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睿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23-124,126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F波及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用Viking Selec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检测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与胫神经H反射检测及胫神经F波检测。结果230例糖尿病患者的SCV异常率62.2%,MCV异常率52.6%,SCV和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F波异常率53.9%,H反射异常率70.9%,H反射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共检测神经1840条,927条异常,异常率50.4%;下肢检测神经1380条,891条异常,异常率64.6%;上下肢传导速度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V及F波、H反射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手段,其中H反射是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10例正常成人进行四肢周围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F波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神经速度异常者126例(检出率63.O%),2型糖尿病组的MCV,SCV,CAMP,SNAP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均〈0.05),SCV的异常率(56.3%)高于MCV(50.6%),下肢NCV的异常率(56.9%)高于上肢异常率(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与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F波的异常率高于NCV的异常率。结论: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F波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30例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璇  陈薇  郭美云 《广东医学》2001,22(1):62-6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 测定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经及排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远端潜伏期(DP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糖尿病组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正常组减慢,异常率为36.6%-83.3%,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SCV异常率高于MCV,尤以腓肠神经最敏感。DPL延长,CMAP波幅减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组NCV,DPL与年龄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关系,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NCV的检测能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阳性率,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其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生  杜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51-152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0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200例,测定200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与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观察糖尿病患者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A1c、以及24h尿蛋白总量。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中,神经病变患病情况:临床常规检查明确有神经病变异常患者为146例,神经病变异率为73.0%。与对照组比较所有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与短期应用胰岛素强化降糖纠正高糖状态对其神经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 观察20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如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联合应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评估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其在经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其受损的神经传导的恢复情况.结果 降糖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3. 3%,NCV测定正常28.57%.降糖治疗前后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积极的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早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患者(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5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5年组(41例)和>5年组(44例),对两组均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并比较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NCV异常率高于上肢,病程>5年组NCV异常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结论NCV检测是早期诊断DPN最重要的检测方法,同时也为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客观判断预后的检查方法。方法:对门诊及住院怀疑DPN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及F波检查。结果: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受累程度重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重于上肢;有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可伴有F波异常。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辅以F波检查是DPN客观全面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判断DPN病情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总评分法(T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的双侧胫总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中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麻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以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明显增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纳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腺苷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者67例(72.8%),SCV的异常率(64.9%)高于MCV(51.9%);下肢NCV的异常率(61.6%)高于上肢异常率(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提示周围神经病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DPN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标准的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弥可保,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熏洗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醛糖还原酶(RBC-AR)、红细胞Na-K-ATPase活性、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温经通络熏洗方对DPN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证候和RBC-AR、红细胞Na-K-ATPase活性,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血糖及HbAlc治疗后其绝对值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温经通络熏洗方在不影响血糖的情况下,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常辰  李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92-795
目的 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8例2015年6月-2016年2月间武警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丹颗粒。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临床症状积分(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和肢体无力感)、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前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并统计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2组TC、TG、HBV及LB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HBV及LB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肢体麻木和刺痛感、肢端温度感觉障碍、肢端反射灵敏度、肢体无力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均较前明显加快(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 结论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 h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DP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B组为甲钴胺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B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NCV、SNCV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甲钴胺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我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每日针刺八脉交会穴1次,得气后留针30 min,期间间歇行针2次。对照组(40例)口服甲钴胺500μg,1次/d;尼莫地平30 mg,3次/d。两组均连用4~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空腹血糖、血流变、观察神经症状(肢体疼痛和麻木)和体征变化,采用NTS-2000型肌电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主侧患肢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显著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和对照组(甲钴胺)各35例,连用14 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2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2.433、2.393、2.627、3.129、2.853、3.174、2.573、3.239,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SNCV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t=3.519、2.643、2.783,3.139,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方法 将丽水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12例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洛他唑组(56例)和联合组(56例)。2组均予以常规基础干预及西洛他唑治疗;联合组加用消渴痹足浴方泡足。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量表(TC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西洛他唑组[(4.95±1.37)分vs.(6.38±2.02)分],正中神经MNCV[(50.97±4.28)m/s vs.(47.43±4.15)m/s]和SNCV[(46.05±4.24)m/s vs.(50.44±5.27)m/s]、腓总神经MNCV[(45.27±4.11)m/s vs.(42.34±3.93)m/s]和SNCV[(39.92±5.17)m/s vs.(43.02±5.62)m/s]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4.64%vs. 73.21%)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消渴痹足浴方联合西洛他唑可有效缓解DPN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甲钴胺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那格列奈片联合甲钴胺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