肿则需将囊肿完全清除。结果37例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蝶窦病变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单侧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经蝶鞍区微创手术的方法。方法鼻内镜下用Hardy’s撑开器外移中鼻甲,扩大鼻腔,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联合显微镜切除病变。结果12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窦口开放良好,症状消失。9例蝶窦囊肿、脑膜瘤一次手术切除。1例蝶窦骨瘤术后症状消失。1例外伤性失明视神经管减压,术后视力无恢复。33例垂体瘤中18例行全切除术,12例行次全切除术,3例行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补充X刀治疗。56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蝶窦炎、蝶窦囊肿、脑膜瘤、蝶窦骨瘤术后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及鼻腔并发症。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单侧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经蝶鞍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效果好,是目前较好的蝶窦及经蝶鞍区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孤立性蝶窦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近十年孤立性蝶窦囊肿病例,共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孤立性蝶窦囊肿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力下降、脓涕倒流,术前行影像学CT或MRI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可诊断。结论孤立性蝶窦囊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详细的问诊、准确的辅助检查、及时的手术治疗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12例均行鼻窦CT检查,1例行药物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中蝶窦囊肿7例,蝶窦炎3例,真菌性蝶窦炎(真菌球)2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另外还有鼻部及眼部症状.随诊0.5~2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以良性病变为主,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头痛多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蝶窦良性病变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和体会。方法2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径路蝶窦手术。先行鼻中隔矫正。再沿骨性中隔向后找到蝶嘴,并开放蝶窦前壁。处理蝶窦病变。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4例经随访6个月至1年未见复发。其余患者中1例蝶窦囊肿在术后7个月复发。1例蝶窦后鼻孔息内在术后10个月复发,均于门诊复查时顺利摘除。结论鼻内镜下经鼻中隔径路蝶窦开放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胡民  刘刚 《安徽医学》2013,34(8):1133-1135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微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孤立性蝶窦病变行鼻内镜下经上鼻道入路扩大蝶窦自然窦口,清除病变。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慢性炎症9例,非侵袭性霉菌性蝶窦炎3例,囊肿4例,均为孤立性蝶窦病变。16例均治愈。无术中大出血、视神经损伤和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的安全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7.
颅脑常规CT扫描诊断鼻窦病变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颅脑CT诊断副鼻窦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0年至2004年间1000份颅脑CT片(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和分析鼻窦的显示情况及病变的诊断,并与原诊断对照。结果:筛窦、蝶窦、额窦、上颌窦显示率分别为100%、100%、97.8%、18.5%。鼻窦病变情况:总阳性率22.9%,其中炎症83%,肿瘤7.4%,囊肿瘤1.3%,外伤9.2%。鼻窦漏诊率:总漏诊率62.0%,炎症占全部漏诊者的76.6%,颅脑CT报正常者占全部漏诊者的60.0%。结论:常规颅脑CT对鼻窦病变的诊断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窥镜下蝶,额,筛窦囊肿开盖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8例副鼻窦囊肿的病人,男4例,女4例,年龄28-72岁,平均54.3岁其中额筛窦囊肿5例,蝶窦囊肿3例,1例伴上颌窦囊肿,既往经鼻外进路行筛窦囊肿摘除术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凸眼,头痛和鼻塞,1例蝶窦囊肿临床无症状,经CT扫描和MRI检查明确诊断,局麻下应用鼻内窥镜行囊肿开盖术,简捷,经济,手术确定,副损伤小,面部无瘢痕,并可保留鼻窦粘膜的功能,故鼻窦囊肿应为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首选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招收飞行学员体检鼻科淘汰病症谱、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和住院鼻科疾病谱(简称为招飞体检、年度体检及住院鼻科疾病谱)进行比较,为航卫保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战区2006年-2011年招飞体检鼻科淘汰资料407份,某疗养机构2005年-2011年飞行人员年度体检鼻科疾病资料1072份及某医院1966年-2011年飞行人员因鼻科疾病住院的病例资料306份355例次。统计出招飞体检、年度体检及住院鼻科疾病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排在招飞体检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鼻中隔偏曲(35.38%),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31.94%),慢性鼻-鼻窦炎(14.99%),变应性鼻炎(11.79%),慢性鼻炎(2.46%);排在年度体检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慢性鼻炎(26.68%),鼻中隔偏曲(17.16%),慢性鼻-鼻窦炎(11.57%),鼻窦囊肿(10.45%),鼻窦气压伤(9.79%);排在住院鼻科疾病谱前5位的为慢性鼻-鼻窦炎(22.54%),鼻窦气压伤(20.85%),鼻中隔偏曲(15.21%),变应性鼻炎(14.65%),鼻窦囊肿(8.73%)。2)鼻中隔偏曲在招飞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在年度体检和住院疾病谱中的构成比(χ2=56.72 vs χ2=40.11,P〈0.01);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在招飞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鼻窦气压伤在年度体检和住院疾病谱中的构成比(χ2=108.26 vs χ2=11.91,P〈0.01),鼻窦气压伤在年度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较住院疾病谱高(χ2=29.68,P〈0.01);变应性鼻炎在年度体检疾病谱中的构成比较住院中高(χ2=7.00,P〈0.01)。结论招飞鼻科体检应重点关注鼻中隔偏曲、鼻道窦口复合体异常、慢性鼻一鼻窦炎和变应性鼻炎;飞行人员年度体检应注意把握送院指征,特别关注鼻科疾病与气压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20例鼻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评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中,7例为蝶窦囊肿,CT见蝶窦内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收减少,MRI呈长T1、长T2不规则球形影;7例为真菌性蝶窦炎,CT见其蝶窦内呈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云絮状影,毛玻璃样改变,MRI见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影,真菌结节T2WI低信号;4例为蝶窦脑脊液鼻漏,CT发现蝶窦中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上有线状高信号影将脑脊液高信号影及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相连,脑组织、鼻黏膜呈明显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CT见蝶窦中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MRI上肿物不均匀强化,条索样或"脑回征"。结论 CT及MRI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影像信息,其中CT对病变周围骨质改变、MRI对病变侵袭范围分别有较好显示效果,两者联合对病变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